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我將IPA: /?//?//?/發成了類似/?//?//j/但舌尖位置要靠下很多,大約在下齒齦的根部位置的發音。但這個發音與正確的捲舌音很相近,以至於從未有人指出過我的錯誤。我想知道這是個例還是一個常有發生的現象?是否在哪些語言中記錄到這種音位?


11.3更新

今天翻舊朋友圈發現一張圖, 坎貝爾歷史語言學的符號表,

laminal retroflex, @euphoria 題主以後可以挺起胸膛說,坎貝爾先生也是我這麼發的


只能談一點印象式的內容,但是可以給一個直觀的題外話例子hhh

我覺得應該很常見吧,我是湖南人,父母從小跟我講普通話,到大學看語音表發現捲舌音主動部位在舌尖後,矛盾了很久才意識到我的捲舌音是題主這樣,仔細聽還是能聽出區別。後來注意到過一個南京室友講話也是這樣,也問過舌尖位置求證過。懷疑南方人講普通話比較常見?不太清楚平翹對立的翹舌類實現為捲舌vs.舌葉-齦音的地理分佈是什麼樣的,題主這種卷法應該就是後者發展而來的,或許在北方也有。

聲學的東西不懂,只知道捲舌聽感是非常複雜的一個東西,實現方式很多。個人覺得這麼發的時候是舌尖抵下齒的時候把舌面往前推,主動部位和[t?]差不多、靠後一點,發近音的時候或者(塞)擦音發得明顯的時候就可以感覺到明顯更後,往舌面後去了。主觀感受或許整個舌面邊緣都有點向下翻,大體就是在「反著卷」,同時下巴會協同有一點往下前方伸,用力的話舌根會比較緊張(哈哈,r介音和w/?→軟齶化→咽化etc.的親和性,@ruki)。

【長但是歡樂的題外話來了:七八年前最開始聽到呼麥試著那樣去濾出單個頻率泛音的時候我好像就經常用這個「反捲」的方式,後來才知道人家一般是舌尖抵在齦後做共鳴腔的,「反捲」的話腔體前端點就是舌面後-舌根前的中央,不一定要和硬齶後-軟齶前接觸。可能這樣腔體更小濾高音更容易?所以一開始經常這樣,但是後果就是舌根非常地累…是不健康的發聲方式

下面用普通發聲態示意一下,沒有擠壓所以並不算呼麥,只能算泛音唱法吧~

兩種捲舌和泛音下北澤慧音的視頻 · 420 播放

註:

  1. 舌尖組的?拖進?之後有一段很短的mi,之後上到do的時候舌尖就抵上去成邊音了。
  2. 高音的時候舌面都會抬高,因為需要減小腔體。所以舌尖組上do的時候有點加上[?]的感覺,不知道該記什麼,[??]?舌根前組上do的時候是一個類似[i?]或者[??][???]的東西(一「反捲」自然往後低移),具體怎麼記可以請 @UntPhesoca ~我一直都還沒把很細的捲舌記法系統給內化x)
  3. 濾出特定音高泛音的發音動作各種各樣,像上面兩種也有很多中間態,但是捲舌類總體音色都比較圓潤響亮,追加了一個平舌類的[l?](舌葉面貼在齒齦,具體隨著音高從不知道咋記抬舌面的l到抬舌根的l?都有)作聽感對比,音質不一樣是pad加錄的lol。同樣在上到do的時候從s?拖出來的?切到了邊音,但是舌尖不抵上去、就發母音也可以,都是這種細細的音色。其他也還有很多種就不多說了

又想到另一個展示辦法,發對應的塞音。反捲組因為主動部位大致在舌面,和[c]一樣比較難完全塞住~不知道該記成[c?]etc.還是啥

兩種捲舌和對應塞音下北澤慧音的視頻 · 153 播放

跑題完一堆出來看到Unt已經答了,記不太清但可能說的那則私信就是我問的,現在再看突然理解了[??]記法的意義,[?]完全是對應聽感的記號,具體發音動作看加在什麼部位的輔音上。

但我不認為「捲舌色彩來自舌尖抵下齒齦」,像我的?在刻意不女國音的時候就可能抵到下齒齦。一定要舌緣有點反捲纔有捲舌聽感(我發得比較卷,一般舌尖都在下齒齦基部了),如果比如保持著反捲狀態去努力把舌尖往上掰就很像? ?,抵下齒齦更像是反捲的衍生動作,因為抬的部位靠後了。如果反捲著又試著把前半條舌頭抬起來就需要加強協同的伸下巴動作(就像如果要抵著上齒髮s?需要退舌根展嘴角不然就會變成θ)。

寫到這裡突然意識到伸下巴的時候關鍵點不是下巴,拿鏡子照了一下發現嘴脣擴成接近方形了,嘴角有點往中間收,但是四個斜對角外擴,有點像亮犬齒的動作,關鍵點應該是嘴脣的這種方形外擴。

但是不知道具體原理是什麼,或許就是舌面越平越帶動嘴角展,舌面卷得越用力越帶動四個斜角展?

事實上英語齶齦音(? etc.)帶的圓脣也是這種四角外擴,既不是撮脣(protruded)也不是縮脣(compressed),或許只有??接近撮脣一點。然後想起之前上課記過麗江納西語的音系,當時有一個齦塞/邊音後像y又像?的母音頭疼了很久,一開始我記出來是個[??]…然後這個東西容易和y混,我觀察出來的鑒定標準就是「方脣」(起這名字被同組同學笑了好久…那沒辦法嘛既不展脣又不撮圓),這個辦法最後好像記得還蠻準的。我猜這些「t??」etc.大概是其他資料來源裏的/??/(或者說/??/)etc.,因為我們當時語言老師的發音是反捲的但是舌尖又要抬起來所以帶出「方脣」動作了。

所以大概總結一下試著發了一天各種捲舌的想法:捲舌音色源頭可能就是舌頭邊緣向下反捲的動作,就是那個會帶得嘴脣有點變方的動作(除非你故意咧開嘴角)。

這條其實算不上回答,該說是追加提供材料了~【這些感覺性描述的東西估計文獻裏都有討論…寫回答總是不想查資料的懶狗一條


據我觀察估計,華北大約有 0.5%~1% 的人 zh、ch、sh、r 就是這樣讀的,所以不算特別個例。之前就有一個人(我忘了是誰了)知乎私信問過我這個發音。大家不會認為這是一種(方言的)「口音」,注意到的只會覺得是「大舌頭」

題主的觀察很仔細也很到位。這個音實際的主動調音部位是舌葉–舌面,被動調音部位大概是齦後;但是,舌尖抵下齒齦是非常重要的,大概就是這一動作增加了 r 色彩,使得這個音聽起來和普通的翹舌音 sh 很接近。據此,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一個帶 r 色彩的 [?],並且寫作 [??]——之前那個知乎私信我回復的就是這個記法

如果是不帶 r 色彩的版本呢,可能是這樣:

朱曉農於「語音答問」p118至p120所說齦化音音值是怎樣的??

www.zhihu.com圖標

像美國英語的 [?],就不是所有人都是捲舌著發的,有不少人是舌面拱起著發的這個音(就像題主的 zh、ch、sh、r 的原理了)


某南方人剛剛試著唸了一下,發現我也是像你一樣的

而且發出來的聲音似乎和標準的翹舌音區別並不大


這算不上什麼錯誤。事實上,我曾經一度是捲舌用舌尖下面調音。後來,我長大了,那種青蔥歲月一去不復返了,所以現在和題主保持了舌位一致。


我的媽,我一輩子都在納悶為什麼有好多人捲舌音發音那麼怪,感覺講得那麼費勁,而且就算能發出來也經常會懶得卷,今天看到這個問題纔算頭一次得到了解答,恍然大悟呀。從我的個人經歷來看,很可能不是個別現象。舌頭朝上卷很輕鬆的呀,甚至比平舌音還要更省力一些。


我覺得這可以算舌葉音,我們當地方言有舌葉音,也有人舌葉與翹舌分不清,說普通話時翹舌讀舌葉的


你這個是舌中頂上顎摩擦空氣發的r吧,不這樣發不出拼音的r來


下齒齦是無法成阻的,你可能仍然是在捲舌音的地方成阻,不過用的是舌面的一部分,所以聽起來和捲舌音很像。


r這個音基本不捲舌,捲舌就成了l,l纔是舌音,r是半齒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