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菲克和林丹的殺球一直以來是男子單打最暴力的那一檔,速度快力量重,但一直感覺他們達到這樣的快和重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陶菲克的身體明顯不如林丹一般強壯,絕對力量上明顯不如林丹,可以肯定他一定有什麼訣竅使得他發力如此之好。是否有大神可以做一次分析?也順便講講印尼派的殺球技術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非常感謝!


為了避免口說無憑,正好刷到這個視頻就貼上來看一下:

第一是鮑春來第三拍突擊陶肥正手邊線,陶肥接殺後是有一個明顯的停頓和重心回位的過程的,這個停頓在蛋總老李頭上幾乎不會有,基本上是落地就能調整好重心(蛋總的逆天救球數不清了)。這可是04年的陶菲克,還不是後期膝蓋風雨凋零的陶肥。

第二是鮑春來最後頂陶肥過頂,陶肥反向轉身反手擊球,林李也很少有,一方面是陶肥反手足夠有自信,另一方面也是陶肥下半身調整較慢,遇到這種情況會選擇這種不規則的方式來過渡。

陶肥和林丹在上半身的力量都是天賦異稟的,無論是爆發力還是絕對力量,個人感覺是不相上下的。林陶兩人的殺球都是出了名的重板,而林丹殺球逃不過的技術還是他的點殺,又快又刁,很多球員喜歡用平高球針對頭頂區(金廷打桃田),蛋總從來不會有這種問題,敢偷平高球就給點下來,基本沒人受得了他那下,這個是建立在極強的腰腹基礎和小臂發力上的,這都是屬於天賦,一般人練不來(老李頭已經練的很苦了,但是確實沒有蛋總那一拍點殺)。

而陶肥的殺球也絕對是歷史獨一檔,印象很深的是和老李頭11年日本友誼賽,動作小發力快力量重,而且殺球落點也是很刁鑽,陶肥的殺球普遍都能接近邊線或者打追身。其實仔細想想他反手超強的擺脫能力就大概能對他的上半身爆發力窺知一二了。

所以理論上來說,蛋總可以的點殺,其實陶肥是完全可以的,效果至少不會差,但是這就牽扯出了另一個問題,陶肥的下半身力量相對較弱,一方面是膝蓋老傷,另一方面即使年輕的陶肥也沒有像林丹一樣以全場奔襲著稱,而是多以高質量的放網逼迫對方起高球,有條不紊的後退重殺,以04年雅典封王那場比賽為例,陶肥幾乎很少做出林丹那樣的強行橫跨半場的突擊,或是老李頭那樣的高速連貫,一方面是因為他放網質量夠高,不太需要抓突擊;另一方面也是腿部力量相對不足,起跳高度不如林李,導致他抓突擊能力不足,比賽中自然選擇揚長避短。

而隨著陶肥後期腿部進一步老化,也幾乎鎖死了他拉吊突擊的希望。到生涯後期,10年打蓋德的全英賽,起跳高度已經和火柴盒差不多了,那時大他5歲的蓋德還能依靠跑動拖住陶肥,或者同比15年膝蓋傷勢後的林丹和17年膝蓋傷勢後的李宗偉也都有著明顯的差距,個人認為陶菲克下半身的差距是造成林陶二人殺球差距的最大因素。

正因為如此,林丹可以依託強壯的底盤抓突擊點殺,而陶菲克直到轉型後期也沒有找到有效的除了控網強攻外的得分方法。

而這裡引申一下,林丹作為歷史級的大殺器,哪怕只是依託於他飛天遁地的身體素質,即便防守和控球都沒有進步也足以步入世界冠軍級別。而他對李宗偉的全面壓制也部分依託於他點殺的巨大威脅,東南亞球員因為風格等各種原因,比賽節奏普遍偏快,喜歡打快節奏,所以單打的時候普遍喜歡用平高球,或者推過頂來限制對方,比較典型的就是金廷打桃田時喜歡用平高球限制桃田頭頂區或者把戰火拉至網前然後推過頂來進行限制(可以參考今年東亞運動會打李梓嘉)。

老李頭的球也是這個風格,所以大家普遍詬病的老李頭挑球不到位和喜歡推球被林丹抓推的問題,其實本質上是他球風的一部分,並非是他見到林丹質量就變差,而是遇到林諶這樣級別的對手才會被抓死,其他人要麼類似周天成抓得到但是打不好,要麼類似魏楠打得好抓不到。這也是為什麼林丹逐漸成熟後幾乎不會在東南亞選手身上翻車的原因,而相比之下,歐洲或者東亞球員硬橋硬馬的磨體力反而對逐漸老去的林丹有更大的衝擊(中後期的約根森等人)。


單論殺球而言,倆人區別還是挺明顯。

林丹彈跳很高,彈速奇快,殺球落點尖、速度快。

陶菲克彈跳其實一般,殺球高度不算高,殺球線路長,但空中發力動作充分,所以力量奇大。由於他殺球需要比較充裕的時間發力,所以對控網創造機會的要求很高。


完全兩個體系,不過陶肥有個小技巧大家都能學,殺球時速輕鬆增加50km/h,後面說。

首先是做球,陶肥主要靠搓貼網,迫使對方被動挑球,這才是陶肥重殺的機會。陶肥殺球會帶很多吊球變化,還有一套高手擊球假動作。

而林丹很少追求貼網,相反他很多時候用推送遠網控制局面,林丹殺球能力極強,不需要網前做機會。頭頂禁區對方給平高必死,對方高遠也能殺,而且殺了還能跟封網。

林丹反正就是強,沒什麼可說的。最後重點說說陶肥的重殺技巧:長握拍。

陶肥拍柄底蓋是特製加粗的(可以纏醫用膠布實現),重殺時,是手心握拍柄,手指成環扣住。這樣手不用握緊球拍,是完全放鬆的,而且擊球點會更遠一些。這樣甩拍擊球,速度有巨大提升。

當然,這樣握拍沒控制,只適合重殺。


巧了,李宗偉,林丹,陶菲克的我正好一起說過

三大天王誰的殺球最重

仔細看林丹和陶菲克殺球時的上半身,身體傾斜發力方式是有區別的。

具體來說,林丹更多使用了轉腰的力量,起跳高度也更高一些,這種發力的結果就是殺球落點更深,勢大力沉,很難回球到位,但是對身體素質要求更高。

而陶菲克,更多使用肩部和小臂的力量,起跳高度不用太高,用轉體把球抽出去,一般來說落點不深,但落點更靠近邊線和底線,造成對手防守面積增大,強調突然性


陶肥勝於重殺動作更協調,發力更流暢;丹神勝於手指小臂爆發力更好,點殺劈殺更多變,攔截能力和突擊性更強。


陶菲克的重殺頭頂直線,頭頂斜線較強;正手殺斜線兩者持平;正手殺直線和點殺林丹強。

正手球離身體稍遠一點的球殺球就不太容易發力了,這個時候肌肉更多的林丹佔優。正常人用平衡拍點殺就比較困難了,林丹老7n901頭重再加拍頭四五層膠布還能點殺,更是因為肌肉力量大,爆發力也較強。

陶菲克的網前出色,對方被迫挑起的球弧線很高,後退和起跳引拍的時間更充裕,爆發力也很強,柔韌性出色。羽毛球拍再重也不會超過110g,當發力時間充裕的時候爆發力和柔韌性決定了揮拍速度的上限。換句話說,能扔羽毛球多遠,和力量大小基本是沒關係的。


樓上分析的很到位了……蛋蛋的殺球多是突擊點殺 動作超小很突然 。當年頭頂禁飛不是說說的。變態的身體素質加下肢力量。

陶肥殺球大多是重殺 搓網後起跳重殺 更加偏向傳統的攻控打法。陶菲克殺球又重又深 主要還是為了殺上網做銜接。陶菲克常用兩個線路:正手長殺直線再上網。 頭頂區重殺對角(這個線路後來被很多人研究透了,陶肥得分率就不如以前高了)


沒樓上那麼回答說得那麼複雜,就是技術手法不同,導致發力體系不同。

陶菲克是典型的印尼手法,主要靠手指合力,更依賴協調能力,合到多少力就是看天賦了。印尼手法出球快而隱秘,但要合出陶菲克那種出球力量,對天賦的要求太高,沒見過幾人能做到。

林丹是典型的中國手法,講究協調發力,更依賴核心力量,出球勢大力沉但偏慢。林丹的殺球力量源自他逆天的身體素質,但其實他真正的核心優勢還是他的移動能力。


陶菲絕對力量明顯不如林丹???那個時代動不動殺球上300的,絕對力量絕對是第一檔。陶菲出色的控網也給他有比較充分的重殺準備時間。林丹是移動能力(包括高度方向)更強,尤其巔峰期中場封鎖範圍巨大,故在突擊上有優勢。重殺來說,兩人是差不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