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食物,它讓你又愛又恨,你總想和它保持距離,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跟它愛恨糾纏。它,就是炸雞。

金黃色的脆皮,不斷飄來的陣陣肉香,總能瞬間激發內心的食慾。炸雞入口的那一刻,汁水從舌尖劃過,直擊味蕾。脆皮包裹著香嫩軟滑的雞肉進入嘴巴,細細咀嚼發出「嘎吱嘎吱」的清脆聲響,令人覺得沒有什麼是一塊炸雞不能解決的。

也許因為炸雞會使大腦分泌多巴胺,令人感到愉悅;也許是因為牙齒咀嚼散發出酥脆的聲響,提升了進食的愉悅程度;又或者是美拉德反應提升了炸雞的味道。總之,炸雞總是能讓很多人「欲罷不能」。

新知天津邀請你分享,究竟是什麼原因,那麼多人都對「炸雞」欲罷不能?

【特別說明】

1. 我們倡導原創認真的答題精神,如回答涉及非原創內容,請獲取合法授權後規範轉載。

2. 參與回答本問題,代表你同意授權新知天津在知乎站內二次傳播中使用你的回答內容,如需在其他第三方平臺使用,我們會與你進行溝通並預先徵得同意。

3. 本次活動獎品由天津麥當勞提供,知友在收到獲獎通知私信後須正確填寫對應本人微信號的手機號碼,用於獲取獎品。


很多人對炸雞欲罷不能,是因為雞肉裹上麵粉以後高溫油炸,會發生劇烈的美拉德反應,氨基酸和糖激烈地碰撞和重組,產生數百種香味化合物,勾動著你鼻腔裏的神經。這數百種香味化合物,正是炸雞令人慾罷不能的原因。

差不多已是美國國民食物的炸雞,想做得足夠好喫,有三個關鍵點需要注意。

第一,鹽水醃肉。

雞肉在適當比例的鹽水中(一般是5%—7%),肌絲和收縮蛋白不斷溶解,細胞液和鹽水進行交換,可使雞肉增重10% —15%之多,從而使雞肉更鮮嫩(易撕咬)、更多汁。大多人會忽略鹽水醃肉的重要性,注意,鹽水比例必須精確,且時間必須在一小時以上。

第二,油炸時間的掌握。

把醃漬裹粉後的雞肉放油鍋裏油炸,如果炸太短時間,雞肉中心溫度低於75度,會有食品安全問題。一般人在家炸雞,也不測量中心溫度,為保全熟,會多炸兩分鐘。但在油鍋裏,僅多炸半分鐘,雞肉便會從鮮嫩變成老硬,精準的油炸時間,在一開始往往很難掌握。

第三,油炸的溫度。

油炸溫度和時間是相輔相成的,一般來講,美式炸雞會有低溫初炸和高溫復炸兩遍油炸。低溫把雞肉炸熟,再高溫炸出脆皮。低溫炸的溫度不能太高,否則會讓雞肉變老,高溫炸的溫度不能太低,否則表皮不會脆。

好的,在牢記上面三個炸雞要素後,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直接去麥當勞買一桶炸雞。

剛巧麥當勞近期推出什麼5G炸雞,半夜看劇刷到好幾次,實在不能忍,下單一桶。

新品叫麥麥脆汁雞,至少宣傳上和以往的麥辣雞大不一樣。

拿到外賣,一大桶,有麥麥脆汁雞5塊(琵琶腿2個+雞胸2個+上腿排1個)、麥辣雞翅4塊、大薯1份,另加3杯中可,是三人份,像我這種一米八一百八十斤壯漢也頂多幹掉一半。

飢腸轆轆地把五種炸雞各喫一塊兒,上腿排和琵琶腿,在我心裡並列第一。

表皮金黃,一上嘴,皮肉馬上分離,皮酥脆,雞肉果然和廣告裏的一樣,汁水四溢。

喫這麼多年麥當勞,今天是我喫到的雞肉最多汁的一次。

我嗜辣, 每包加一塊錢即得到專屬的青花椒粉。

果然,麥麥脆汁雞本身是不怎麼辣的,但撒上四川特色十足的青花椒粉以後,美式炸雞秒變麻辣中國味,搭配出彩,唯一的不足是,對我來講,辣度依然不夠。

幹掉半桶,來一小結,新推出的麥麥脆汁雞一上市,便在鮮嫩多汁方面力拔頭籌。

當然,作為一餐飲從業者,習慣性推測麥一下當勞5G新炸雞的烹飪祕訣。

選肉自不必說,琵琶腿和上腿排因為肉塊大,含水量多,油炸時失水比例少。

而醃肉方面,我看麥當勞特意提到在0到4度的醃料桶中靜置四小時,入味的同時,保證雞肉充分濕鹽化,達成我前面提到的第一個關鍵點。

裹粉後的雞肉,先快速炸一遍,再低溫蒸烤。這一步我認為是麥麥脆汁雞與眾不同的關鍵,預炸一遍,能鎖住水分,再用低溫長時間的蒸烤,一來能保證雞肉全熟安全,二是和150度左右的低油溫相比,100度以下的低溫蒸烤能讓雞肉損失很少的汁水。

雞肉在餐廳時再高溫炸一遍,已全熟的雞肉,可放心高溫快炸,形成金黃酥脆的表皮後立馬撈出。

在油炸時間和溫度的博弈中,麥當勞通過一次低溫蒸烤完美解決。

不出意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麥麥脆汁雞會頻繁擺在我熬夜工作和刷劇的書桌和茶几上,在飢腸轆轆的半夜來兩塊香味四溢香嫩多汁的炸雞,這種滿足感是無以言喻的。

麥當勞新推出的麥麥脆汁雞,在以往美式炸雞的基礎上有足夠的創新,又融合中國味一起推出青花椒辣椒粉,讓美式香脆秒變中式麻辣,頗有一雞兩喫的感覺。

在認真嘗試後,麥麥脆汁雞,也成為我自己在國內眾多美式快餐品牌中,炸雞的最優選擇。


今天喫了麥當勞的新品 麥麥脆汁雞!!!

(所以這和5G有啥關係??)

寫在前面:上腿排和琵琶腿瘋狂推薦!!

(嘴饞星人拿到桶桶之後每一個都嘗了一口..)

打開看了看,數了數有四隻麥辣雞翅和五塊脆汁雞,送來的時候袋子裏散出來香香的炸雞味,打開看上去超級有食慾。

麥辣雞翅我不用多說了 好喫就完了!

先咬了一口琵琶腿,肉好嫩口感甜甜的,符合我的口味,裹皮很薄一層,比市面上的手槍腿還要好喫一點。麥當勞的鎖汁技術也太厲害了。奶一口麥當勞的琵琶腿!

這一大塊是雞胸肉。一口子下去能喫到脆骨,嚼一嚼還挺香,但是肉柴柴,裹皮還有點硬.在能接受的範圍裏。

來這塊方方正正的上腿排,這塊肉醃的太入味了,而且一點也不辣,咬了一口就爆汁了,肉也超級嫩,給小朋友喫也可以,這塊我自己就喫了一大半。

最後說下,這五塊脆汁雞都不辣,沒有嘗試那個「神仙配料」,就單喫也可以接受,比吮指原味雞好喫點。感覺炸的過程沒有很多油,連喫幾口也不難受,因為肉都很大塊,所以一個人喫就有點勉強,最好和朋友一起點。

所以這次麥當勞的新品炸雞是真的好喫,因為醃的剛剛好,肉質嫩還爆汁兒,一口肉咬下去幸福感十足,我pick麥當勞從今天開始!



一個昨天剛喫過炸雞的人來告訴你,在雞的一百種做法中,只有「快樂肥宅雞」纔是雞肉美食中的「絕對王者」,是把你送往幸福彼岸的超音速電梯。

從人類進化的歷史層面來看,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年代,能不能喫飽飯纔是人們每天最擔心的問題。在這種喫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下,喫到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自然就成了一種最奢侈的幸福。而到了現代社會,食物短缺情況得到了緩解,可人們骨子裡對於「三高」食物的渴求卻成為了全人類共有的記憶,並被牢牢地烙印在了人類的基因庫中。

當以前的奢求變得唾手可及的時候,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就會增加很多附加值,而「看上去真的很好喫」就是諸多附加值中最為基礎的一種。炸雞就是這樣的一種極其貼合現代需求的食物。

這個話怎麼理解呢?最簡單來說,你買塊炸雞來喫的時候,有沒有試過先把外面那層炸得金黃酥脆的皮先喫掉再喫裡面的肉啊?先啃過皮的話你再看手裡這個炸雞有可能你就會頓時覺得它失去了靈魂,可能不論它的肉調味再怎麼配比豐富,它在你眼裡都不像你初見它時那樣閃閃發亮了。

那麼請問這塊炸雞到底是為什麼會在你的眼中從熠熠生輝變成暗淡無光了呢?答案是它金黃的色彩消失了。

據某項研究表明,當人們面對黃色時,身體會分泌更多的血清素——一種能讓我們感受到幸福、快樂的神經調節激素。同時,黃色也可以刺激大腦左側即邏輯層面,不由自主地讓人們將它與「溫暖」、「明快」等使人積極向上、產生幸福感的字眼聯繫起來。那麼看到黃色的食物,大腦也就自然而然會暗示你趕緊把這種「幸福」吞下肚,都不用帶貨主播在你旁邊催著你說「買它、買它、買它」。

所以你現在明白了吧。金黃誘人的外表+熱量爆炸的內涵,這就是炸雞傲立於所有雞肉美食之巔的根本原因。既能促使人們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又能幫人們克服掉對飢餓記憶的恐懼,不僅俘獲喫貨的胃,更能撫慰喫貨的心,而這,就是炸雞能讓你產生幸福感的根本原因。

當然如果在烤雞翅上沾層金箔可能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吧……

算了,土豪的幸福我可能只能看看,像這種看得見買得起抓得住的纔是切切實實的幸福。


眼前呈現的金黃的色澤,猶如黃金般耀眼。這是精神土豪的標配,彷彿擁有了它,「富得流油」的燦爛前景便鋪陳於前。

撲鼻而來的那種炸物專屬的香氣,是澱粉脂肪與各種調味料相互調和後的神奇產物。被這香氣環繞的世界,是肉食愛好者的天堂。即便你怕胖不敢喫,只是站在食物旁邊獎勵式地允許自己聞聞,這香氣也能通過鼻腔直衝心底,使人在腦內產生片刻的歡悅與滿足。

徒手抓著食物大口咬著喫,是突破現代餐桌禮儀的束縛,最能使人放鬆下來的進食方式。

當手觸碰到表層的油渣和油脂的時候,會天生地勾起人類的好奇欲。這種好奇欲會促使你不顧被滾燙的油脂燙傷嘴的危險,也要趕在它剛出鍋的時候咬開那層酥脆的外殼,對內部主體的醃漬入味及炸制情況一探究竟。

能讓你在視、嗅、觸、味四種感官方面產生以上神奇印象的食物,正是炸雞。

非常矯情地對炸雞做出以上描述的人,正是我,一個對炸雞其物又愛又恨,又欲罷不能的人。

我,一個炸雞愛好者,一個只會用家裡的空氣炸鍋加工半成品的廚藝手殘黨,只能頂著天生超級易胖的風險到處測試著這種觸手可得的美味。

加班的晚上,路過公司樓下的便利店,經過一番糾結,還是會選擇買個炸雞來暫且填飽肚子。炸雞雖是熱的,放在保溫箱裏時間久了,喫到嘴裡,感覺咬到的也只有綿軟面殼和調過味的肉,果腹尚可,少了品嘗美食的滿足感。

家附近的菜市場也會有專門賣炸雞的店鋪,真正香飄萬裏的那種香,鬧得你心癢癢。不管有沒有決定買,打那兒過的話都會駐足停留一陣。抵擋不住這種強勢攻擊的我偶爾也會買來解解心饞。但可能是當初在街上聞到的味道給自己帶來的衝擊太大了點吧,喫了幾口就因為期待值太大而逐漸變得興味索然。

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試過各種內料豐富的爆漿雞排,可新奇之餘,更多的還是一種喧賓奪主的失落感,更別說那種熱量核爆般加倍的負罪感了。

做炸雞,還是簡單的調味,精益求精的製作態度更重要。

國內的幾家知名快餐品牌的炸雞以原味為主打,所以也是我解饞時的首選。可有的雖然選擇的部位多,但皮軟,咬下去沒有喫炸雞的快感,部位選擇也要思來想去,不適合我這種選擇困難症+不死心一定要嘗試個遍的人。有的雖然量足皮夠脆,但過於油膩的雞肉口感真的有點過於勸退。

M記家的超大雞排一直都還挺喜歡的,基本還能滿足對於炸雞類的食品的要求。中午沒喫飽的時候當個加餐正好,下午餓的時候湊個茶套餐配個紅茶,13塊錢也覺得花得還挺值。只是都是肉沒有骨頭啃又少了點從骨頭縫裡摳肉的樂趣。

今天被爆上熱搜之後,好奇地和同事們合買了一份麥麥炸雞桶。除了薯條和可樂,套餐裏一共有5塊麥麥脆汁雞和4塊麥辣雞翅。脆汁雞還是挺大的,男性2到3個人分差不多,女生喫的話大概4到5個人的量。看官網上當然也有小份,但是食物當然是和別人分著喫才更香,況且麥麥脆汁雞和麥辣雞翅的數量分配也都挺平均的,一個桶裏辣的、不辣的都能兼顧得到,跟喫火鍋一樣圍著桶喫說說笑笑的也更熱鬧,聚餐好選擇哦~

試了琵琶腿和帶骨雞小胸兩個部位。

腿挺大的,但也能保證周身能有足夠的脆殼兒就著肉一起喫掉,熱騰騰的時候也不會有順嘴流油的尷尬情況發生。肉也非常入味,但我還是覺得帶皮喫好喫。喫腿的時候最開心的是喫完整體後咬掉根部的那塊脆皮,有種當初喫和路雪甜筒時喫到最後底端那塊巧克力時的樂趣。

帶骨雞小胸味道比較淡,但是做得居然不柴這就有點神奇了,骨頭旁邊邊邊沿沿上的脆殼啃起來也是會小有成就感。

總體可以點個贊!

希望在今後的人生中,能更多地遇到能讓人印象深刻的炸雞。我也會繼續努力,用更為苛刻的檢驗方式去找出自己心中No.1。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