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在《如何發展中國的理論物理?》中談到,假定中國有個小孩也具有跟 Einstein 一樣的素質,恐怕比他還要難於在社會上生存。因為他是極端崇尚自由的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但他要念自己喜歡的書,不願意去聽老師的課,不是那麼循規蹈矩,這樣的學生按照中國目前的教育制度,恐怕早就被淘汰了,不在高考被淘汰,就在畢業留校時被淘汰,我想這樣的人在中國的研究機構在我國的網路環境恐怕都不會受到歡迎……如果中國經濟越發展,經費越多,創造的科研條件越好,培養的優秀人才越多,總歸會有人得物理諾獎。但是得獎人出在哪兒,完全是偶然的,是不是一定是在北京,或者是上海的學校,或者是研究所?不敢說,也可能中國第一個物理諾獎由偏遠的一個小城市裡的科學家得,我始終認為那裡的科學家會更加努力、更加獻身,少受環境的誘惑,而集中精力,堅持奮鬥,取得成就的可能性也會更大


周光召老先生的話很有道理,下一個偉大物理學家來自哪裡?當然是個未知數。但是中國教育界、科學界的官僚體制偏見,確確實實是被周老先生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中國能不能出現einstein,當然也是未知數。但是中國確實出現了,如周老先生所說的,不是來自大城市的高校或研究所,而是來自被淘汰在中國農村的民科。卻被中國科學界整體無視的、恰恰就是周老先生所期許的、不是因循守舊的創新理論。

創新理論來自中華新、舊本土觀點。牛頓從熟視無睹的蘋果落地,發現物質萬有引力。中國人從熟視無睹的壓縮空氣產生彈性斥力,發現空間泛有斥力。

發現與物質萬有引力相對應存在的、空間泛有斥力的創新觀點。印證了陰陽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形成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下萬物總趨勢。也就是與解釋宇宙運行的中華古典哲學觀點,構成了一脈相承發展著的中華本土觀點。

以中華本土觀點,加上中華本土邏輯思維。形成了與西方主流科學觀點相悖的,被主流科學界認為匪夷所思的系列創新觀點:

1,科學是通過宇宙亙古運行反覆驗證的客觀存在,是以宇宙本質形成的大自然法則,是與環境條件相應的、各種客觀存在的運動變化規律。對大自然上帝創造的、亙古存在而毋庸置疑的客觀科學,人類只能發現認知,不可主觀創造。

2,以中國人的認知,無中生有是虛構的事物,是謠言惑眾。科學研究的對象應該是實在的宇宙事物,實在的宇宙必具本質。認為自然本質不可知,而作出無中生有的科學研究,其結果必然滑入虛幻研究,成為無本質科學。

3,把具有體積與質量的、則形、質皆具的實在物質分子,以邏輯思維分至不可再分。就是組成物質的、具有體積與質量的實在基本粒子,姑且稱之為物子。

4,物質萬有引力只能來自組成物質的,具有引力的所有物子,其同向引力不同距離的疊加。空間泛有斥力只能來自遍佈宇宙空間的,各個具有斥力的粒子,被擠壓而產生的彈性斥力。

5,根據地球可以壓縮為半徑一千米的緻密態,可知地球物質內部存在著,比組成物子實在體積大數千億倍的物質內部空間體積。內部空間體積是物質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支撐著物質內部空間的斥力粒子,與引力物子同等重要,也是組成物質不可缺少的斥力物子。

6,物子不變存在過程,與其運動變化過程,交織成共有時間過程慨念。物子不變體積範圍,與物子彈性斥力範圍,擠出了各佔空間範圍慨念。由於物子實在,形成的時空亦實在。並且擠出來的宇宙空間,使宇宙無真空。而共有的整體時間過程慨念,不能以個體的運動變化改變而改變,所以相對論的鐘慢尺縮原理,是以個體否定整體,其實是歪理。

7,儘管宇宙深不可測,構成宇宙的因素,不外是實在的物質與時空。物質以物子組成,時空以物子形成,宇宙歸根結底就是物子構成。物子不可再分,表明其不會分崩離析,也不是合成製造,只能是原生不變存在。原生不變形成宇宙物子數量、體積、質量、引力與斥力皆不變的,宇宙總量不變原理。反映體積、質量、引力與斥力的、物子本質不變的宇宙總量不變原理,體現為宇宙本質。宇宙本質不僅可知,並且還要作為科學的唯一標準,有本質作為標準的科學,纔是真正的科學。

8,物子不變引力與斥力,就是宇宙原生能量。引力與斥力勢必造成物子運動,以物子運動體現的各種能量,皆為衍生能量。能量的原生與衍生,就是一切能量與力的成因。所以物子不變體積與質量,形成不斷重組著的物質不滅;物子不變引力與斥力,形成不斷轉化中的能量守恆。物質不滅與能量守恆,勢必造就永恆存在的唯一運行宇宙。

9,宇宙是以無限多銀河系般的雙聯球宇宙細胞所組成,銀河系中心黑洞的不斷吞噬,使整個銀河系最終聚集成為,被黑洞全部吞噬的細胞衰老階段。永恆存在的宇宙,必然存在週期性循環著的細胞聚散運行,才能保證宇宙細胞乃至宇宙的永恆。宇宙細胞的散,就是黑洞碰撞激發的宇宙細胞更新大爆炸。無數宇宙細胞,時刻都在發生細胞更新大爆炸。只是遙遠的無數細胞更新,人類皆觀測不到;銀河系近鄰的細胞更新,被誤以為是超新星爆發;本銀河系細胞更新,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激烈信息,又被誤以為是宇宙創生大爆炸。全因為天文距離的遠近變化,造成倍數無限的細胞更新規模假象。

10,控制太陽系的太陽,擁有99.87%的太陽系質量。控制銀河系的二個中心黑洞,至少擁有90 %以上的銀河系質量。那麼整個銀河系的數千億恆星子星系,被中心黑洞吞噬後,則成為約140倍地球直徑、百億億倍地球質量的二個成熟期黑洞。黑洞表面與質量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超五十萬億個大氣壓的萬有引力。能夠在黑洞互相吸引逐步靠攏的、數萬億光年旅途中,不斷吸附太空遊離斥力物子,壓實成為黑洞的緻密斥力物子表皮而成熟。緻密斥力物子五十萬億個大氣壓的彈性斥力,就是儲存的暗能量。而以自由落體加速度發生超大質量的快速碰撞,就是大爆炸的引信。成熟黑洞碰撞,激發黑洞表皮暗能量釋放大爆炸,炸出了無數天體,這就是具體的細胞更新大爆炸

11,科學界為什麼相信沒有具體質量與能量參與,也沒有引信而無中生有的,一個灼熱奇點無限膨脹的宇宙創生大爆炸。而不相信太空時刻發生著,具體的宇宙細胞更新大爆炸呢?虛幻的科學研究為什麼經久不衰,什麼時候理論科學才能就實避虛、步入正軌!

由於創新觀點以點成線扯之不完,個人精力有限,還是留給大家思考吧!如有感興趣者,可另行聯繫探討。在此要說的是,初生的本土創新觀點,當然存在錯誤需要成長空間,需要大家質疑、探討以不斷完善。但是不能夠因土非洋而被整體無視,連質疑、證偽的資格都被剝奪,讓創新觀點在無視中窒息。有著無視本土創新觀點的壟斷局面,中國的理論科學就難以冒頭,只能跟著洋權威理論屁股後面。把初生的創新觀點,就著髒水一起倒掉,讓理論科學躺在權威的泥沼中自吹自擂而無突破,這樣的理論科學還有什麼意義?


你對職業科學家的厲害一無所知……你對現代物理的難度一無所知……

建議:參觀中科院物理所一個星期,並閱讀溫伯格的《量子場論》《引力與宇宙學》


下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在物理學上專不專業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一定同時也是一個偉大的業餘哲學家。


  理論物理,一直都是有心栽花無心插柳的事情,依靠個人偶然靈感的設計,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舞臺。靈感這東西,你存心找他,踏破鐵鞋無覓處,你找累了,正不想再找的時候,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個時代,物理界有心培養理論物理博士大軍,有心栽花花不開,說不定將來無心插柳柳成蔭,哪裡突然冒出一個新的 Einstein !350 年前,誰培養了 Newton ?100 年前,又是誰培養了 Einstein ?也可能,將來偉大的物理學家並不是來自物理學業、物理職業

  Einstein 說,偉大的物理學理論都不是科學界組織的產物。臺灣 川 江 教授也說,偉大的科學理論都不是蜂擁而至產生的。我也是這樣想,雖然博導帶博士被認為是專業研究物理學的入門途徑,我還是認為偉大的科學理論不是博導帶博士能夠帶出來

  科學界可以組織千軍萬馬做個人無法完成的實驗去驗證某個結論,為什麼不能設計新的大理論呢?理論探索依靠靈感,某個科學家發現靈感,科學界幫忙設計不是很好嗎?這個想法比較純真,但是操作起來非常困難。越是大的靈感、大的理論設計,越是遠離科學界現在的工作,科學界會感興趣嗎,論文能夠發表嗎?比如,科學界相信了 Einstein 的思想以後,會把 Newton 的原則說成低級和錯誤。Newton 這麼好的東西,都被說成低級和錯誤了,誰能想出點什麼東西能夠吸引科學界的興趣?

  那麼,為什麼黑洞蒸發、大爆炸、標準模型、弦理論能夠引起科學界的興趣呢?也許是,這些理論可能是現有理論的發展,或者不是跨度太大的發展,所以科學界感興趣了。跨度大的理論,科學界是很難感興趣的。那麼,當初相對論是怎麼引起科學界的興趣的呢?相對論預言推動發現新的現象。理論到了推動發現新的現象,理論早已經被作者發展完整了,還有科學界集體來幫忙的需要嗎?這正是偉大的科學理論總是來自於個人創造的原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