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明顯的就是《環太平洋》里的,相對於投入多個國家的精力去研製機甲,研發超級大炮要靠譜的多


單兵外骨骼是可以考慮的

比單兵外骨骼大幾十號的機甲就算了

現代大型裝甲單位首先考慮隱蔽性,然後才是抗打擊性能

只要看到目標了,怎麼擊毀就容易得多

和吉普相當的機甲只要個頭不高,還是可以作為步兵支援來用

比如Ghost Recon里敵我的alpha robot

當然了。。。

幽靈小隊身上的外骨骼單兵武裝就足以直接擊毀這些機甲了、、、

沒有外骨骼的時候還是要依靠一些重型裝備

在GR里,alpha的主要作用是在小規模戰鬥里為幽靈小隊提供曲射火力

預告里,alpha的作用是作為隱蔽預備單位,打一個後手火力壓制

真的想要讓機甲獨當一面,

還它喵不如無人機(滑稽


機甲是肯定有價值的,但不是環太平洋那種特大型二足機甲。

那種特大型二足機甲本身的平衡性能就有待考慮,目標又大,現在的科技捶死他們都很輕鬆;再加上這種特大型機甲本身平台的改裝潛力就比較差勁而造價又極其高昂(電影里就加了幾枚大口徑火箭彈,一套用於進站的鏈劍/電鋸,一套用於近戰的榴彈炮),而探測設備主要靠攝像機目視(exm?),可以說是肥腸的鹹魚了;同時,巨大的體型與重量也造成了戰略運輸的不便(總不能老拿48架支奴干吊著跑來跑去吧),基本上就是一坨廢鐵。

那麼如果是一個更小、更多足的系統呢?比如我們可以看看一個坦克大小的多足機甲:首先它有如下優勢:多足系統可以有效地適應各種地形,遠超履帶與輪式,(甚至改裝後可能可以攀上90度的垂直岩壁)還能可高可矮,站起來開一炮立刻蹲下什麼的不是不可能;其次,多足系統有足夠的穩定性,不會像二足那樣一推就倒,如果足的數量更多(比如6足或者8足),即使在戰鬥中損失1~2個足也依然可以保持足夠的戰鬥力;然後多足系統本身的承載力是非常可觀的,類似於現在的坦克或者裝甲車,完全可以扔一套指揮系統或者探測系統上去,必要的時候可以改裝成多足坦克(一幫坦克從懸崖後面爬上來打人,想想就刺激);如果這套機甲是無人的話,三防什麼的完全不需要了(不就是核輻射/生物污染之類的嘛?爺不怕),也可以在極端環境下作戰,更可以有效降低本方傷亡;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大小的性價比比環太平洋里的巨無霸高多了好嗎!而且!一個手上就40台馬達,你真的不怕打架的時候掉鏈子?當然多足系統也是有缺陷的:首先是顯而易見的長距離機動能力,公路加成約等於沒有,這玩意只能裝車運;

然後這玩意當然比同等級的履帶/輪式平台的造價高昂;

再就是平原上地形適應的優勢沒了,甚至一些情況下突擊能力弱於輪式/履帶平台的裝甲單位;最後,油耗什麼的絕對比坦克還要高!而且絕對不止高一點!所以個人覺得這玩意搞個山地戰和城市戰特化什麼的應該挺不錯的。

平原上打不過坦克,天上打不過飛機,水上打不過軍艦,水下打不過潛艇

在制導兵器高度發達的現代和未來,大型機甲對導彈來說除了靶子還是個皮薄餡大的靶子……

機甲唯一的出路就是小型化,在戰場上扮演重裝步兵的位置,好歹比一般步兵能帶更多重武器,並且裝甲也可以擋下小口徑子彈,另外其雙足或者多足機構可以適應極端複雜地形,適合投入山地戰或者巷戰,其他方面還沒想到……


機甲的目的是為了機動性加防禦力。強行進入某些危險區域。就打仗來說,作為主力軍可能性不大。推進比不上坦克,機動性不如無人記。首位比不過定點射擊設備。

玩過星際也知道啊,一個炮台又便宜又有用,為了增加移動性就要貴很多的科技球,還要升級科技。門檻高很多啊,就好像現在步兵標配的只是步槍啊,不可能到處配置全套的高科技夜視儀等。

如果是搜救什麼的,還可以考慮下機甲,可能會和現在的rpg一樣,偶爾配備幾套就差不多了。主要作用是進入危險區域,投入產出還是比較低的。


未來的話是有作用的,但是絕對不會是大型機甲,機甲的發展方向更大的可能是外骨骼,大型機甲除了在複雜地形通過能力上有優勢之外沒有任何優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