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外來詞或者新造詞,尤其科幻小說中各種新造詞,如何區分它們的陰陽性或者中性呢


2020年,法國人的家常里短中出現了個新詞:Le Covid-19。

法國人:啊啊啊Le coronavirus真的是太恐怖啦!Le Covid-19要殺死我們家老人啊!Coronavisation(這啥意思咯...「新冠化」...?)勢不可擋啊!很快全歐洲人都要coronavisés(「被」新冠!??哦哦就是說「得了新冠」...)了!

法蘭西文學院:咳咳,首先呢,我們看看Coronavirus和Covid-19這兩個詞,Coronavirus呢指的是病毒,是virus(病毒,virus一詞是為陽性),所以是陽性。Covid-19呢指的是一種疾病,是maladie(疾病,其詞性為陰性),所以應該是陰性。所以大家應該說La Covid-19,Le coronavirus。現在大家說Le Covid-19,是用錯了。

法國人:啊啊啊Le corona實在是太恐怖啦!Le Covid-19已經是全球性感染病啦!啊啊啊法國藥丸啊!啊啊啊都怪馬克龍啊...

法蘭西文學院:好吧...反正平常你們也不理我...唉...


@ICARUS 我是來承接大佬上文抖機靈的嘻嘻~


法國人:我覺得該怎麼說就怎麼說。

法蘭西學院: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


終於可以發圖了


在阿拉伯語中,外來的音譯詞一般而言是陽性,並按照陰性完整複數的規則變化;地名則一律陰性。而連一塊的新造詞不太常見,一般都以正偏組合的形式表示,按照正次的性來判斷;少數的抽象名詞會變為人造詞根,按字面形式是陰性。

然後來具體解釋一下——

阿語中一般而言陽性是無標的,陰性詞在陽性基礎上末尾加圓tā?表示(tā?是個字母,但圓形的tā?只用於陰性後綴),讀作-at;少數情況還會是以-ā結尾的「節尾名詞」,或是以「-ā?」的「延尾名詞」(那個撇是[?])。總之,是陰性還是陽性,除了少數例外之外,大多數情況下從形式上就一目了然。

所以,既然音譯詞翻譯過來時結尾不帶「-at」,那麼自然就是無標的陽性詞。有少數音譯詞結尾還會額外加出個圓tā?,比如jacket在阿語中為jākītat,既然冒出了陰性後綴,那就是陰性的。

那麼,為何要用陰性「完整」複數?「完整」和「破碎」其實指的就是「規則」和「不規則」的意思。在阿語中,所有陽性指物名詞的複數全是破碎/不規則的,這也就意味著一般而言背一個詞常常是要去記它的單數形式和複數形式。這種不規則之中也有一些規律——但如果一個陽性外來名詞還要再去規定它到底遵循哪種類型的破碎複數,就很麻煩,於是就統一採用更加能產簡便的陰性完整複數規則。

至於為何不用「陽性」完整複數,那則是因為陽性完整複數僅僅出現在「指人」的情況下,不用於指物的情況下。(甚至,阿語中是不把指物複數當複數來看待的,而是不管其原本是陰性還是陽性,全部看作陰性單數

===============================

至於「正偏組合」,其實就是漢語中偏正短語的意思,不過就是因為阿語的中心語在修飾語之前,所以是「正偏」而非「偏正」。像德語那樣拼一塊的「複合名詞」很少見。

另外還有個叫作「人造詞根」的東西,其實阿語語法中的「詞根」指的是「動名詞」(阿語很多語法術語和西方通用的名稱不同),不過這種構詞方式其實和「詞根」關係也沒有那麼大……比如?insān是「人類」,而?insānīyat就是「人道主義」,變得抽象化了。


而對於尼日-剛果語系內「性」(或者稱為class,因為和生理上的性無關)種類繁多的語言,確定新造詞的class同樣遵循能產性,歸入默認的數量最大class中,其中一種名為Kujamaat Jóola的語言的分類方式可見我這篇文章的第3部分:

黑之聖雷:揭秘尼日-剛果語系Kujamaat Jóola的一些獨特之處?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從法語的角度來說,許多外來詞,如果從字面上無法聯想到性(genre),基本都會處理成陽性。但是,對於不確定的名詞,性也可能發生變化。我在這裡舉一個汽水品牌名的例子。

在法國時,我經常買兩個本土的氣泡水品牌,一個叫Badoit,一個叫Perrier(中文譯成「巴黎水」)。你們猜它們倆的性是啥?按我這種非母語的語感,我會兩個都猜陽性。但是,答案是Badoit為陰性:la Badoit,Perrier是陽性:le Perrier。這讓我好奇,其它的飲料、礦泉水品牌會是怎麼樣?結果發現十分混亂。Evian(依雲)是陰性,Coca(可口可樂)是陽性……

究竟標準在哪裡?詞源嗎?很可能。Perrier的-ier看起來就像陽性,可是Evian的-ian也看起來像陽性。如果是按屬性「水」的話,大家應該都是陰性才對。所以,這些辭彙的性比較隨機,學習者需要強記。不過,有的品牌,它們的性還是有根可循。比如可口可樂。

在可口可樂剛剛進入法國的時候,Coca-Cola曾經被一度用作陰性,比如在1949年的一篇文章中:

Pauvre égypte!(...) son eau rare, sa coca-cola.

可憐的埃及![...] 它稀有的水,它的(陰性)可口可樂。

Coca-cola在法語中被縮寫為Coca。這跟另一個名詞,coca,古柯樹,同音了。Coca「古柯樹」雖然也是借詞,但是比可口可樂早進入法國,它就先佔據了陰性的位置。也許為了跟這個詞區分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陽性的coca來代指可口可樂這種飲料。

有一篇論文專門討論了法語中英語借詞的性:Guilford (1999) [1],但很可惜,他分析了一大堆,給出了三個模稜兩可的結論:

  1. 借詞的性確實存在不確定的情況。
  2. 借詞性的確定跟原有辭彙的類推作用有關。
  3. 規定為陽性是大趨勢。

有一篇碩士論文,Henet (2019)[2] 討論了汽車品牌的性,跟消費者偏好的關係。結果這篇論文的結論是沒什麼結論。

看來,語言發展出性,真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參考

  1. ^Guilford, J. (1999). Lattribution du genre aux emprunts ? langlais. La Linguistique, 35(1), 65-85. Retrieved August 22, 2020, from http://www.jstor.org/stable/30249173
  2. ^Henet, Romain. Linfluence du genre du nom dun produit / dune marque sur la perception des consommateurs : La catégorie de produits des voitures. Louvain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2019. Prom. : Kervyn de Meerendré, Nicolas. http://hdl.handle.net/2078.1/ thesis:20957


關於法語的答案已經有了好幾個,我來加一個德語的。

如果外來詞來自一門同樣有性的語言,一般會遵循「性從主人」的原則,比如:法語le Feuilleton- 德語 der Feuilleton(報紙上的專欄)。這個詞在德語中會保持陽性。

但是包括英語、漢語在內的很多語言是沒有性的,這時候就需要一些其他的規則:語義規則(semantische Regel)和形態規則(morphologische regel)。

語義規則:外來詞的性和它的德語譯詞保持一致。比如:

die Performance (die Leistung),

das Meeting (das Treffen),

der Cookie (der Keks).

形態規則:擁有相同詞尾的外來詞擁有同樣的詞性。比如:

die Fitness, Wellness, Political Correctness, Hapiness, Fairness, Business

das Storytelling, Brainstorming, Branding, Ranking, Spamming.

der Dealer, Designer, Killer, Manager, Computer, Tester.

相關:Kratochvilová, I. (2000). Zur Problematik der Genuszuordnung englischer Entlehnungen in der deutschen Gegenwartssprache.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