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相關。

可能沒有人能想到孩子吃飯這種問題,還能有「職業相關」。

作為為數不多的關注寶寶成長問題,為寶寶設計營養輔食,以輔食添加餵養指導為主業的營養師,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有資格來回答。

平常我的工作中也常遇到這種問題,孩子不喜歡吃某一種主食,能不能用另一種代替?或者某一類主食能不能一直吃?

比如這樣的提問:

首先回答這位媽媽的提問,孩子不喜歡吃米粉,米飯能代替米粉嗎?

雖然沒有寶寶月齡、輔食添加進度等更多的信息,但是並不影響結論,寶寶不喜歡吃米粉,米飯也不能代替米粉。

為什麼?

1、首先是寶寶的生長發育階段,對輔食的需求不同。

米粉適合初添加輔食,寶寶吞咽多,咀嚼少的階段,一般在6個月-8個月或6個月-9個月可以吃。而米飯適合輔食添加階段基本結束,寶寶已經從吞咽過渡到咀嚼,我們建議在一歲以後給米飯。

吃米粉的階段不建議吃米飯,主食已經過渡到米飯階段的寶寶,也不建議再退回到吃米粉。

2、從營養角度來說,米粉和米飯也有很大差異

雖然米粉和米飯都是主食範疇,製作的原料都是大米,也都為身體能提供能量,為身體提供了水分、澱粉、蛋白質、脂肪,同時也提供了很多其他微量營養元素,為了大腦、肌肉提供了能量,維持我們的身體正常運轉。

但是從營養角度來說,對寶寶而言,米粉和米飯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米粉原料大部分品牌採用的是大米,根據寶寶不同月齡的需求進行配方設計,比如首次添加輔食的寶寶適合強化鐵鋅的原味產品,也有一些添加了蔬菜、水果、肝臟、蛋黃、鈣鐵鋅、奶粉和維生素等各種原料組合的米粉。

而米飯,沒有經過進一步營養角度的加工,碳水化合物含量佔比太高,營養相對比較單一。

一份白米飯中大約含有65%左右水分,25~27%的澱粉,2.5~3%的蛋白,0.3~0.5%左右的脂肪,同時含有很多其他微量營養元素,只是含量較少。

人每天的飲食中,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合理而健康的能量來源比大概是碳水化合物佔55~60%,蛋白質佔11~15%, 脂類佔20~30%。

由此可見,米粉更適合初添加輔食,每日攝入量不多,每天食用的搭配米粉的其他食物種類受限的小月齡寶寶,而米飯,可以搭配各種菜品,更加靈活,更適合輔食已經占日常營養能量來源絕大部分的大寶寶。

3、米粉和米飯的能量差異

按照《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10769-2010)中所示,米粉中能量含量應≥1250kJ/100g。

而100g大米含澱粉77.6g、蛋白質6.7g、脂肪0.9g的平均值來計算,100g大米所含能量為1466.4 kJ。

米粉顧名思義是大米含量應該最高,而市面上純大米米粉的大米含量一般都保持在70-80%之間。不過,市售米粉中添加的糖、其他谷粉、水果粉、蔬菜粉等均含有能量,這樣計算大米米粉和大米的能量供給必然存在差異。米粉的能量低於米飯的能量供給,導致了長時間使用後出現飽腹而低供能,所以米粉無法代替米飯。

日常工作中有的媽媽來詢問米粉能不能一直讓寶寶吃,隨著寶寶的身體發育,對能量營養的需求越來越大,米粉易飽腹低供能,是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的,因此一定要將米粉-米飯這個過渡做好。

4、消化差異

米粉是吞咽,米飯是咀嚼後吞咽。這裡的本質差異是咀嚼。米飯有顆粒感在通過細嚼慢咽時利於進行更好的機械性消化,讓食物更細膩柔軟,同時唾液中的澱粉酶可以對米飯中的澱粉成分進行化學性消化,主要將澱粉轉化為麥芽糖,減少胃腸的負擔。進入腸胃之後便於米糜與消化液充分的混合,利於充分消化。米粉的吞咽正是因為寶寶無法咀嚼導致缺少了口腔的停留時間,所以米粉無法代替米飯。

以下是我個人經驗,也是提醒有類似疑問的媽媽:

1、米飯需要搭配,米粉也要嗎?

輔食中米飯搭配和米粉不同,米飯本身因為精加工後丟失麩質和胚芽,可以通過粗糧、雜豆作為互補性保證營養的平衡性。

米飯可以有效的刺激口腔完成咀嚼,米飯入口後因為顆粒感無法吞咽而強制自己咀嚼,那麼在反覆咀嚼可讓口腔中分泌出充足的唾液,而唾液中含有多種消化酶及免疫球蛋白,不但有助於消化吸收,還可以殺菌和預防口腔疾病。

同時米飯搭配的菜品更靈活,可以搭配蔬菜和肉類等原料的末、粒、絲、條、片、塊等不同形態完成咀嚼。另外,米飯的形態可以更好的讓寶寶有興趣用勺子、筷子等進行自主進餐。完成了抓的起來,挖的起來,夾的起來不同的進食需求方式。

輔食中米粉搭配受月齡限制,只是在寶寶6-10個月之間作為輔食中的主食。搭配的副食一般選擇泥狀食物為主,搭配蔬菜泥,肉送(肉泥)等,無論主食米粉還是副食菜肉都不會有明顯顆粒感,所以不會出現類似吃米飯連續的咀嚼出現。

米粉也是一樣需要有副食搭配,我最常提醒的,媽媽們不要米粉和蔬菜泥、水果泥、肉泥混合一碗餵養,要主副食分開,米粉是主食,蔬菜泥是副食,一口米粉一口蔬菜泥或者一口米粉幾口蔬菜泥這樣讓寶寶吃,這是搭配。

2、輔食添加,主食要過渡

主食是最早接觸的輔食種類之一,添加原則需要從稀到稠、從軟到硬、從一種到多種。輔食添加過渡的需求是因為保證消化吸收。

寶寶在萌出第一顆乳牙開始還不具備咀嚼消耗能力,這個時候以吞咽為主時要求食物具有好吞咽、易消化的特點。那麼米粉必然會比米飯更加好消化,而從米粉過渡到米粥也同樣比米飯好消化。這就符合了添加原則中的由稀到稠、由軟到硬的過渡。

提醒媽媽注意,米粉吃不好,米粥就吃不好,米粥吃不好,米飯同樣也吃不好。米粉的添加也是一種過渡基礎,從米粉過渡到米粥,從米粥過渡到米飯最後都是為了自主進餐做準備。從吞咽到咀嚼是過渡,從稀到稠是過渡,從軟到硬是過渡。

寶寶在6個月後,母乳或奶粉的營養不能完全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同時,因為出牙,坐立,視覺發育等也讓寶寶開始改變了進餐形態,從吸吮到吞咽咀嚼的逐步過渡。那麼嬰兒米粉就是根據嬰兒生理需求發育的特點配製,同時因為米粉的這種食物作為介質載體強化了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如尤其是鐵、鋅等。

首選強化米粉而不是自製米粉原因,要源於出生前從母體中獲取並儲存體內的鐵在6個月幾乎消耗殆盡,需要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而不選擇直接用大米研磨後加工食用,是沒有強化多種維生素,營養就差一些,因此建議購買成品米粉作為添加首選。

米粉適宜月齡:6個月-10個月

米粉完全是一種過渡食物,那麼過渡的好10個月可以過渡到粥,米粉就不用吃了,過渡的不好可能要到12個月。完全取決於輔食添加的進度決定,這裡不強調可以吃到多大,而是適宜吃到多大。

米飯中含有70%以上人體基礎所需要的營養素且十分均衡,也是我們常吃的主食之一。米飯中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精蛋白,含有的氨基酸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同時米飯中提供的糖分也是身體重要的來源。米飯中還含有多種礦物質、膳食纖維和維生素。這些都是寶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素。

需要注意是米飯的軟硬度問題米飯製作中水多飯軟,水少飯硬。寶寶在從米粥過渡到米飯,過程中需要由軟爛米飯-軟米飯-硬米飯的過渡。從而保證寶寶的咀嚼和吞咽進行匹配,減少米飯對胃的消化負擔。

10-12個月 :稀粥到稠粥

12-18個月:軟爛米飯

18-24個月:軟米飯

24個月以上:硬米飯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我們的過渡建議中並不是直接從米粉過渡到米飯,這中間還要有其他主食的過渡。

主食中大米不是唯一主食選擇,還包括麵粉在內加工的主食。

那麼,麵條、疙瘩、饅頭、花捲等也是一種主食選擇。麵條和疙瘩等可以在吃過稀粥以後開始選擇添加,從碎到整,從小到大的逐步形態改變添加過渡。

饅頭、花捲等可以在吃過稠粥以後開始選擇添加,從碎到整,從小到大,從軟到硬的逐步形態改變添加過渡。

主食過渡變化:

米粉—稀粥(麵條、疙瘩)—稠粥(饅頭、花捲)—軟爛米飯—軟米飯—硬米飯

所以,並不是說寶寶不愛吃米粉,就可以用米飯代替。

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題主媽媽有所幫助。


主要有兩點原因:

1、首先米飯中沒有強化鐵、鋅等嬰兒必需的營養素,沒有添加其他對嬰兒發育有益的物質,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配方米粉營養密度更高,更勝一籌。

2、其次米飯並不適合初加輔食的寶寶消化和吸收。

息樂佳水解配方營養米粉:

不添加任何糖分、不添加乳糖、不添加色素、不添加防腐劑,不添加香精、不含麥麩及麩質,高鐵、高鈣、高鋅配方,添加的是富馬酸亞鐵,也就是二價鐵,搭配維C可以很好地促進鐵吸收,鐵含量高達6.2mg/100g ,預防寶寶貧血發生。添加美國進口水解乳清蛋白,致敏性低,更好地幫助維生素A和鈣的吸收,不易流失。多種氨基酸,營養吸收更加充分,促進寶寶生長發育不致敏,獨特酶解工藝,沖調性好,分子小,更易耐受和吸收,也不容易上火,更好地幫助輔食期過渡,特別添加進口益生菌,腸道平衡無負擔,口感細膩、穀物原香,非常適合輔食初期的寶寶。


只要寶寶不缺鐵就可以 不吃米粉記得添加紅肉 米粉主要是防止寶寶缺鐵 寶寶如果不能很好的咀嚼米飯的話可以吃蛋黃 如果剛添加輔食 還是奶為主 如果添加一陣了 可以吃土豆南瓜 都管飽 營養均衡不缺鐵 吃啥都行


不知道。

不過我家純母乳,加米粉是為了補鐵。


如果孩子咀嚼能力好,不會被米粒嗆到,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要給寶寶吃夠蛋黃和瘦肉,不然容易缺鐵,導致貧血。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哦(′-ω-`)


南方人主食米飯,北方人主食麵食。我活了幾十年都吃米飯,你說可以吃么


米飯沒有米粉的營養齊全,我從來都不會讓孩子吃米飯代替米粉的,我家孩子吃的是貝兜寶寶米粉,這種米粉營養成分很齊全,比米飯要有營養的,孩子吃這樣的米粉能夠增加抵抗力,增強體質,我覺得比吃米飯要好很多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