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拋出觀點,徠卡的經典更多是同時代135型參照系(日系相機)的對比結果。另外,在我的理解中,相機的經典少不得有人用它拍出了傳世的作品,才會被推向神壇成為經典,而不是反過來,如果沒有那些與之匹配的攝影家和作品,我個人是不無法理解為什麼相差不遠甚至比前代在功能上更好的產品為什麼前代被封為經典,另一個就不行了,比如說m5....

我們現在討論徠卡相機,討論最多的一般是m3 4 6這三個型號,我相信大多數人用經典來形容m3到m6,而不會來說m9 m10和現在的無反,嚴謹地討論這個問題應該是縮窄到膠捲相機的時代,用現代眼光對比同時代的機器得出來的結論。

不嚴謹的記憶,m4出產的同時期賓德尼康等等日系已經有很優秀的電子化機身產品,在應對戰地攝影到宇宙探索都有日系的身影,那為什麼即使越來越多的西方專業人士逐漸使用日系,尼康的f3,賓得佳能在那個時代也有值得稱為經典相機,但當提到經典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先出現徠卡,可能還是偏向徠卡更加經典呢?大致原因有這幾方面。

第一,膠捲時代,排除特定使用場景,徠卡相機從整體功能上確實要優於日系相機。膠捲時代的攝影特點,超焦距等技術應用和攝影師的功底(當時徠卡和日系中高端相機的使用者是專業人士用的,哪可能是b站那些流量up主德味狂魔拿台徠卡掃街還的加個gopro……以前用徠卡就圖隱蔽,現在好了我覺得被那些人把本來就不太好的攝影環境搞得更差了),對電子化相機的依賴性不大,並且德國鏡頭質量的原因,拋開特定的極端領域,徠卡相機確實整體上要有優秀於日系。相機是鏡頭加機身的,在膠捲時代,鏡頭不行真的不能靠技術彌補的,但機身沒有a檔可以陽光16法則啊。

第二,徠卡的名人效應。不得不說馬格南對徠卡的經典地位起到很大的作用,像alex webb等馬格南的大師用徠卡相機在世界各地拍照的視屏開始流傳,徠卡配大師的觀念對攝影愛好者的印象我相信是有的。

第三,設計感確實好看。人還是脫離不了外貌協會的……雖然同時代的fm系列也好看,但 但 但還是差了那一點點啊……畢竟尼康是幹活用的,不能像徠卡那樣矯情……。

第四,膠片商的推波助瀾。我17年買的m6,當時看m4也就4k左右就有了,m6是8k左右,過了3年現在價格m4翻倍,m6竟然有人出1.4萬。就算是市場供求的規律,沒有國內那幫相機販子怎麼可能會有現在的局面,現在互聯網發達了,國外的老大爺都知道我們饞他們手裡的老相機,開著價等著那些人來呢。奈何現在國人有錢,也開始要求品味來了……

說真的,如果真的喜歡攝影,沒必要非得買經典?持的徠卡,因為真的不是用了就真的有那味了,更多只是沖著品牌效應去,b站那些徠卡視屏我覺得是一個例證,用徠卡開錄給誰看的大家心裡有數,換台哪怕尼康fm效果也沒差。街頭攝影有很多風格技術,森山大道開了個不好的頭,讓大家以為到處拍再拉個對比度就行。如今滿b站一堆相機掃街狂魔,我並不認為他們真的喜歡膠片攝影,只是膠片攝影更能讓他們獲得流量罷了。如果說要體驗膠捲,拜託膠捲攝影真的要體驗還要衝洗和放大才是一個完整的體驗過程,而不是上傳個視屏,連掃描儀參數都不公布就算了,拍的還那麼隨意。我現在確實在用徠卡m7,那是因為我主要拍的是城中村,尼康的快門聲驚天動地,有試過被激怒了趕我走的,徠卡快門聲和個頭是我選擇的原因,如果單反快門聲和反光板聲音能解決,我是不需要買m系列的,因為徠卡r的鏡頭不輸m,我的fm就是裝了改了尼康口的35/2的徠卡r鏡頭。

下面幾張有的是m6拍的,有的是尼康fm3a拍的(fm掛的還是20-35的尼康變焦鏡頭,對,就是被現在的攝影狂粉嫌棄到天的變焦鏡頭),都是hp5膠捲,400iso,估計你甚至都分辨不出來哪個是m6哪個是尼康拍的,如果那些非得說徠卡經典的人連哪張是他們說的的經典品牌拍出來都分辨不出來,那究竟是哪裡出問題了呢?

ps.這是這兩年囤的桶,之前就預感漲價,先把桶囤好要自己分裝時不用買材料。免得被說吹噓我的用量 順帶打個廣告,如果以後想買分裝卷要不來找我吧,組團去買碟片自己省起來。


題主問得比較模糊,徠卡為什麼是經典,從它的定位與作品來看,M系列作為一款精緻小巧的135mm相機,註定是為街頭攝影、新聞紀實而生的,事實也是如此,正因為其強大的隱蔽性,讓許多攝影師在不起眼的角落等待到「決定性瞬間」,而留下很多經典的作品,這些作品暫不討論。徠卡相機(在這特指M)之所以能成當時眾多紀實等攝影師青睞的相機還有一大原因是它的外觀,藝術品一般的外觀加上金屬的紮實手感,每一下快門都充滿儀式感,碰過的都會念念不忘…以上的兩個原因 作品流傳加上產品本身讓其成為題主口中的經典了吧,至於其鏡頭成像,德味什麼的,我個人持保留態度,很大部分是國內炒得火熱罷。


乳華的同時又在中國十分火熱,可謂經典傳奇,萬代不朽


經典的方面,是作為旁軸135相機,能夠最好的兼顧抓拍的隱蔽性和便利性。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文紀實攝影師,到今天仍然在用徠卡拍攝人文紀實作品。之前和帶其他廠相機的攝友一起拍照,他們舉起相機的時候,被拍攝的人,狀態完全沒有了,因為他們手中設備的體積,雜訊等等原因,造成被攝對象很快能發現他們。而用徠卡,熟練的情況下,在你舉起相機之前已經基本框取了你需要的畫面,抬手只是為了確認一下框內沒有什麼雜物或者干擾的因素而已,所以經常遇到的情況是已經拍完了,要麼被攝對象還沒發現你拍了他,或者就是覺得這個人有啥問題,但是抬頭看到那個人已經轉身離開了……

但是如果你用徠卡m旁軸來幹活……比如人像,商業等等攝影……你會發現還是日本機器香……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Paul Ripke一樣能夠那麼近距離用m機器記錄德國隊奪冠的……


這麼說不夠精確。其實任何知名品牌都有一兩款經典產品。徠卡除了m系統外也有許多不經典的產品。

經典款需要保留一些過去的元素,不能進行翻天覆地的大改。所以徠卡m系統那麼多年來還是有許多刻意保留的設計。期間m5曾試著大改,結果翻車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