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滸時,看到一幫土匪燒殺搶掠,作者還大肆稱讚,我感到極其不悅,以致於水滸成了四大名著里我唯一一本沒有看完的。

補充,我向來不是一個以三觀評定一本書的人,也明白作者的三觀和作品中人物的三觀不一定相同。可是我認為水滸作者對一百零八將持褒揚的態度,結合部分主要人物的種種行徑,讓我非常反感這種讚揚(沒有不承認水滸文學價值的意思) 。

是我太矯情了,還是我沒有理解作者的意思?懇請各位知乎er賜教。


很多東西作者沒提,但都是在書之外。

水滸傳的時代是北宋末,其實已經從上爛到下了。

宋江死於宣和六年,也就是1124年,

1125年金軍大舉南下,靖康之難是1127年。

書里剛剛平定北方,現在人家就把你連窩端了,

施耐庵再敢寫,還敢打亂這個時間線么?

所以,這群人到了這個點就不能不死了。

一句話,梁山泊不能救大宋,

靠一群強盜攘外安內,然後衣紫戴紅?

亡國之時,出現啥都正常,不舒服就更正常了。

施耐庵本人就跟著張士誠一陣子,

水滸裡面的人物,有傳下來的話本原型,

也未必沒有張士誠手下的將領。

歷朝歷代的qiyi軍,黃巢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之類,

是什麼貨色大家都知道,手下的群氓又能好到哪裡去。

所以,你把它當做紀實小說也未必不可。

開篇第一章就是洪太尉誤走妖魔,後面的好漢們是什麼人已經給定了性了。

總而言之,不論文筆,單看人物,就是一群土匪而已,

你還指望他們能移天換日再造乾坤么?


當然正常。

除了還看不懂水滸的小孩子,和看多了人生的老漢子。

除了這些人之外,看水滸心裡不舒服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水滸是什麼書?它是一本無情的書。作者像天道一般把目光投射到塵世中的凡人身上。無視人類的偽裝和偽善,下筆就把整個血淋淋的世界的美麗外衣給全部撕開了。讓你看到人性的貪婪、人性的慾望、人性的扭曲,讓你看到官府的黑暗、看到江湖的血腥、看到草民的沉默和消失。

作者讓你看到那個儒家筆下美好的世界在真實中是怎麼運轉的。讓你看到一個人是如何被慾望被仇恨被貪慾被愚昧被狂妄所驅使著扭曲成惡魔、萎縮成懦夫、虛偽成君子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水滸之世界觀亦如是也。

看這種文章,如果感覺很舒服,那真的說明沒有看懂,或者自己心理有些問題了。

當然,水滸不是沒有光明的,正如黑夜裡天空還是會有星辰。例如扭曲最厲害的武松,最終憑藉自身的光明屬性自我修正回來了。這是最難得的。例如魯智深,渾渾噩噩之間,一心持正,終不染塵。例如何九叔的老婆憑藉智慧讓何九避開危機,例如鄆哥兒還是個孩子,卻已經擔負起養活自己父親和整個家庭的重任。這些星光太少了,它們不足以照耀這個世界,但它們足以讓我們看到希望,看到社會和人性的希望。


正常。《水滸傳》本來就不是給現代普通人看的書。

水滸傳的受眾就是三類人:

善惡觀念沒有形成的小孩;對作惡已經不那麼敏感的老百姓;有基礎藝術欣賞能力,分得清小說和現實的人

小孩只會覺得很帥,他們理解不了水滸傳悲劇的部分。

飽受苦難的老百姓會覺得,這寫的就是他們的生活。

讀書人會覺得,妙筆生花,文采奕奕。

至於題主,學生,善惡觀初步形成;還沒見過比小說更荒誕的現實,對惡比較敏感;文學欣賞水平還達不到基礎層次,只能把小說當故事看。

比如我看你之前的回答,給高中生推薦1984。這就不是一本高中生能看明白的書。年輕人容易被簡單的善惡觀所影響,思維停留在勇者斗惡龍的模式,就看不到書里討論的真正的問題。


作者只是寫實沒有稱讚。不要猜測作者的立場來看。


水滸傳作者是否對一百零八將持褒揚的態度?這個問題不簡單。

開篇第一回,寫到洪太尉誤走妖魔,將一百零八將明確定性為妖魔轉世,這是貶。

好漢們大都有出場詩,褒貶不一。如張橫出場詩略貶,張順出場詩卻是褒揚。還有朱武阮小七石秀等很多人的出場詩都有褒義。容本解珍出場詩有褒有貶。

出場詩可以說是作者直接表態。但很多時候,作者對人物的態度是通過修辭手法間接傳遞的。金聖嘆就認為水滸作者經常暗貶宋江,這與宋江出場的直白介紹有矛盾。

從敘事來看,作者經常揭露一些好漢濫殺無辜,但也歌頌他們敢於反抗官府黑暗的勇氣。

細讀水滸,很難給所有人物下一個黑白分明的論斷。這其實跟我們身邊大多數一樣,絕對好人,絕對壞人,都是很難見到的。

你感到不悅,我覺得不難理解。因為水滸作者有時候的確對一些人物的判斷,價值觀混亂。原因之一,水滸作者並非一人,而是經過一段較長時間演變而來,至今留有多個版本。原因之二,水滸作者們畢竟都是古代人,價值觀跟今天世界主流價值觀相差甚遠。正是因為這些現象和原因,我用今天的價值觀重寫了部分水滸——《水滸新篇-好漢》,歡迎討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