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戶的水平確實比百度高不少,分析問題也理智不少。但是為什麼到了知乎上面,勸退機械幾乎成了政治正確了?雖然沒有IT行業掙錢多,機械行業真的有那麼差嗎?如果和某些人說的似的機械轉IT各個年薪百萬大家都去搞IT了,那中國就離印度不遠了!


看到我一直以來非常熱愛的機械專業被知乎上某些人噴得體無完膚,我很氣憤很難過!

更難過的是他們說的都特娘的是真的!

擋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明白不,一個這麼爛,工作環境這麼差,工資這麼低的行業,還可勁的招生,這就是謀財害命。

先看看2020年應屆碩士在互聯網的工資:

1、鵝廠

普通價格:34wSpecial Offer:34 + 3 + 10 / 2 = 42w,分為 34w的底薪,3w 簽字費,以及等價10w的股票,第一年和第二年各發 5w。Super Special Offer:40 + 3 + 14 / 2 = 51w,分為 40w 的底薪,3w 簽字費,以及 等價14w 的股票兩年發放。2、阿里巴巴普通價格:(19~21)k * 15 = (30 ~ 34)w,月薪是 19k 到 21k,一年發放 15 個月。Special Offer:24k * 16 = 38.4w。Super Special Offer:35k * 16 月 = 56w,一般還會有幾百股股票。阿里星:如果去杭州工作,年薪百萬+比較容易,當然,數目也是鳳毛麟角。3、度娘

普通價格:17k * 15 = 26w

Special Offer:19k * 15 = 28.5wSuper Special Offer:21k * 15 = 31.5w可以看到,百度的底薪不高,也沒有股票,為了縮小與其他廠的薪資差距,百度的簽字費給的比較多,最高能夠到 12w。4、狼廠普通價格:21w ~ 30w (13 ~ 14 級)Special Offer:(25 ~ 30)k * 12 + 年終 = (35 ~ 45)w (15 級)Super Special Offer:(32k+) * 12 + 年終 = 50w+ (16 級)今年華為的招聘hc比較多。5、美團

普通價格:(25 ~ 28)w

Special Offer:(30 ~ 36)wSuper Special Offer:北斗計劃,由底薪 + 股票構成,55w+美團北斗比較香,去年北斗戶口都解決了,今年北斗擴招,是大概率解決。6、pdd普通價格:23k * 18 + 5w = 46w,5w 是簽字費。Special Offer:(26 ~ 28) * 18 + 5w= (51.8 ~ 55.4)wSuper Special Offer:(30 ~ 40)k * 18 + 5 = (59 ~ 77)w拼多多為什麼薪資較高呢,因為他是每周工作六天的,對於技術人員來說,基本是11116,早11上班,晚11點下班,一周6天,且目前只有上海有崗位。7、快手

普通價格:(19 ~ 21)k * 16 + 期權 + 房補 = (30 ~ 34)w

Special Offer:(24 ~ 28)k * 16 + 期權 + 房補 = (45 ~ 50)w Super Special Offer:也可以稱之為快star計劃,(35k * 16 + 期權) = 65w+8、位元組跳動普通價格:(20 ~ 22)k * 15 + 房補 = (33 ~ 37)wSpecial Offer:23.3k * 15 + 房補 = (41 ~ 45)wSuper Special Offer:55w+需要注意的是,位元組跳動的房補是要求住在離公司步行距離幾公里之內的。9、網易遊戲普通價格:(30.4 ~ 36)w

Special Offer:(38.4 ~ 41.6)w

Super Special Offer:28k * 16 + 股票 = 50w+10、滴滴普通價格:(26 ~ 28.5)wSpecial Offer:(31 ~ 34.5)wSuper Special Offer:(39 ~ 43.5)w

再看看工作3年以上的機械碩士工資,貼的都是我同學裡面簽的好的,研究所、汽車廠這些例子。

A君,結構分析,中部地區某研究所,畢業時offer的11萬,去了頭年實際月到手5300。人11萬是把所有福利、獎金、五險一金全部算進去的稅前數字。現在工作幾年漲了點,到手7000,把所有的福利積金待遇算進來年到手12萬。

B君也是結構分析,畢業時簽的一家汽車企業offer的20萬。入職後發現這20萬是工作滿2-3年後才可能達到的稅前數目,基本工資稅前只有6k左右,其他都是獎金包,也就說,萬一後面效益不好,獎金可以不發,受保護的只有那稅前6k。頭一年月到手5k多,第二年才開始有了一點公積金補充。現在他把所有的福利加上,去年到手13萬。上面這兩個在班裡算簽的好的,還有CDEFGH...簽到一些家電、輕工、重工企業的,一般offer的年收入在8-10萬這個範圍,總體上傳統的國企錢就是少,外資待遇稍好。還有一些應聘在工廠的,如今還在混產線,真不知道這個研究生讀了有啥用

我在社會招聘時還看到過看到過工作3-5年的博士,期望薪資30萬左右,抵不上計算機或者機械電控領域碩士畢業起薪,更可怕的是,他們的簡歷,我們單位還看不上,表示這樣的經歷不如就招個10年經驗的本科

這些,算在黑嗎?



機械開設的原因,就如同生化材這三門基礎學科一樣,它是產業的基礎,保證產能,提供可靠的產量支持,為後續發展鋪好路,然後供新興產業踮腳前行。鋼鐵和基建行業,就是前車之鑒!

機械工程和過去的土木工程也一樣,隨著國家的產業升級,需求層次會逐漸的下放。高端人才負責的製造業的產業面會逐漸縮小,產業升級之後,就不再需要這麼大規模的機械研究生。部分985和211繼續保證機械碩士的高質量,而其他的學校,將會縮小機械高端人才的輸出。

2020年,考研很難的一年!機械尤甚,為什麼這麼說呢?擴招18.9萬,從工科生(本科和專科)體量來說,機械自然是最大頭,但是這次擴招,工科的傾向已經非常明確,向EE大規模擴招。(這個我在兩年前,知乎第一篇文章中就有寫過,未來製造業是EE和電氣及人工智慧的時代。)機械不擴招,實際上,就預示著後退的來臨。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年前同樣作為行業頂級薪資的鋼鐵和土木,現在的待遇不升,反而在下降,你還能保證,除了985那批人,你的待遇不下降么?何況,機械的薪金待遇,從未像它們過去那麼誘人過,只是溫飽而已。

被我怒懟的老楊填志願,還在鼓勵廣大高考畢業生,和準備考研的工科同學,填報機械!

愚昧無知,冥頑不靈,愚不可及!

1.(這裡有一個錯誤,已糾正,不少同學們私信提出來了,湖大並沒有公布推免人數,昨天給學生上了一天網課,半夜渾渾噩噩時看到幾十條留言,也是頭疼。我和老楊不一樣,有問題就必須會斧正,並承認錯誤,也感謝這些給我提供數據的同學們。

數據有錯,但我依然堅持認為,我的觀點沒錯,還是以湖南大學為例,湖大過去最好的專業是什麼?湖南人沒有不清楚的,土木工程!但是近年來,湖大和其他頂校的土木已經萎縮了多少,道理顯而易見吧。而機械,從未像土木那麼輝煌(起碼別人待遇好過不少年),就要成為下一個土木。

以現在為節點,機械很難再主導製造業的發展,只能維持相對平衡,戰略重心逐漸從重工業製造業向電子製造業轉移,說的直白一點,咱們專業的同學們,一直以為自己是帶動智能製造2025的專業,這個想法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認知。站在風口上的小老弟,在疫情下,披著黃金甲,由教育部強勢推出!當然在這之前,苗頭已現。可以對比一下,今年電子製造業起薪已經逐漸達到了機械1.5倍以上。

除了電子製造業,很多同學認為機器人製造業是由機械專業主導的,請各位移步打開ABB和發那科的官網。看看招聘信息和主要產品信息,你就能迅速明白,到底未來製造業,需求量最大的高端人才是什麼。我過去文章也提到過,這裡我就不做展開了。

要知道幾年前,電科的待遇和機械差不多。不過非常實際的是,EE主導著智能工業的變革,可以非常有效的將人口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化,消耗更小,環境污染更少。並且非常有利於機器人技術的革新,之前華為會招聘一些985及郵電211的機械電子工程碩士去做晶元工藝,未來幾年這種情況也將不復存在。同時,計算機科班生的繼續擴招,機械學子轉行IT的機遇,也會越來越少,近三年,就會被逐漸封鎖。

中興事件,只是一個引子。那麼EE,特別是集電的擴招規模有多大呢?這一點等東南大學微電子院線出來的那一刻,就會揭曉。我估計310分就能搭上985的車,上工科線,如果是第一志願,就有211讀。同為製造業,這就是大勢所趨。)

2.實際上,機械的報錄比是非常的驚人,都以為計算機很爆炸,這兩年考過研的都知道,機械的本科生量非常大,研究生很難考,一直在惡性競爭。這個專業,如果不擴招,考生要面對的情況到底怎麼樣,心裡應該要有數了。就業不太好,考研也越來越難考的專業,不思變者,將面臨滅頂之災。

我並不勸退所有學習專業的人,那些對於機械熱愛,紮實耕耘的,家庭條件尚可,沒有買房需求的朋友,深耕多年之後,必然會給您回報。但是大部分普通家庭孩子,哎,真的,一言難盡。


我是本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的,研究生在德國讀的依舊是機械工程。我也看到了很多知乎上勸退機械的,說的沒錯,但是大多都是在工廠從事機械加工製造或者是純機械設計工作。最近也在找工作,本來是想回國的,看了幾個大的招聘網站、app對比了德國機械行業的工作,真的是覺得國內的機械行業吸引力小或者說是職位少、面窄。

我覺得究其原因不是機械這個專業不好,而是有這麼幾點:

1.現在機械行業沒有風口,做一家機械企業,成名至少也要十幾年,要買設備,前期投入大,不如趕著風口,做做互聯網公司,沒有硬體成本,賺錢快,那還有人願意做機械。因為沒有好的、多的機械公司,行業生態沒成長起來,好的工作不多,自然沒有人願意來這個行業。你們看看,相比幾年前,現在又有多少關於3D列印的職位?很多雨後春筍的公司那個不是標著自己xxx第幾輪融資。

2.技術積累。機械行業需要時間成長的,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公司沒名氣,產品自然賣不動,利潤自然沒有,又怎麼給員工開好的工資待遇。

3.互相傾軋。我們人多,企業也多,製造加工企業也很多,賣產品大家拼的是量、低價。加上我們還處在發展中國家,自然願意買便宜點的;加上上面第2點,你賣的貴了,又沒有名氣、口碑,我會買你?競爭的公司爭著壓低價格,賺的利潤自然有限。看到很多德國的賣機械零件公司網站,例如傳動件專業供應商M?dler,一件鋼質直齒齒輪軸,帶單面輪轂、銑齒, 模數 1 - 2價格38歐+,你去百度搜搜看又賣多少?(當然匯率和收入問題不同,不能這麼直接比較,但是也能反映一些問題)

4.出名的企業不夠。當然國內很多機械產業有超級棒的企業,比如國字型大小的中國xxxx第xxx研究所,你們有不錯的技術,但是還需要想辦法部分商業化或者拓寬自己的利潤率,然後惠澤員工,不能打著自己的金字招牌就開沒有吸引力的薪水來攝取勞動力價值,比如清華xxx研究所開著9k-11k的薪水招聘市場上均價15k的職位,就算你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找人開薪水也應該有一個有吸引力的數字,畢竟生活還是需要物質支撐的,有理想也有一份不錯的養家薪水,很多人是可以「苟利國家生死以」的。對比一下工業屬性更明顯的德國,因為之前的技術積累,尤其是傳統汽車行業及其周邊,湧現了一批出名的企業,我就不列舉了,制定了行業標準,掌握著核心技術,攫取著大量利潤,自然行業慢慢就發展完備健全了,職位多、待遇有吸引,自然是一種良性循環。我們還需要很長的路走。

~~~~~~~~~~~~~~~~~~~~~~~~~~分割線~~~~~~~~~~~~~~~~~~~~~~~~

當然,在德國的機械產業里,也有很多的工作是和機械產品有關係的,加工製造、流水線的裝配、有一些的CAD製圖、結構設計、熱處理等的工作,說實話,看了職位的工作內容描述以後,我也是完全沒興趣的,但是,任職要求里也已經寫了,需要找的是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的技術工人。很多情況下,如果你是大學畢業的話,申請是會被拒絕的,人家告訴你對不起,你over requirement了。知乎上有很多在說的機械行業的慘狀,「去工廠」、「去更好一點的工廠」、「不是211、985都進不了好一點的工廠」很多是在基於這樣一類的加工製造工作評論的。

好了,這裡要來敲黑板,我們的教育分類不完善,職業技術學校沒有發展起來,技校某種程度上來說就像是當年的「德國製造」、「日本製造」、「中國製造」一樣,是一個不光彩的標籤。目前技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否成為合格的技術工人也是整體不樂觀的。如果高考分數不好,有時候寧願選一個邊邊角角的本也不能去讀技校,因為「不光彩」;或者說讀書不行,那就送去技校了。對比一下德國有些不一樣,他們的分工比較明確,職業教育就是為工業生產培養基礎工人的,並不是培養出眾人才,而是合格的熟練技術工人,這就是工業發展強大軟實力的一個重要部分。大家分工明確,正向循環。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因為國家小,各地區發展基本均衡,很多機械工廠、公司在小鄉村,工人也就是附近的居民,基本一輩子就在這裡幹了,公司的技術積累就能做起來,人員比較穩定。我們的發展階段不一樣,慢慢努力了,好好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文化。(這裡要來插一句了,前天對比了一下我碩士讀的這所學校的機械工程本科課程,發現他們的學生開設的科目其實沒有我本科的課程多,基本上機械工程都是偏設計製造、材料、基礎的電工電子、靜力學、動力學的,該有的都有,規規矩矩;而我本科的時候,還開設了一些偏向電控之類單片機,選修了流體力學、PLC控制和除了基本大家都上的控制工程以外的一門計算機工業控制理論課等等,我們的學生真的是世界上能排前幾的夠辛苦的學生)


我本碩都是機械,讀了大學需要有思辨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不是別人說機械不好就是黑甚至有仇,這樣是非常缺少開放包容心態的。

了解前沿的工業4.0

製造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機械作為傳統工科學習的知識非常廣,機械喜提萬金油美譽不是浪得虛名,機械專業確實需要學力學、製圖、設計、編程、單片機等工科全家桶課程。想了解機械到底怎麼樣?發展前景如何?先了解一下工業革命,現在正在經歷這第四次工業革命。

工業4.0或第四次工業革命都有什麼支撐技術呢?Terrell的視頻 · 4450 播放

傳統汽車vs自動駕駛汽車

自動駕駛汽車怎麼「看」路呢?Terrell的視頻 · 1852 播放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