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但是未來我會成為很棒的心理學家,到時我再回來告訴你


累的心理學家不是好的心理學家


我曾經以為心理學家無所不能,一個超高素質的心理學家,就應該能夠承受所有的負面能量甚至詆毀,病人的責怪和謾罵……

但是畢竟人心肉做,如果長年面對這些對於自己而言是一種傷害的東西,很難不被侵蝕,心理學家是人而不是神,不是一個輸入程序就會發出指令的機器人,所以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他都嘗得到,如果生活可以多一點開心和甜蜜,誰願意整天去面對哭泣和咒怨呢?


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其實,做哪行哪業都累,有的累在身體,有的累在人際關係,有的累在生活工作分不開。心理學家,或者我理解得更寬泛一點,把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也算進去,統稱為心理工作者。心理工作者主要是跟人做工作,一對一或一對多的諮詢和治療。他們的累,更多在於工作強度和心理耗竭。

工作強度:

在諮詢多的情況下,50-60分鐘接待一個來訪者,家庭諮詢的話則是90分鐘;一個諮詢結束,休息10分鐘,接著做下一個諮詢。做完諮詢,不等於做完工作,因為還有寫諮詢記錄、方案,諮詢中遇到的問題、難處,還要查找文獻等。

60分鐘的諮詢背後,可能還要花1-2個小時來做文字工作。

很多局外的話看諮詢師,總覺得他們生活得風輕雲淡、自在愜意,其實背後的辛苦只是不為人知而已。

更別說,有些諮詢師本身就是工作室的老闆,除了專業,還要兼顧工作室的行政、財務、運營等工作,一個人活成一個團隊。這個行業就是這樣的特色,工作室居多,大型企業很少,出名的也就那幾個平臺。老闆+助理+諮詢師團隊,就是最常規的作戰部隊。

心理耗竭:

很多人不滿地說,心理諮詢不就是陪人聊天嘛,輕輕鬆鬆的還收那麼多錢!這裡糾正一下,我們是「治療性談話」,不叫「聊天」。這種談話,不像你們坐在咖啡廳聊八卦這麼輕鬆,而是針對來訪者的負面情緒、創傷經歷、悲慘人生等做功課。心理工作者就是一個容器,承接來訪者的所有苦水。

你還覺得輕鬆嗎?他們每天都要這樣的哦。

所以,負面情緒、負面事件聽得多,接收得多,心理消耗就很大,覺得自己的生命能量、精神動力都被耗竭殆盡。這纔是最可怕的,這意味著不僅出現了職業倦怠感,還會出現心理問題。所以,心理工作者,特別是精神科醫生的自殺率高,這行是高危職業就主要是這個原因。

案例督導、個人體驗,就是心理工作者需要去做的事情。他們賺的錢,也有很大部分要投入到這兩塊裏。案例督導是指心理工作者找比TA更資深的諮詢師,督導TA的案例,是專業技能方面的提升。個人體驗是指心理工作者當自己是來訪者、「病人」,找其他諮詢師來給自己做諮詢,解決TA自身存在的問題,清空內心的垃圾,減少情結,或者說扳機點,這是個人成長方面的提升。

形象地說,心理工作者要堅持給自己加油,充電,他們才能更加專業、更加健康、更加有動力地在這個行業工作下去。

當然,累歸累,他們喜歡,打心底熱愛心理工作。所以,也就不怎麼介意累吧。


察見淵魚寧有意,往來鷗鳥已忘機。


當遇到的案例能勾起自身潛意識裡的痛楚時,會很累很累,還要強忍者把它涼一邊不受其影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