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雖然還未結束,甚至有繼續蔓延的態勢,他當今的世界帶來哪些反思和啟示?


在診治靠指南、處理講循證的歐美醫學界,違背指南或者不遵循證據,意味著是錯誤的、不科學的、也是不可靠的。

儘管,這是面對著百年一遇的傳染病;儘管,每天都有大量感染者離開人世;儘管,很多地方成了人間地獄。

感染人數快速增長,歐美感染人數高居前列。幾乎所有人都在問:歐美這些世界科技強國,怎麼了?為什麼如此不堪一擊?

正所謂成也循證,敗也循證。

歐美醫學發達,幾乎所有從業者都有高度的職業素養,哪怕是面對從來未聽說過的疾病也能夠找到處理方法。醫療實踐中強調循證和指南功不可沒。

指南,其實是目前理解下最科學的診治策略;循證,則是提供這一策略的科學來源。

也就是說,指南是所有從業者必須尊重的基本診治方法。而這個指南是由最內行的醫生,根據醫學科學發展的最新證據制定的。

指南確保了從業人員的底線。在循證和指南兩大利器下,可以最大可能降低因為醫學從業人員個人水平差而造成的誤診誤診。

但是,特殊情況下如何對待證據?面對最兇險的瘟疫,有沒有必要「放寬標準,寧可信其有」?每天都有幾十萬人感染,每天都有幾千人病死。能漠視這些嗎?

這些都是科學家都要思考的。

網上黑中藥對於新冠療效的鏈接比比皆是,然而打臉的是國內確實這邊風景獨好(當然,不完全都是中藥的功勞)。對待非實證主義的中醫中藥,注重臨床療效的同時,也要分析其藥理成分,精確藥理和藥效。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衛生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萊斯比(Tom Inglesby)表示:「在缺乏強有力證據的情況下,公共衛生領域的真正壓力在於是否應該採取行動。而且像面具這樣的大規模干預措施也很難研究。」

但是,有限的證據表明,口罩可以將一個人傳播給另一個人的病毒數量減少90%以上。所以Trisha Greenhalgh反駁這種遲疑,並堅稱,這足以激勵人們進行廉價且基本無風險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她說:「在許多政府引入強制掩蔽之前,數十萬人已經喪生。有限的證據,但已經足夠了!」

在Trisha Greenhalgh的堅持不懈地推動下,歐美政府對口罩的態度終於發生了改變。

在6月初,世衛組織、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以及英國從「聲稱口罩可能有害,到要求戴口罩轉變」。

Trisha Greenhalgh說:「我認為成功的經驗是:不要放棄。」

牛津大學創新醫學副教授、轉化醫學教授查斯·布恩特拉(Chas Bountra)說,如果不是因為Trisha Greenhalgh孜孜不倦地推廣口罩,會有更多人失去更多生命,這最終幫助了決策者。他說,她面臨著強大的反對。

「並不是每個科學家都會有這種勇氣。」

對於自己對循證醫學態度的改變,Trisha Greenhalgh說:在特殊情況中,只注重技術創新遠遠不足夠,同情心應該起到重要的作用。「作為科學家,我們的目標必須是清除糟粕。」


引用大劉《三體》中的一句話,感覺回答這個問題相當合適: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價值觀或許真的沒法兼容。

我說,截止到20年5月5日,美國確診都破120萬了,還在上街滋油皿煮。

這讓我想到一款遊戲:冰汽時代。一開始我們中國玩家玩到最後好不容易讓新倫敦人都活下來了,冒出來一個這一切值得嗎?

中國人民的在疫情中給出的回答是值得,活著就是最大的值得。

想想這問題給美國人答,或許真的覺得不值吧。


葵花寶寶:新冠病毒(下)——黑暗的視角?

zhuanlan.zhihu.com圖標葵花寶寶:新冠病毒(上)——光明的視角?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對個人來說,加強風險意識,對任何蛛絲馬跡的公共安全問題都要高度重視,做好最壞打算。不臨險境,提前做好災難到來時的儲備防護。對公共媒體的言論,甚至是專家的言論,要抱著審慎的懷疑態度,多動腦筋多分析。寧可作驚弓之鳥,也絕不作地上等死的呆鵝。自己的命比什麼都重要。

給世界給人類的反思和啟示?那是你我能置喙的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