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著M5 覺得大了一圈之外是很好的一相機 為何把其噴得這麼慘


因為大多數人的消費觀就是人云亦云。

徠卡 M5 的最大缺點就是大和重,除此之外其他全是優點。所以 M5 失敗真的是因為大和重嗎?並不是。數碼的徠卡比 M5 還要大還要重,不照樣受人歡迎嗎?所以,別鬧了,真正讓徠卡 M5 口碑那麼慘淡主要還是他長得不像徠卡。

注意了,重點來了。

M5最大的缺點不是他長得難看,而是因為他長得不像徠卡。所以一些人說 M5 由於外觀不好看所以銷量慘淡的真可以一邊玩兒去了。持這種觀點的人既缺乏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更不具備基本的審美能力。

▲徠卡 M5真機照

那麼為什麼長得不像徠卡就是致命的錯誤呢?而又是什麼才叫像徠卡呢?這就要說說徠卡的用戶群了。徠卡的用戶群實在是一幫奇葩。他們覺得旁軸相機做到 M3 就夠了,之後要出新一直復刻下去就好了,我不要什麼新造型,也不要什麼新功能,甚至連改進我都不要,徠卡這牌子就等於 M3 ,我買徠卡就是因為我喜歡 M3,你不做 M3了我就不買了 。這種奇葩的喜好和邏輯不要說別人了,就連徠卡自己在經歷失敗前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做更好的相機,而是做長的像徠卡的相機。

▲經典的徠卡 M3

所以,徠卡公司以做更好的相機為理念重新思考旁軸相機,精心設計和打造企圖與強勢崛起的日系單反相抗衡的徠卡 M5 遭遇了慘痛的滑鐵盧。而經過這次慘敗後,徠卡也終於清楚的意識到自己真正的競爭力所在了。。之後徠卡出的機器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那個像徠卡的造型了。即使是到了數碼時代,徠卡的招牌 M 系列旁軸也不敢做任何「離經叛道」的事兒。數碼相機完全不需要的裝膠捲的底蓋被「巧妙」的保留下來,做成了換電池和插內存卡的蓋子。M-Monochrome 只能拍黑白,牛逼。 連最新的 APS-C 畫幅的 CL 超便攜無反相機都必須拿出自家的螺口老機來背書來營銷。

▲徠卡 CL

而最精彩的還屬 M-D 。作為數碼相機卻被去掉了 LCD 屏幕,換成了膠片時代的 ISO 轉盤,完成了對膠片機最完美,最熱烈的一次 cosplay 。

▲徠卡 M-D

徠卡這座百年老廠就這樣靠著販賣文化、歷史以及奢侈品的清晰定位堅強的活到了現在。

但是顯然徠卡直到現在依然還有著一顆想要做台好相機的心。於是有了 T ,有了 Q 。這些才是真正屬於這個時代的徠卡相機。他們是對死去的徠卡 M5 ,對死去的徠卡的創新精神真正的繼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才是真正的徠卡相機。
長得丑沒人權……

丑到賣不出去,迫使徠卡公司陷入銷售危機,不得不把M系列相機轉到加拿大子公司生產,1973年放下臉面跑去抱了日本美能達的大腿一起攪基生出個Leica CL(M5的減肥成功版)才緩過氣。

吃過虧的徠卡不敢再任性,於是變得格外保守,M6恢復了以往的造型並一直保持到數碼時代,而M6本身也成為徠卡歷史上最暢銷最經典的一代(分為1984~1988年間早期的Leitz標,少量生產的大字版,中期的Leica標,以及1998年之後的大盤M6 TTL),被稱為旁軸聯動測距相機(Rangefinder Camera)的典範。


用過Leica M3, IIIG, M8,最近剛入Leica M5五十周年紀念版,價格真的是比其他M機便宜太多,雖然跟其他M機不同,但是依然非常好看,個人覺得不比其他M機丑,但是iiig是最好看的!


我最近入手一台Leica M5,並讓義大利的工匠為她製作了一個皮套,美到令我愛不釋手。愛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她出身萊卡,擁有萊卡家族產品製作精良、性能卓越、可靠性強、經久耐用等優點;其實,我愛的原因還有,她有別於其他M機而獨樹一幟,獨步M林。正是:香從別處來,任由桂花開,我無排它意,獨愛吾所愛。


攝影器材市場人云亦云而已
既然問主自己覺得m5好,又何必去尋求別人的贊同。到底是希望通過器材尋求更多人的贊同感,還是希望希望自己有一台好機器可用?高票回答充滿了徠卡蛆的亮騷以及器材保值心態,徠卡文化也就是這樣的被毀的,最後留下的都是一些人云亦云的是是非非和不亮騷不裝逼就不夠勁道的壞風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