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怪書


精神崩潰?就是不想看了唄,你是高三學生嗎?如果你覺得崩潰你就想想自己家的親戚,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人家是如何如何的優秀,關鍵是你們每年還要見面,一見面就在你面前炫耀他有多牛逼,他在你面前就是主角,你就是配角,你高考不好你的家人就會一直貶低你,讓你很不爽。沒有鞭笞就沒有動力,你就像一頭牛,現在是鑽牛角尖了,要鞭子打才會進步。如果你不是學生,而是已經步入社會,那當我沒說,現在混口飯吃都不容易,你還有心思看書,已經很上進了。要想不崩潰,適當釋放壓力吧


聖賢有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明心見性,自得其樂。

學習總是要有個歸處的,找到你自己的所想,去豐滿它。

就是,找到你的方向,然後為了方向構建知識體系。

當然如果你是個學生的話,就是盡你所能,到達你的極致。

自然就撥雲見月,上達穹霄了。

累,只是一種感覺~


因何而崩潰,問問自己的內心,從何時開始,從何事開始??


恕我直言,你是書看的太少想的太多。

讀書的目的對我而言是為思考提供材料和框架,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而且很多書對我來說是打開了新世界的窗口。任何一本書只要有我思考不到的地方這本書就是有價值的,哪怕是其中一個段落一句話。

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的世界觀為什麼經常崩潰,我只能猜想還是讀書太少。

佛家的班若(可以理解為智慧)分為三個層次:文字班若,觀照班若,實像班若。個人理解這三個層次分別為字面意思,作者要表達的真正含義以及讀者融會貫通,和自己的知識體系融為一體。

當你有自成體系的知識體系時,你的三觀就會足夠堅韌而不會輕易崩潰,所以還是多讀書多思考吧


抱歉,我隱隱讀到股裝X的感覺


一種裝x的氣息撲面而來,

崩潰的時候不看,不崩潰的時候再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