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一般童年都是不幸的,進而要用一生去彌補,

後者一般童年都是快樂的,進而一直影響著一生。

所以小時候的教育,大人的榜樣,也許就是幾句話幾個小細節,終究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長是孩子人生第一堂課也是最重要的一堂課,其實很短,但卻是孩子路上的照明燈,

所以不要用所謂的金錢和物質去填充那虛偽的童年,那是孩子的噩夢,用口告訴她,

用手牽著她,直到她學會"走路"


我屬於後者,並且在自我治癒中,有一些已經被我治癒好,漸漸的釋懷了。

童年對於好多人來說是快樂的、無憂的,但是童年也不總是這樣吧。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童年有過快樂無憂但是給我影響最深的感覺甚至對我性格的形成有影響是,孤單和擔心。

孤單——從小到大我是一個不敢和他人深交的人,讀書的時候也不曉得怎麼和其他同學玩,別人來找喲我就和其他人玩,別人不找我我就不曉得怎麼主動和其他人玩。所以童年讀書時的課間活動大部分是一個人玩的。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子呢?

還得回到我上幼兒園,屬於我的幼兒期。我媽很重學習,我還沒讀一年級就開始教我數學,當時就教加減法,數數。(當然這也是很多人的真實寫照吧,哈哈)我可能比較笨 (但是用我現在專業的眼光來解讀的話,較早的教授幼兒不能接受的東西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回歸正傳,哈哈。我媽給我出的題我好多都做不到,我有個妹妹,她一下就答出來了,數數凶的很,但是我還要提醒才數的出來 轉變和影響在一個晚上,有一天晚上我媽給我出了一篇加減法,毫無意外的我磨蹭半天都沒做完,我媽一氣之下把燈關了,我媽就和我妹睡覺去了。我一個人在廚房,因為在廚房做的作業,我當時的位置是在豬圈和廚房之間,身後邊就是豬圈。因為那裡才有燈。燈旁邊還掛著 肝。 我媽睡覺去了,還把燈關了。我很怕黑,當時那種孤單不被需要的感覺可能就在那個時候產生的吧,現在回想起來人生中好多的不被需要與孤單的感覺和那個時候的感覺有些相似。不知道過了多久我媽叫我去睡覺,我清楚的記得,當時的我有多冷。那個時侯是和我媽我妹睡一個床的。因此她們那裡很熱火,但是再熱火我都不敢靠近她們。因為我怕,我不會說好話。 一個人縮在床邊,腳尖冷的快要斷掉一樣。當時覺得我是不被需要的,我是一個人。 不知過了多久才睡著。在我印象中我和我的媽媽都很少有親密接觸,比如擁抱,開玩笑,都沒有。因為我很怕我媽。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件事對我的性格影響比較大,我是覺得我不被需要的。因此對於我的社交影響也很大,甚至談戀愛中我都有自己保護,不敢深交,不被需要的感覺。我怕分手後的不被需要。

擔心——以前我爸是在外地的工地上班,我媽有一段時間就在老家的縣城工地。眾所周知工地是比較危險的。那個時候是在讀初中吧,我媽就在工地上上班,當時家裡沒有座機,我媽有個行動電話,但是我媽經常下班很晚。我和我妹就經常擔心我媽,有時候很晚沒回來我和我妹就找領居打電話給我媽。所以就造成我特別擔心久出不歸的人。這種擔心會讓我坐立不安。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我因為這些感覺在長大的過程中沒有做出真正的自己。

—— 那現在釋懷了嗎?

在一年前這些記憶與感覺還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里,現在,呵呵隨它去吧,開始釋懷了。

我是如何釋懷?看心理學的書,聽樊登讀書會。


後者吧,本人童年回憶都特別美好,沒有什麼事是把童年砸的不堪入目的,小時候家裡人對我都特別好,即便我當時偷錢刮獎,我姥姥也是護著我

謝謝姥姥,要不然就被打死了。

不過就剛剛講的,童年給我的影響是長大之後對事情倒沒有特別悲觀,我自己對事情什麼的都是持樂觀的。

不過還有我自身的原因,本人有點社恐,就算是一個人在我面前,我一般都很難開口,不知道說什麼好。不過現在有一直鍛煉自己了,人際關係還是很重要吧。

噠噠噠


用我的一生去治癒一個黑暗的童年。童年記憶中,最多的就是寄人籬下,居無定所,敏感,自卑,沒有安全感,眼淚。姐姐哥哥的擁抱,乖不哭,乖不怕,姐姐在。爸爸媽媽很快就可以回來接我們回家了。如今21歲的我始終不敢和任何人說起我的童年。爸媽認為我很健康,卻不知我黑暗的童年。


這兩個傾向中我偏向於前者吧,童年裡母親總給我一種學習是生活的全部的暗示,唉。

其實這應該也是一種不能由自己決定的東西吧,就像天生的長相、天賦點、家庭條件等。那我們一生,追求美貌,追求名利,也是對我們先天不足的彌補吧。所以可以用童年去治癒一生的傢伙們,真是令人羨慕啊,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先天優勢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