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者多劳,刚度大的构件承受的地震作用力更大。但构件破坏还要考虑构件强度(承载力)和延性,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例如抗震设计中避免出现「短柱」,就是为了避免出现刚度大的构件而造成地震力集中而产生局部破坏。


我的理解是题主听说砌体结构,框架结构等是刚性结构,地震时容易损坏,所以砌体增加构造柱,圈梁等,框架增加剪力墙等,都是提高其延性,减少其破坏,这是没问题的。但就同一结构中刚性不同的构件,这是不成立的,在结构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其由于刚性大而导致的受力大,其配筋等完全可以抵抗其受力。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6)第5.2.6条:

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原则分配:

1.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屋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2.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屋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3.普通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半刚性楼、屋盖的建筑,可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4.计入空间作用、楼盖变形、墙体弹塑性变形和扭转的影响时,可按本规范各有关规定对上述分配结果做适当调整。

可见地震剪力的分配,并不总是按照构件刚度来的,只是因为我们平常接触的建筑,大多属于第一款中所列,所以才会有此感受。

但是,也并不是说破坏肯定就会从刚度大的构件开始,现在设计的时候,都会有些抗震措施来保证重要的地方肯定是后破坏。

至于为什么,深层原因我也不知道,抱歉。


不一定。刚度大,在变形协调的前提下分担的地震力就大,是否被破坏,取决于自身的强度刚度和延性。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先破坏的,最先破坏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至于刚度,刚度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越大,越不易发生弹性变形,对地震作用的分散减弱作用比较小,但并不代表著其延性较差,另外,地震多发区域,长时间受到地震作用,其刚度也会下降。楼主可能考虑到,一般情况下,同种材料,刚度越大,强度越大,延性越差,对地震作用的分散减弱作用越差,能量易积累难分散而最先破坏,但其强度大,该区域需要比较强烈的地震作用才会破坏,而在此之前,刚度较小,强度较小的地方早已破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