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甲公司賣了1億美元的商品給美國,甲公司現在就有了1億美元,美元不能在國內使用,所以甲公司去銀行換了7億人民幣(假設美元人民幣匯率是7:1),那麼到這裡,甲公司拿到了自己該拿的錢,甲公司的帳算清了。那麼甲公司給央行的這1億美元會怎樣呢?

因為我不懂經濟學,我這樣理解的:甲公司拿著美元去換人民幣,對甲公司來說僅僅是因為美元在國內不能流通,那麼甲公司把1億美元給央行,央行印了7億人民幣後給了甲公司。那麼這1億美元不應該銷毀嗎?央行因為這1億美元纔可以給甲公司7億人民幣,現在甲拿到了人民幣,這1億美元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嗎?

本人不懂經濟學,還請各位解惑


外匯,是一種商品,

只不過各國政府是商品的發行者和持有者。因為各國局勢或者經濟變動,外匯的價格會有各種變動,其實是對各國政府的經濟實力以及購買力的反映。

看作等價交換物可能更加合適吧。

我也不是專家,但這是最基本的概念。


央行放出去7億人民幣是負債,需要1億美元資產來平衡。

當然央行也可以自己把這些美元花了,將來你拿7億人民幣來找他換美元時候,他就兩手一攤,也不是不可以,就是他的信用出問題而已。


一般來說,錢是生產力的等價物啊。

中國的錢只能在中國僱傭別人幫你挖礦。

想搞外國的礦讓外國人幫你幹活那就要用外國的錢啊。


美元是央行的資產,那不就相當於把自己兜裏的錢撕了嗎?你可以這麼看,企業賣1個蘋果給央行收到央行給的人民幣,央行把這個蘋果賣給國外收到美元。這個過程的結果是不是一樣,你在看看美元能銷毀嗎?


看了幾位的回答,結合自己的理解,我自己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貨幣的發展史從貝殼到金銀,後來出現了紙幣,金本位,佈雷頓森林體系。貨幣曾經依靠和黃金綁定來確保其價值和信用。但後來這個體系崩潰了,主角美元和黃金脫鉤,變成了信用貨幣。美元霸權嘛,國際上通用美元,各種其他貨幣和美元的匯率雖然說不是綁定的,但離了美元還是不行的。某種程度上說,人民幣是一種美元兌換券,人民幣依賴中國政府的信用,來確保在國際上它可以作為美元兌換券,而不至於某一天突然失效。

然後來看這個問題。甲公司和美國某公司進行交易,賺了1億美元。這裡我們不把美元只當成貨幣,我們就把它當成一種特殊商品。畢竟把所有貨幣都當成商品,物物交換也不是不可以。甲公司用自己的商品換來了來自美國的商品:1億美元。甲公司想把這1億美元在國內花掉,那麼他只能去找央行換錢。央行說:好啊,你給我1億美元,我就用7億人民幣買你這1億美元。但是央行是一個特殊的買家,他購買的商品是他國貨幣,他用來購買這些商品的「籌碼」,也就是人民幣,是他自己印出來的。

為什麼央行可以自己創造用來購買商品的籌碼,也就是人民幣呢?因為央行代表了國家信用。貨幣本身也是國家發行的一種債券。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就等於央行做了一個保證:我印的人民幣,和市面上已有的人民幣的價值相等,可以完全等價流通,你可以充分信任我,因為國家信用為我背書。

為什麼是1億美元換7億人民幣呢?這是匯率決定的。中國還是要和別的國家搞貿易的,大家都遵守匯率這個規則,當然中國也得遵守。

央行給了甲公司7億人民幣,就等於承諾他這些錢和1億美元是等價的,你沒虧我也沒虧。前面我們說過,貨幣本身也是國家發行的債券。甲公司持有的美元也就是美國的債券,這是甲公司的資產。甲公司和央行換錢的行為,其實是甲公司把自身的美元債券轉換到央行身上的過程。那麼這筆錢就成了央行的外匯儲備,不能再進入市場,因為央行是用向市場注入7億人民幣的代價換來了這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外匯也不能在國內花,本身又是美國的債券,美國一旦瘋狂印錢,中國就會遭受損失。

所以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中國要援助非洲以及別的貧困國家。因為中國援助他們用的是外匯,花掉外匯的過程,其實就是美元債券的轉移過程。這樣,如果美元貶值,蒙受損失的將不再是中國一個國家,而是多個國家,等於分攤風險。同時因為援助了別的國家,至少是獲得了好處的,比如在國際上多幾個支持我們的名額。所以援助他們也不是百分之百虧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我不是經濟學專業的,我只是對經濟學感興趣,如果我有說的不對的地方,希望大佬指正!


外匯儲備就是想你家裡的存款!

你自己的錢在自己家裡好用出門就不好用了,就是紙。

外匯纔是出門用的可以花的錢。你儲備得越多就越有錢!

我們中國現在不就是在把人民幣變成世界貨幣嗎?

美元一直不就是靠著自己的貨幣與出門的貨幣一樣而間接的等於控制了全世界的錢袋子而牛逼的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