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心慾望。我們這個世界是慾望世界。

慾望(心理學名詞)_某百科

慾望(Desire)是由人的本性產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慾望無善惡之分,關鍵在於如何控制。慾望是世界上所有動物最原始的、最基本的一種本能。從人的角度講是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它是一切動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

不論從物質慾望的角度來說,還是從精神慾望的角度來說,全都是慾望。

但是,人將慾望強行定義了好壞,慾望本來是不應該有好壞的,慾望的本身,就是一種性質,一種狀態。

  • 把對自己有利,對別人有利的事情,稱作為好。
  • 把對自己有損失,對別人也有損失的事情,稱作為壞。
  • 把對自己無任何損失,對別人也無任何損失的事情,稱為不好不壞。

對於佛教來說,如果想要脫離這個痛苦的世間,必須要拋棄眾生原本的慾望,通過修行的慾望,放下別的慾望,然後讓自己的學佛的慾望也逐漸的放下,以達到真正的解脫之目的。

再次聲明,慾望沒有好壞!


古佛說:心本無生因境有。

佛說:心等同虛空。

這裡講的心是最本源的心。仁者所說的心是許多心的組合,經常所說的妄想心。離開真如本源的心,就是無明遮擋的心。這顆心由於生於無明,故有善惡之分,時善時不善,無有定論。

人類劫初是從色界天的光音天來的,因為無明的緣故,心的微略差別,造成人類的差別相。這個世界有增劫減劫的情況。現在處於減劫時期,在人類處於道德頂峯時,人壽也非常長,可以活到八萬四千歲。由於人心浮動,不能恪守規則,逐漸不遵守戒律的緣故,慢慢就發生了變化。於是形成了減劫,每過一百年人類平均壽命會縮短一歲。人在其中,不會有太明顯的感覺,因此就無所謂,好像破壞一些規則也沒有多大關係。

其實,人類在放逸自己行為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已經在下滑變壞,對應的環境也在變壞。現在正處於減劫階段,經典中說人類平均壽命減到十歲時才能進入增劫慢慢變好往回返。那麼目前一段時期會越來越不好的,即使好了也是迴光返照,不會太長久。因為總的趨勢如此,是處於減劫階段的眾生,即共業所感。

相應業力的眾生就會感得大致相同的環境。環境反過來又影響眾生的行為,互相促進,就是仁者說的被環境所逼迫產生變化。如果,有人修行善法,會改變自己,也會影響周圍的環境。但是,大的方面不會有多大的改進的。人類逐漸會被自己的貪嗔癡所打敗!

大致如此,供參考。

阿彌陀佛!


人的本性是善,如明鏡,但是有煩惱,如客塵。煩惱使人作惡,但煩惱畢竟是客塵,只要客塵一除,則人至善。


本心非善非惡。但是隨外緣力,種種善或者不善法的教育,則會令心出生善惡。

環境本也非逼非舒。但隨著人心所取,也會變好變壞。

究竟來說,謙虛多聞,如理善思,如理抉擇才最重要。如果失去了這個基礎。那有情之心就會沉淪於污濁中,那人類環境也受趣向惡劣。那樣下去,人類世界將會不再相信,還有誠實,善良,同情,無私,寬容,大度,忍耐,和諧。等等這些令人敬仰的,屬於高尚一類人的品格。那麼也許很難再尋找到,幽雅,寧靜,新鮮,虛曠,透徹,清明等等,這類如畫的風景。

佛經記載。殺劫起時,人人醜陋,身體黎黑,剛強好鬥,大地處處毒煙霧障,果實粗澀,而草木剛硬,隨手摺之即成刀劍。有情相遇,互懷嗔心,隨取草木刀劍相殺。經過多年,世間人類所剩無幾,,,


人心本白紙,外境染污之。

佛性本清凈,後天惹塵埃。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