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奇怪,一堆人跟著咿咿呀呀,说这个味儿那个韵的,结果连词都听不懂,不就相当于听那个神曲 忐忑么?就是无意义的嗷嗷叫,反正也不知道内容…跟著叫好就对了…


听戏的都知道戏词,连戏词都不知道的还判断啥好坏。

不过懂戏的听不懂词也能判断,唱腔,节奏,用气,咬字,这些都能听出好坏呀。还有转音时候细微的处理,气音的运用,情感的加入,一个优秀的歌剧演员就算这辈子没听过京剧,他也能听出来好坏。


但凡是没事儿说这个味儿,那个韵的。

基本就没有说还听不懂词儿的。

除非那人本来就是胡扯的。

戏这个玩意儿,别管你听得再多,水平再高,遇上第一次听的戏,总会有词不能完全听懂,这是很正常的。

但是多数戏迷看戏都是一个戏翻来覆去好几遍,水平高的甚至比台上演员学的都好,这都是很常见的。

所以一般也不至于说完全听不懂,有也是个别段落。

京剧唱的好不好,无非这么几方面。

咬字,要准。

劲头要对,要有骨有肉,要掌握好尺寸,把握住人物情感。

说白了和唱歌没什么区别,唱歌也要咬字清晰,旋律优美,节奏准确,声音悦耳,气息通畅,还要富有感情。

歌曲也好,戏曲也罢,都是这些个方面,本质上都一样。

区别就在于,它们对每一项的评价标准不一样。

至于如何判断好坏。?

假设我遇到个冷门戏,没听过,第一次听。

那我首先肯定是找词儿,啥也听不懂还愣听的,那是棒槌。

不过呢,有些老戏老唱片,那个词儿确实听不清,也找不到,找到了也不知道对不对。

这是不是就没法儿评定好坏了?

显然不是的。

那还有发声旋律节奏情感呢,都是可以作为评价依据的。

————————————————————————至于忐忑吧,要是真一点儿也听不明白,觉得龚琳娜只是在嗷嗷叫的话,那也没必要再听了,浪费人家龚老师的艺术了。


不用你懂,你把裘盛戎和方旭的同一唱段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个更像你心目中的花脸,你就知道了


听英文歌的都懂英文,听日语歌的都会日语呗?


听不懂可以看字幕,听的多了自然就听出好坏了,审美力是需要培养的。就跟品尝美食一样,天天顶级厨师做的菜,再吃一般人做的同样的菜,一定能吃出好坏。


第一,听不懂词可以看字幕,熟了自然就懂了,一个唱段听了十遍八遍要还不知道唱的什么那是傻子。能够听出来韵味人的必然不是第一天听戏了。

第二,能不能听懂唱词和能不能听出来好坏也是两码事。欣赏任何歌唱,唱词都只是一部分,情感、音色、劲头、气息、高音……等等都是欣赏的一部分。很多外语歌我一句听不懂,并不影响我觉得它好听,也并不影响我欣赏歌手高超的演唱技巧。


首先,真正想判断好坏当然需要听懂唱词,可以说不懂字眼就不能真正的懂得京剧演唱,但有些个别的地方,即便不能完全听懂唱词,也可以从声音是否稳定,节奏是否符合传统标准去做一个基本判断,这个需要一定学习,单纯几句话这样说,懂的懂,不懂的还是不懂


说句外行的。

举例: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

你是这样念一遍有韵味,还是:ziang身儿来至在大jiai口 好一点呢?

因为前者是普通话,而后者这是加上了上口字,(当然京剧的发音也不只有上口字)外行也能知道是后者更好一些吧。当然这个例子只限于非京剧与京剧之间(没错就是说那些网路歌手呢)。

当然很多人也是因为听的多了,耳朵练出来了,这一点就要提一下天津的观众(懂得都懂啊哈哈哈哈哈)。

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京剧的话,就去听吧。


这么跟你说吧,如果听的是大段的唱,那唱词儿肯定是能听懂70%以上的...虽然咬字行腔共鸣气口尺寸...这些技巧性的东西很重要,但唱词是情感的直观表达,而且这些也是建立在唱词这个基本上的。。爱听的人肯定不会忽略这个...

当然也不乏有人就喜欢听响儿的,这种的一般就只注重行腔共鸣...比如挺多上岁数的听多了样板戏那种的,可能对挂味儿的执念比较强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