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某親戚說這種青島天然未加碘的海鹽「好」(我個人對這種流行於長輩之間沒有足夠理由支持的理論不感冒),某次購物時在利羣看到就順手買了幾包嘗嘗鮮。由於在青島,常年有海鮮海帶一類的喫,應該不缺碘。發現除了比普通加碘鹽貴和顆粒比較大之外,要有個嚴重特點就是不鹹!本來我想趁給大家做飯機會少放點鹽讓家人喫清淡健康點,4個人預計一頓飯8克鹽,結果放了小半罐才達到眾人口味,大家一致說鹽不鹹。我覺得鹹味應該來自氯化鈉,而這種物質特性是確定的,放哪都是一樣鹹,難道是包裝上說的包含了部分微量元素影響了鹹味?還是裡面加了某種不鹹的物質?請大神給與解惑!


之前問題中含有不加碘的好處,這個容易百度到所以就刪了,感謝回答過的夥伴們,但我更關心的是不鹹而貴的原因,僅僅是物以稀為貴嗎?


純粹是炒作。一般新的概念和漂亮的包裝更容易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中鹽公司的無碘食用鹽,1塊錢1公斤的批發價。


背後的利益關係我也不清楚,不好瞎說,雖然我認為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來說缺碘現象很難發生,食鹽不需要加碘,但是人家非要繼續加,還把不加的炒起來咱也沒辦法。但是確實如果氯化鈉的量一樣的情況下,食鹽中其他的少量物質對鹹度的影響是很小的。

我看了一下,你這個成分100g裏氯化鈉91g雖然不算高(純一點的食鹽可能達到94g),但是不至於同樣分量鹹度差太多。所以我懷疑是鹽的顆粒大導致同樣分量的鹽看起來體積更大,其實你一勺鹽的量比一勺普通鹽要少。有機會你可以用精確一點的電子秤量一下,看看一勺鹽到底有多少分量


噱頭而已,一切都是為了商業利益。什麼海鹽、巖鹽、大粒鹽,在經濟不發達的年代比精鹽便宜了不知多少,現在反而搖身一變比精鹽貴幾倍。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我國在教育和科普上做的工作還很不好。一些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炒作可以忽悠那麼多的人。


鹹味主要來源於鈉,加碘必去掉部分,


噱頭! 營銷!都是喫鹽


不缺碘的人如果長期攝入過量的碘,會提高某些惡性甲狀腺病變的發生率。

所以一刀切式的食鹽加碘政策是很不負責任的做法,好在現在糾正了。

青島也能買到與加碘鹽價格相同的正規廠家未加碘鹽,只是題主恰好買了種貴的而已。


真是很不理解答區居然還有人喊著商業炒作?九年義務教育就教育出這樣的人,你看哪個沿海城市的家裡不買無碘鹽,碘是人體必要的元素,但過量會導致一些疾病,比如甲亢就是因為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因為體內碘過量,沿海人民長期喫海產品,裡面就已經富含碘了,如果再天天喫加碘鹽就容易導致體內碘過多,以前我老爹讓我買鹽的時候總是囑咐我買無碘,但你再到內陸看看有幾家居民是喫無碘鹽的

以上

感謝


好在不會缺碘。如果長期喫海鮮尤其海帶,碘夠用,建議喫無碘鹽。


現在人的飲食結構已經很少有人缺碘了,而且很多人因為碘攝入量過多還出現了甲狀腺結節,囊腫。


你先找度娘問清楚鹽為什麼加碘,什麼區域加碘。鹽為什麼鹹。你要是到內陸看看有哪家的鹽不加碘。


碘鹽和無碘鹽也是分區域的


應該甲狀腺的問題吧,這一類涉及生物的知識,我已經好久沒看過生物了,

碘元素應該是甲狀腺合成生長激素的原料

過多食用會導致甲狀腺的疾病……

至於鹹不鹹,可能是味蕾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