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商學院》雜誌與招商信諾、胡潤百富共同發布了《2020中國高凈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該《白皮書》通過調研的方式勾勒了當下中國高凈值人群的典型畫像。

高凈值人群是誰?身家可觀的這群人,又是如何保障手中資產的安全和不斷增值的?


中國高凈值人群是誰?

答主來舉個例子,38歲,高學歷,一線城市科技抑或互聯網、通訊領域企業高管,育有一子,年入200萬,家庭凈資產約7700萬,愛好旅遊和讀書。這可能是如今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高凈值人群的模樣。

據了解,參與本次調研的高凈值人群800 人(其中家庭凈資產千萬以上的主力高凈值人群佔比50%),男女比例約為6:4,已婚一孩居多。平均家庭凈資產7717.7 萬元,年收入平均195.8 萬元。他們中有25.6% 的人認為財富自由的門檻(即可投資的金融資產)在 5 千萬到 1億元之間,認為是1億元的佔比 17.4%。

高凈值人群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

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佔比92.9%。高凈值人群中有 16.1% 是「科技新貴」,在互聯網和科技行業的風口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來自地產、建築和金融行業的「老錢」一族依然是高凈值人群聚集的領域,佔比30.4%。這些人以企業主/ 企業高層管理者(38.0%)居多,其次是中層管理者(28.8%)。以民營/ 私營(33.8%) 居多,國有控股(20.6%) 其次,外資(17.4%) 和國企(6.6%) 僅排在第四、第五位,說明當前人才跟著薪酬的市場機制而流動,企業性質的固有觀念已被打破。

高凈值人群的日常休閑方式以旅遊為主,其下依次是看書、自駕游、品茶、家庭活動及運動健身等,體現這一群體廣開視野、親近自然、自我提升的特點。

總之,這是一群年輕、充滿活力、懂得生活品味,注重家庭,活躍在科技和互聯網產業以及傳統收入豐厚產業的人群。

若以個人畫像來描述本次調研的人群,《白皮書》認為,他(她)應該是一個38.7 歲的一線城市企業高層管理者,高學歷,育有一子,年入近200 萬,家庭擁有凈資產約7000 萬元。他(她)在科技/ 通信/ 電子相關的民營企業擔任高層管理者,平時愛好旅遊和看書。

總結來看,這群人具有「年輕」「高學歷」「互聯網」「科技」等特徵,他們中不少人是「科技新貴」,在互聯網和科技行業的風口賺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調研數據顯示,家庭凈資產均值為7718 萬,在1000 萬-5000 萬者居多,佔比58.8%;年收入均值196 萬,200萬及以上者居多,為26.1%。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如今的高凈值人群已經不僅僅局限於企業家群體,受益於中國企業的股權制度改革,許多企業高層和中層管理者都分享到了企業發展的紅利。新富階層大多聚集在科技、互聯網、電子、通訊行業,我們把他們定義為』科技新貴』,同時,傳統的金融、地產等『老錢』行業依然是高凈值人群的培養皿。」《商學院》出品人兼主編汪靜表示。

汪靜認為,無論是「新貴」還是「老錢」,這些高凈值人群具有年輕、高學歷、喜愛親近自然,珍惜與家人相處的特徵,他們的視野更廣、選擇更多,也具有不拘一格自我定義生活的特徵,而且他們很知道如何用好工具和資源來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

他們的偏好

《白皮書》認為,中國高凈值人群在積極尋求財富安全避風港,健康、安全的投資規劃是他們最為迫切的現實需求之一。

本次調研發現,高凈值人群資產配置中,金融投資產品(理財、股票、基金、資管計劃等)佔比最高,達73.6%;購買保險的人數居第二,多於選擇存款的人群。這說明,在家庭財富安全及可持續方面,目標人群的選擇相對多樣化,保險在財富保障中的作用得到了高凈值人群的認同。投資不動產的人群數量已經下降到了第五位。

疫情對高凈值人群的投資項目配比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調研發現,55.9% 的人計劃增加金融投資產品配比,疫情前的配比為35.5%。46.4%計劃增加保險配比,疫情前的配比為13.2%。

值得注意的是,高凈值人群投資布局中,保險成為未來計劃增加的核心產品之一,且未來增幅僅次於金融投資產品。可見,受疫情影響,對「安全感」的渴望激發了用戶購買保險的願望。

在財富健康的態度上,本次調研發現,在高凈值人群目前金融投資方式中,金融投資產品(理財、股票、基金、資管計劃等)佔比最高,達73.6%;購買保險位列第二,佔比45.1%;85.5% 的高凈值人群認可商業保險可以應對突發的風險,是家庭穩定的基石,也有財富傳承的功能。而投資不動產已經下降到第五位。

在後疫情時代理財投資項目配比上,55.9% 的受訪者認為未來需要增加金融投資,46.4%表示未來計劃增加對保險的配置,緊隨金融產品投資之後。數據可看出疫情對「安全感」帶來了不小的衝擊,也使得人們希望為資產尋找更安全的避風港。

就保險配置現狀來看,本次調研發現,高凈值家庭年平均保費為13.2 萬元,其中,年保險費用支出30 萬元以上比例近12%;購置主要渠道為代理人、銀行和互聯網。終身壽、年金等養老傳承類產品受到高凈值人群的歡迎,能夠很好地滿足其前兩大意圖——財富管理(財富保值、增值)和財富傳承。

54.6% 的高凈值人群認為購買保險(比如養老險、對接信託的傳承類保險)是財富傳承的實現方式,在調研人群中佔比最高。年金險具有類信託的功能,所有權始終由投保人控制,可達到移產不移權的功能。

他們是否存在集體投資誤區?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認為,目前的中國高凈值人群雖然身家不菲,但在財富管理上卻存在誤區。

特徵之一是資產過於集中。人們將資產大量地投向房地產,或者存銀行,在股票、保險和信託市場的資金配置偏少。

特徵二表現在中國高凈值人群投資的路徑依賴。過去的20年間,中國房地產市場高速發展,不少人在房地產投資中獲得了豐厚的收益,並且養成了投資房地產的習慣。但芮萌認為,未來這種投資習慣將會被打破。

芮萌表示,「國家反覆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改變,目前房屋自有率超過了90%,剛需人口的數量在下降,所以,未來靠投資不動產理財的方式可能會失效。投資者往往有著嚴重的路徑依賴,在選擇做怎樣的投資時,通常會選擇熟悉的標的。他們根據過去的理財經驗來指導未來的理財,當買房賺錢成為一種信仰時,投資者不再顧忌房地產的資產泡沫,依然往裡涌,這是有風險的。」

芮萌同時表示,中國投資者習慣按照短期收益率來衡量投資成果。缺少長線思維,或者說是缺少長線投資的耐心,在股票、基金、私募、信託等市場普遍存在,很多人等不了七年十年,而是要即刻賺錢。

「還要關注的是,中國近兩年對於各種資產的監管正在發生變化。政府下決心打破剛性兌付,出台了一系列強監管的對策,但很多人依然憑以往的經驗選擇收益率高的理財產品進行配置,而不看背後的本金風險,甚至認為大環境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此還會按照既有的路徑理財,一旦有虧損便不願承受。」芮萌說。

特徵三是高凈值客戶在財富管理中通常過於自信。他們認為自己的理財能力要比專業機構更強,因而在資產配置方面可能會犯一些在專家看來比較低級的錯誤。

這通常表現為不願為專業的理財服務買單;僅按照收益率進行配置資產;家庭沒有資產負債表,只知道大致多少錢,買了什麼理財產品,但無從知曉自家的資產配置是否合理,是否與財富規劃和個人的生命周期相匹配。

芮萌說。「過於自信的根源還在於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財富的快速累積。財富來得相對容易,也使得這些人群過於自信對財富的管理能力」。

里昂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盧駿就高凈值人群的財富管理和需求給出了他的觀點。盧駿認為,在實際的財富管理中,中國的高凈值人士遇到的問題也不少,歸結起來主要為兩大類:

一是可配置的資產種類少。由於政策方面的限制,一些特殊種類的資產配置可選有限。許多財富調研報告得出的結論大同小異,中國人的資產大部分配置在房地產上,導致資產配置不均衡。

在美國,由於股市成熟,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群會把資產大量配置在美股上,標普年化收益率長期穩定在8% ~ 9%。但中國的情形卻不同,股市收益的偶然性很大,可配置的資產少,因而導致高凈值人群在房地產上的配置偏高。

「大眾眼中的房地產資產和學術界理解的是不同的。學術界認為房地產是風險資產,但在大眾的理解中,房地產是無風險或是低風險的資產。因此無論凈值高低,這都是客戶喜歡配置的品種。在過去的20 年裡,房地產在中國人財富中的配置比例非常高。由於正處於整個房地產大躍進的時期,購買房屋的人財富增值也非常快,所以他們的投資並沒有虧損,反而都有贏利,這是中國市場的特殊現象造成的。」盧駿分析說。

再者,針對高凈值人群的財富管理大多缺少針對家庭的個性化定製。由於沒有成熟的財富管理理念,沒有專業系統的服務,高凈家庭通常會收到很多金融機構的產品推薦。一方面由於缺乏系統性,導致在某些產品上重複配置,一些該有的產品卻沒有配置,另一方面,各家庭配置的資產大同小異,金融機構沒有深入了解用戶的真正需求,這是由產品導向引起的問題。由此引發的問題是,中國的高凈值人群崛起了,但是卻買不到與之財富相匹配的服務。

在盧駿看來,這是因為發達國家在服務業領域有幾百年的發展積澱,服務管理體系成熟。中國是一個新興市場,高凈值人群的出現也就是近十年來的事。法律配套、資產種類、境外配置的能力以及服務人才都相對缺乏。


《2020中國高凈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是通過市場調查的形式來總結高凈值人群的投資理財方式,我舉兩個從知乎來諮詢並配置保障的高凈值家庭案例做參考。(保護客戶隱私,調整部分信息)

其實高凈值客戶很少在配置保險時把家庭資產量如數家珍的全部告訴業務人員,我們了解的也只是一部分,大概能推測客戶資產量的計量單位。高凈值,特別是超高家庭的資產配置都是分散配置的,高風險高收益和低風險、無風險資產合理搭配。

目錄:

1、高凈值家庭是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的?2、高凈值人群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資金配置理念?3、高凈值家庭安全型資產配置建議

一、高凈值家庭是如何進行資產配置的?

案例一:互聯網公司高管

L女士和先生都是38歲,名校研究生學歷,高凈值家庭。

收入:L女士在銀行,先生在某互聯網科技公司任高管,兩人年工資收入合計220萬,公司分紅、投資收益等未透露。每年生活費用約50萬。

家庭:兩人都是外地來京上大學,之後留在北京工作,雙獨生子女,父母輪流到北京來給看孩子,兒子7歲,上小學二年級。

資產配置:

1、房產:在北京有兩套核心地段房產,價值在2000萬以上,房貸約400萬。

2、增值型投資理財:家庭投資由L女士負責,可投資資金數量未透露,持有某國有大行貴賓卡,保守估計資金量在600萬以上。L女士在銀行工作,風險意識比較強,家裡資金基本都買了銀行理財。

3、安全型配置:我們做了家庭風險缺口分析後,L女士家配置了齊全的人身保障和年金保險計劃。目前每年配置在保險上的資金為40萬元,其中20萬元為兩口子的重疾險、壽險、意外險和醫療險,10萬元為L女士的養老金,10萬元為孩子的教育金和婚嫁金。

先生:重疾險350萬保額,定壽1000萬保額,意外險1000萬保額,高端醫療險800萬保額;

太太:重疾險120萬保額,定壽300萬保額,意外險300萬保額,中端醫療險200萬保額,養老年金險(退休後每月補充1萬元);兒子:不配置健康險,只配置婚嫁金,30歲時可以拿到200萬元。

案例二:私募基金公司創始人

H女士家在深圳,和先生年齡分別為43歲、45歲,高凈值或超高凈值家庭。

收入:H女士是全職主婦,先生創辦了一家私募基金公司。家庭年收入未透露,只告訴我每年家庭消費約200萬元(不含孩子們的留學費用)。

家庭:兒子和女兒都在美國留學,孩子們留學費用每年100萬元左右,兒子大三,女兒大一。

資產配置:

1、房產:居住在深圳南山區的別墅,另在中國上海、美國、日本有房產。

2、增值型投資理財:一部分家庭資產由先生負責,配置在一級市場股權里,年化收益率據說最少都在40%以上(不明覺厲)。穩健型投資主要由H女士負責,某股份制銀行私行客戶,主要考慮保本可能性較大的產品,年化收益率約為4%-6%。

3、安全型配置:對家庭風險缺口分析之後,H女士為全家四口人各配置了200萬保額重疾險、為先生配置1000萬保額終身壽險,為自己配置500萬保額終身壽險。其中重疾險和先生的壽險選擇中國大陸保險,自己的壽險選擇香港保險。每年總保費約80萬元(10-15年交費期)。


二、高凈值人群有哪些值得學習的資金配置理念?

1、增值的錢看風險,保安全的錢看本金

大部分普通人都陷在「既要、又要」的投資陷阱里——總想找風險低、收益還高的理財產品。而高凈值家庭對風險和收益匹配的認知清楚的多。

高凈值家庭資金量大,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投資渠道比我們普通人多,比如他們可以選擇一級市場股權投資,信託理財等。正是因為獲取信息的渠道廣,他們對風險的認知非常清楚。

一位北京的超高凈值客戶跟我說她從不買主動型基金,因為她日常和基金公司接觸很多,了解他們的內部管理和激勵機制,覺得錢交給他們沒有保證,還不如直接拿去投資一些前景較好的企業股權。

當我向H女士介紹孩子婚嫁金保險時,說到長期年化收益在3.5%左右,她說:「不用介紹收益率,我們家負責高收益的錢已經夠多了,買保險看的就不是收益率。」

這份婚嫁金保險是H女士給孩子規劃的婚前個人資產,要求確保專屬於孩子,萬一離婚不會被分割。

她先生購買的終身壽險對接了保險金信託,保單的投保人和受益人都是信託公司,完全隔離了公司經營和債務風險。

在設計信託安排,選擇信託資產將來的投資方式時,在「保守型」、「穩健型」、「激進型」三種類型中,她選擇「保守型」,投資範圍是貨幣基金、銀行間債券等低風險、高流動性產品,年化收益預期在2%-3%。

身邊很多普通人爭著買年化收益8%以上的信託理財產品,對H女士的選擇我是覺得有點可惜的,畢竟1500萬的保險金信託將來持續幾十甚至上百年。她說:「就是為了求穩才做信託的,萬一信託公司投資出現風險,孩子們領錢就會受影響,既然要安全,就不指望收益。」

用高風險的理財工具博收益,用保險的確定性來對抗人身及財富傳承風險,理性看待收益和風險的匹配。

截取自《2020中國高凈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

2、優先給賺錢的人配置保障

很多普通家庭配置保險是從孩子開始的,而高凈值家庭來諮詢,首先關心的是大人的保障。甚至有的高凈值家庭因為「忌諱」而不願意給孩子配置保險,只給大人配置——雖然這種理念我不贊同,但大方向是對的。

以L女士和H女士家為例,只要先生健康、平安,即便工作不順利,也總還能找到賺錢的路子,那麼妻子和孩子發生風險,都有先生作為保障。

但先生發生風險呢?L女士的收入只有先生的1/5,不足以支撐家庭消費;而H女士全職,也不懂私募基金,沒辦法替先生打理生意。孩子們都未成年,即便成年也不見得短期內幫助父親解決家庭經濟來源問題。

無論高凈值還是普通家庭,都應該先給賺錢的人配置保險。

3、服務比產品重要,人比公司重要

正如《白皮書》調查顯示:高凈值家庭多集中在私有企業,要麼是高管,要麼是股東。

截取自《2020中國高凈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

他們在選擇「安全型」投資渠道時——比如銀行、保險公司——一般也比較在意公司性質,更傾向有國資背景的公司,比如國資委下屬,或是大型國企下屬的保險公司。

在眾多符合標準的國資、合資公司里怎麼選?一是看重產品本身的性能,二是更看重公司的服務水平,比如理賠是否順暢、是否有就醫綠色通道等。

比公司服務更在意的是業務員本身的專業性和服務意識。一位高凈值客戶要求我把投保單上需要簽字的頁面全部用小便利貼貼好,讓我更加意識到「服務」二字對他們來說有多重要。

4、全球資產配置,更關注便利性

不少高凈值客戶會在全球配置資產——比如美國、日本房產,或者美國、香港保險,一是為了分散風險,二是拓寬投資渠道。但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經常出國,甚至每年都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

比如H女士,在美國有房產,他們全家每年都會在美國至少生活兩個月,家人都非常熟悉美國社會的生活規則和法制環境,在那邊也有很多認識的朋友或專業服務機構,所以將來有配置美國保險的打算。

但因為沒有移民計劃,長期主要還是在國內生活,所以H女士家的保險配置以中國大陸地區的產品為主,理賠和日常服務都更便利。

部分普通家庭聽說港險分紅比較高,就在香港配置了10萬美元的重疾險。大陸和港險的產品性能上各有所長,所以分散配置本身是不錯的選擇。

但如果家人很少去香港,在那邊也沒有熟識的朋友或服務人員,家庭重疾險配置中還只有這麼一份10萬美元的港險,就該思考買重疾險的初心了。

有沒有想到在用到這份保險時,便利性如何?家人申請理賠是否方便?服務是否跟得上?資金是否能及時到位,用於在國內的治療或生活?

總結:相比具體產品,高凈值人群更看重服務;對普通家庭,至少也應該把服務提高到跟產品同等重要的程度。


三、高凈值家庭安全型資產配置建議

在《白皮書》中,提到了高凈值家庭在保險配置上的特點:關注生活品質,注重財富增值和傳承;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保額不夠、對高端醫療險的價值認知不足。

結合遇到的案例,我也認為很多高凈值家庭雖然保費預算較高、保單金額較大,但相對於他們的家庭資產量,安全保障型資產仍然配置不足。有幾個建議:

1、以年金和終身壽險作為保值、資產隔離和傳承工具

高凈值家庭每年平均繳納養老 / 傳承類保險產品 12 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超高凈值家庭的年均保費支出超過 30 萬元。平均總保額超過 700 萬元。

截取自《2020中國高凈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

在實務中也發現高凈值家庭普遍高度認可教育、養老類年金產品和終身壽險、高端醫療保險。這也和他們面臨的風險以及關注的問題有關:高品質的子女教育、自己更好的養老環境、無風險且精準的財富傳承、規避企業經營風險、更好的就醫環境。

娜姐原創:高凈值家庭風險及解決方案

2、財富傳承安排早做、與資產量匹配著做

L女士的先生雖然從事高科技行業,但還是比較忌諱談及風險的,在規劃壽險時略遲疑,雖然最後配置了1000萬保額的定期壽險,但沒有配置任何終身壽險,他認為自己現在還處於事業上升期,財富的長遠安排為時過早。

而H女士的先生雖然配置了1000萬終身壽險,但也僅是為了財富隔離和對孩子們的基礎保障作用,相對家庭財富的整體來說,還是不夠的。這和歐美國家很多富豪採用上億元大額壽險保單來規避遺產稅、實現精準傳承是有差距的。

2014年12月20日中國著名雲南籍企業家郝琳前往法國收購紅酒酒庄,沒想到乘坐直升機巡視酒庄時飛機失事,郝琳與12歲的兒子遇難身亡。郝琳去世後,200億家產該誰繼承的問題,讓他90多歲的父親和遺孀為了遺產開撕。

有不少類似的案例,都是因為對身後事安排不足。風險事故不會在來之前打電話預約,所以在當下做好規劃,未來有變化再及時調整,是比較穩妥的安排。

中國人的傳統是忌諱談及死亡,對身後的財富傳承規劃普遍不夠重視,連寫遺囑的人都非常少。而財富的傳承不僅要及時做、動態調整,還要注意和家庭財富量匹配。

3、把保險配置當做大事兒

雖然大部分來諮詢保險的都是女性,而且也有相當比例的家庭是女性負責管理家庭財富。但大額財富管理,還是要和負責賺錢的先生商量後做決策的。而高凈值家庭的男士普遍有冒險主義精神——我覺得這也是他們的成功來源之一——對求穩的資產並不感冒,對風險也不如妻子更在意。

H女士的先生聽說給他配置200萬保額的重疾險,和1500萬的壽險時,笑了笑說:「還以為你買了一個億呢,才這麼點」。可當H女士跟他商量多買一些、也多配置一些資金在保費上時,他又覺得沒什麼必要。

這一點跟很多普通家庭是一樣的,在配置避險型資產方面,以女性為主導,因為女性往往更有憂患意識。只有當把保險作為一項重要的家庭財富規劃——當成大事兒來辦的時候,才可能真正實現它的意義。

4、儘早配置高端醫療險

在《白皮書》中對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的盧駿教授進行專訪時,他提到:

「談到保險,中國人乃至東亞社會的人群普遍喜歡帶有分紅性質的保險,不喜歡純消費性質的保險。」

其實分紅並不是高凈值人群更關注的問題——分紅沒有保證,並且收益率也不是他們買保險時關注的主要問題。但我也發現他們確實不喜歡純消費性質的保險,比如高端醫療險。

《白皮書》提到很多高凈值客戶會選擇公立醫院國際部、私立醫院,甚至海外就醫,但絕大多數都是自己付費,而不是通過高端醫療。

給H女士家做保障規劃時,就遇到這個問題。她平時都在公立醫院國際部或美國的醫院就醫,但是不願意買高端醫療險,覺得自己目前還不算年紀大,重疾風險不大,每年花十多萬買消費型的高端醫療險,「有點不值」。

部分高凈值人群受傳統觀念影響,對風險的認識還是有待增強。醫療險的核保比較嚴格,建議儘早配置,以免身體情況變化無法投保。

哪家都有本難念的經,有錢家庭同樣有他們的風險和擔憂。願我們都有合理的安排,讓每個家庭都錢越來越多,煩惱越來越少。

尹娜 人民大學本碩 ▏經濟學

金融行業10餘年曾任某國有銀行團隊主管明亞保險經紀資深合伙人 ▏MDRT專註中產及高凈值人群理財服務公眾號「尹娜」作者知乎專欄「國有銀行十年實錄」主筆頭條、雪球、簡書、網易號有「尹娜隨筆」


股市波動增強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利率下行拉動了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匯市改革讓中國投資者放眼全球,房地產市場分化和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激發了更多的高凈值人群向海外資產配置傾斜。

2015年的股災導致中國六十萬的中產階級消亡,也正是這次劇烈的股市波動,促使高凈值的富裕人群在投資市場上更趨於理性和成熟。

股市波動增強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利率下行拉動了多元化資產配置需求,匯市改革讓中國投資者放眼全球,房地產市場分化和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激發了更多的高凈值人群向海外資產配置傾斜。

近期,波士頓諮詢公司最新的研究報告《逆勢增長全球配置》真實反應了中國私人財富的流向。

高凈值人群加速增長

中國錢多,有錢人也很多,而且每年正在以加速度的態勢高速增長。

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可投資資產大於600萬人民幣的家庭將達到346萬戶,2015年這一數據尚是201萬戶,年均平均增速13%,遠高於全球5.9%的平均增速。而中國這346萬的高凈值人士可投資金融資產將佔據中國整體個人財富的半壁江山。

(中國高凈值家庭數量可投資資產總額)

這說明中國的個人財富未來會集中流向於高凈值人群,因此造成的貧富差距也會越來越大。亞太地區成為全球個人財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中國的增長速度又是亞太地區的領頭羊。

而中國上百萬的高凈值人群又是如何配置個人財產的呢?對此,波士頓諮詢公司抽調的可投資產大於600萬和大於3000萬的高凈值客戶,對比他們的投資產品,經過分析發現,銀行理財、公募基金和股票是高凈值人群最青睞的投資產品。

他們的風險承受力也有明顯差別,資產規模越大的客群風險容忍度越高。

資產規模大於3000萬的客群在PE/VC、股票、黃金、海外資產等高風險的產品上的投資比例明顯比資產規模600萬以上的客群要高,而後者在儲蓄/現金管理、固收等穩健型產品投資比例更高一點。

降低國內房產投資比例

2015年高凈值客群增持房產的比例極低,根據波士頓諮詢公司往年的調查統計,這些高凈值客群近幾年對房產投資的比例逐漸降低。

過去20年中,購買房產的投資者確實享受到了財富的快速增加,房地產投資造就了一批富裕人群。波士頓諮詢公司的研究結果顯示近一成高凈值人群主要財富來源就是房地產投資。

(高凈值客戶對房地產的走勢預判)

但是現在這一部分人群普遍認為國內房地產投資已經告別了高增長的黃金年代。2004年,中國家庭資產配置中房產比例為62%,2012年下降至55%。此外,本次調研中超過70%的受訪者認為2016年中國部分城市房價經過猛漲之後會迎來下跌。

高凈值客群在降低房產投資比例的同時,卻在逐步上調海外資產配置。

由於人民幣貶值預期強烈,國內資產收益率下降,境外投資價值逐漸凸顯。同時,中國高凈值人群海外工作與留學佔比升高,國際視野度變得更加開闊,對國際化投資的接受度和渴望度也大大提高。

最終的調研結果也印證了高凈值客戶境外資產配置需求強勁的事實。已經有27%的高凈值客戶擁有境外投資,其中48%的高凈值客戶在2015年增加了境外配置。而在目前尚未進行境外投資的高凈值人士中,56%的人表示未來三年內將考慮進行境外投資。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境外投資佔總體可投資產的比例還比較低,而這也恰恰說明未來中國海外投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圖中所示的11個國家,個人金融資產境外投資佔比最高的是瑞士和英國,分別是42.4%和39.8%,最低的是中國,境外投資占可投資產的4.8%,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值會升高到9.4%,增量會達到13億元人民幣。

調查發現,中國高凈值客群境外資產投資猛增,有近一半的人是出於保值的目的,防止人民幣貶值造成財富縮水。

海外房產成為投資主流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中國人的境外投資起步於房地產。在目前有境外資產投資的高凈值客群中,36%的人擁有海外房地產投資,遙遙領先於其他資產類別。

參與調研的1074名高凈值客戶中有245人明確表示,未來一年內,會增持國外資產配置,房地產投資幾乎是所有人的首選。因為對國外經濟、政治環境相對陌生,進行海外投資的高凈值人群普遍比國內更為保守,固定收益類成為僅次於房地產的第二大投資產品。

(未來1年內,預計會增持的「國外資產海外配置」的產品)

隨著通過境外投資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意識開啟,跨境投資渠道及產品日漸豐富,高凈值客戶從單一的房產投資轉向為更加多元化的組合。

除了房地產之外,固定收益產品、海外股票、海外實業、保險等也受到高凈值客群的廣泛青睞。從調查結果中發現,中國高凈值人群更傾向於把海外資產集中在美國、香港、加拿大,這三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額占海外投資總額的一半。  

(2015總體投資回報率)

這一部分高凈值客群,有71%的客戶實現盈利,虧損客戶佔比20%,盈利10%以內的客戶佔比最高。絕大部分高凈值客戶對投資回報率比較滿意。

過去人民幣一直處於升值周期,中國的資產收益率一直高於大多數其他國家,因此只有少數高凈值人士出於避險、移民、子女留學等目的配置了部分海外資產,大部分高凈值人群對境外投資熱情有限。

近兩年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不斷加強,選擇海外資產配置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高凈值人群。加上資本賬戶的逐步開放,國內外資產收益率差距的收窄甚至倒掛,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優質投資機會的高凈值個人會越來越多。


這算是官方釣魚嗎?但問題是這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嗎?是準備再玩一出指鹿為馬?

記得多年以前,在溫哥華是可以幾通電話湊一桌麻將的,現在渥太華也行了。


任何生意的第一步就是做市場細分,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提供不同的服務

現在市面上所有的細分都是按照資產金額來細分,從這個角度來看,細分就錯了

坦率的說,讓一幫年收入幾百萬的人幫幾個億資產的人理財,本身就是個很可笑的事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