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推薦一下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這本小說不長,但是作者的文化底蘊實在太深厚了,從首到尾散發的那種古典美真的太絕了,故事本身是一個關於有點病態的愛的故事,但這是我讀過的最美的日式文學。


當然不能少了我們的《冰與火之歌》咯。

馬丁老爺子的作品本本精品,尤其這個。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讓人從煩瑣的生活中仰望星空。


推薦《萬曆十五年》

1587年並非特殊年份。萬曆皇帝是有智慧想成就偉業的皇帝,皇帝職位只是一個應社會需要產生的結構,受制度和禮數束服,受強大統治階層作用下無所作為,不能自立太子、造陵同喜愛貴妃不同穴,抑鬱寡歡不得志。

首輔張居正一代名臣,死後受到清算,連累子孫和生前提拔受信任官員,其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利益集團間爭鬥。首輔申時行接任,個人溫和謙讓,善終。

海瑞一生體現了一個有教養讀書人服務於公眾而犧牲自我的精神,個人道德之長,仍不能補救組織和技術之短,推行的稅賦改革有違傳統,註定失敗。公正廉潔被屬下眾多官員排斥。

戚繼光是張居正舉薦,受他牽連,也因推行的措施受到文官階層的抵制,一代名將在貧病交迫中死去。

李贄哲學家,信奉的是孔孟之道,在道德的旌旗下,限制了個人獨創精神,李贄追求個性和行動的自由,對現狀特別反感,因此不合於官場,辭官作言論,生活受上層官僚和他抨擊者的資助。孔子的仁和孟子的性善從漢朝開始就成為統治全國的指導思想,到宋代朱熹予以新的注釋,其學說的基礎,宇宙萬物都由氣構成,通過理的不同形式而成為不同的物,格物就是接受事物、研究和觀察事物,致知即發現天理。王陽明相信物質之理和道德之理相通,但是他沒有接受類比方法。所謂致良知,按因果關係,推導出」知行合一」


張岱年 心靈與境界


道德經


濟群法師《人生五大問題》


《紅樓夢》吧,其精巧的構思,細膩的描寫,以及對當時社會生態的完美呈現,使之具有史詩性。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世界末日我可不想看書


謝邀!

我最近也在想我最喜歡的小說人物是誰,比來比去,我發現我還是喜歡晴雯,所以,我還是選紅樓夢吧。


《人生若只如初見》安意如

這本書以作者獨特的思考,細膩的文筆寫了很多古代人的愛恨情仇。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鳳求凰》 陸遊和唐婉的《釵頭鳳》李清照和趙明誠《一剪梅》

只要你打開這本書,總會有驚喜,你會發現詩詞不僅僅是你需要默寫的那幾首


我最喜歡《孽子》了,在看第一遍的時候,簡直停不下來,現在正在二刷中。


老人與海吧,切身體會那種在大海里的孤立無援的無助感


三體

不解釋了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活著,表現出底層人民面對生活中的事件,進行努力。


最近的《白夜行》

正如題名所說,主人公銅原一直就是那個在白夜行走的人,他的願望是真正大光明地在白日下行走,可是到最後他也沒能實現這個願望,他的一生為雪惠傾盡所有,甚至付出了一整個生命,這一點是最另我感慨的。


《亮劍》這本書是我初中看的,直到現在都不能釋懷。


謝邀,如果說是印象最深的一本的話,那可能只有這本書了。

這本書已經記不清是多久看的了,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關於夢想的一本書。

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我以前對「夢想」二字的理解,真的太膚淺了。

書中的主角,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穩定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

到了巴黎之後甚至連基本的溫飽都滿足不了,有一次他躺在漆黑的閣樓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救了他恐怕早已昏死過去,但是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他也從未放棄過畫畫。

我想肯定有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覺得他是一個神經病,但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那種精神,不為名,不為利,哪怕犧牲所有也要為實現自己夢想而努力奮鬥的精神。

對比今天的我們,是不是感覺自己自己活得太庸俗了。

書里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如果你也是一個有夢想並且為了實現夢想而堅持不懈的人,那我強烈推薦你看看這本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