網上大概看了任老闆這次的訪談,可能是想在華為內部做一些管理變革。跟大部分公司一樣,一個員工的發展原則上有兩條路徑:管理線和專家線,兩條線都可以提升到一個相當高的職級,比如華為財經就有財經專家能夠達到20級以上,跟一個地區部CFO基本平行,相應的薪酬也是在一個數量級上可比(只是有可比性,具體會比較複雜)。

然而現階段華為內部的管理結構還是行政管理佔絕對主導,特徵如下:

  1. 管理崗AT決定了大部分人才晉陞渠道
  2. 專家線的晉陞通道只在理論上可行,事實上通過這條線升上去的很少很少,可謂鳳毛麟角
  3. 即使是高級專家,職權範圍也比較窄

那麼任老闆可能希望在這三個方面都做一些改變,給專家團擴權,增加人事權,增加高級專家的評審通道,讓專家評審專家。甚至未來專家團可以發展成華為內部的霍格沃茨學院,形成一個巫師-麻瓜相互制衡的結構,由「巫師」負責技術發展,「麻瓜」負責商業開拓,兩條腿走路,避免後任正非時代戰略思考能力下降,華為降維成一個聯想,或者摩托羅拉。


原文是說,華為要實現多元化管理,避免AT(行政管理團隊)權力過於壟斷,要賦予專委會一定人事權,給予專家合理評價和有效激勵。專家要賦予專業決策權,類似總會計師對能否入賬做出最終決策那樣,從部門首長那裡分權。

任正非對人才機制的反思,其實也反映出了當下國內很多公司內部的一個通病——即行政管理團隊的權力過大,導致技術部門經常施展不開拳腳,繼而限制了技術的進步。

當然客觀來說,技術團隊與管理團隊在一家公司內都非常重要,它們各有各的優勢,只是分工不同。至於誰來當家,那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經營上的問題找管理團隊,技術上找技術,而涉及到戰略層面,大家一起商量著來會更好。


只要那些善於製造「鴻蒙原子彈」的嚇死自己的口水軍道當家就可以了。因為這樣完全可以預計到自己是怎麼完蛋的。


扯淡。華為近期的遭遇是專家能解決的嗎?華為當然應該是政治家當家。


這是準備搞士官長制度嗎?


所以現在當家的不是專家?而是?


最近,任正非稱,要梳理好專家在當前業務決策團隊中關於專業決策的責任和權力,通過合理的專家分權,讓專家真正掌握作戰中一定的專業決策權,以強調專業作用對作戰的提升與保障,簡化管理。

任正非表示,華為公司以後要由專家來當家,「專家的核心價值是解決問題,專家就是要能發現問題、定義問題的根因並最終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也就要能參與決策」,「不是誰官大誰拍板」。

有的網友不太贊成這個觀點,認為管理人才比專業人才重要的多,優秀的管理者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技術人員的價值和潛能。其實管理者和專家並不衝突,誰說專家就不能是優秀的管理者。傳統看法認為技術人員總在埋頭搞技術,而管理者則潛心搞政治。時代在變,而且變得很快,所以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想法,技術人員不能繼續兩耳不聞管理事,尤其是三十歲以後的技術人員更要考慮管理技術。畢竟華為三十多歲的研發人員可能被辭職。

也有的觀點認為管理者和專家分別是將和帥的作用。一個從大局出發,要知道能不能打。一個要知道怎麼打才能贏。

中國很多企業的管理者都是技術出身,憑藉技術升到了管理崗位,可能有的管理者管理能力欠缺,導致業績下滑,下屬部門出現一些負面影響。這也是傳統觀點所認為的技術人員做不了管理,技術人員就該回去做技術,管理交給專業的管理人員做。但是專業的管理人員從何而來,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但不比技術複雜,因為有很多人走過了這條路,給我們後來者帶來了捷徑和技巧,比如管理教練技術。

陳翠霞教練淺談技術人員轉管理

技術人員雄起啊,咱要埋頭做的了研發,抬頭看得出套路,憑實力甩掉曾經給技術人員貼的標籤。


任總的意思是要提升專家的意見權重,跟專家來當家沒絲毫關係啊。就好像你家裡是老媽當家,然後老媽說你老爸也很厲害,以後做決策要多參考你老爸的意見,這就變成你老爸當家了?


任總說的是科技人才技術人才要在重要崗位上,尊重科技尊重創新人才吧


營銷專家來當家,沒毛病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沒毛病


在我看來。。。不靠譜!磚家只是一方面的專家,商業的事交給商業,研究的是交給專家,以滿足客戶需求為驅動,以服務人民為己任。。才能做一個讓人愛護的愛國企業


"稀奇稀奇真稀奇

一隻狐狸來找雞

雞大媽,雞兄弟

我從今天起

只喫白菜不喫雞!

大雞小雞齊唧唧

放你媽的屁!

你看你的嘴角上,

還有雞毛哩!"

我在育紅班學的兒歌,不知道為何,突然想起來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