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國演義那些我難以欣賞的地方我倒是倒是還能理解,就像是把諸葛亮形象改成是能掐會算的牛鼻子老道這種形象是古人塑造軍師之類的角色的模板,這些我都能理解。

但是看水滸傳我開始理解不了古代人的想法了,因為我看水滸感測覺除了武松、林沖還有魯智深等少數人以外剩下的人都給我一種感覺就是這些人都是什麼玩意?就這些不是猥瑣就是作惡的人也配被稱為英雄好漢?還有宋江也是,不提宋江乾的別的事就說宋江被害死前害怕李逵造反壞了自己身後的政治評價之類的,結果直接把李逵也給整死了?這是個什麼玩意?被朝廷利用完就扔了死前還為了舔朝廷坑死兄弟也配英雄好漢?


《現代漢語詞典》對「英雄」這個詞有三個解釋:

①本領高強、勇武過人的人。如「英雄好漢」「自古英雄出少年」。

②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鬥爭,令人欽敬的人。如「人民英雄」「勞動英雄」「民族英雄」。

③屬性詞。具有英雄品質的。如「英雄的中國人民」。

現在很好理解了吧。無論按哪種解釋,「英雄」這個詞都不是用來形容道德完人的,「英雄好漢」的「英雄」更是和道德毫無關係,只要求人本領高強,勇武過人。那麼很顯然,董平、李逵這樣的肯定是英雄好漢啊,他們再殘暴也不影響他們勇武過人。

————————————————————

首先說作惡的問題。

借著手上南明史的資料舉幾個例子。

李定國是英雄,沒人否認吧?論道德水平,他也是明末亂世中的一股清流。史書記載他「反將破城,未嘗妄殺,於西軍中獨以寬慈著。」「軍行所屆,不許劫略,違者立斬;凡附定洲者不究,歸者紛至,農不易畝,迤東安堵。」「多方撫字,施牛與種,士民感戴。」

然而,我在李定國的傳里依然能找到這麼一段:

咒水禍作,上遙諭:「事不可為,從扈文武盡,朕亦萬無生理。為致謝王,各作良圖。」定國軍皆下馬羅拜,大呼痛哭。翌日,乃屠孟艮。

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李定國也一樣會屠城。原本大家轉戰大半個中國,到了西南邊陲還苦鬥不屈,就是全靠一口氣支撐著。現在咒水之難的消息傳來,眼看士氣要垮,要是不去搶錢搶糧,軍隊就散了。

再看劉文秀:

文秀儀度溫雅,柔和謹慎。入滇之初,曾屠武定,已而悔之,自是不妄殺一人。

因為劉文秀曾經屠殺過老百姓,就否認劉文秀的貢獻?顯然不能這麼算。屠城當然是不對的,但是評價一個人,功過要分開看,過不能掩功,功不能抵過。

國姓爺就更甭提了,不論敵軍、友軍還是外國傳教士,都異口同聲地指責鄭軍奸淫擄掠。但是因為鄭軍的劣跡,鄭成功就不算英雄了?

曹操屠殺的老百姓可比宋江多得多了,難道「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就不對了嗎?

李定國、岳飛、張自忠這樣的人,同時符合①②兩個「英雄」的定義。曹操、鄭成功這樣的人,達到定義①中的「英雄」標準是毫無疑問的,能不能達到定義②的標準就見仁見智了。但是爭議也在於他們有沒有「不顧自己,為人民利益而英勇鬥爭」,和他們屠城殺人沒有什麼聯繫。就算是對道德水平有要求的定義②,也只要求「英雄」無私奉獻,而不要求他們奉公守法、寬厚仁慈,不要求他們不做陰險或者殘暴的事。

綜上所述,有沒有屠青州關廂,有沒有在江州排頭砍圍觀群眾,有沒有屠扈家莊滿門,有沒有用各種缺德招數「請」人上山,有沒有砍死小衙內,和梁山好漢們是不是「英雄」沒有一毛錢關係。

————————————————————

那麼我們看看梁山對國家的貢獻:

且說盧俊義引兵殺到中軍,解珍、解寶先把「帥」字旗砍翻,亂殺番官番將。當有護駕大臣與眾多牙將緊護大遼國主鑾駕,往北而走。陣內羅、月孛二皇侄,俱被刺死於馬下。計都皇侄就馬上活拿了。紫氣皇侄不知去向。大兵重重圍住,直殺到四更方息,殺的遼兵二十餘萬不留一個。

……大遼郎主遂從眾議。於是城上早豎起降旗,差人來宋營求告:「年年進牛馬,歲歲獻珠珍,再不敢侵犯中國。」

能完成這個豐功偉績,憑什麼不是英雄呢?

看看宋江當地方官的表現:

且說宋公明自從到楚州為安撫,兼管總領兵馬。到任之後,惜軍愛民,百姓敬之如父母,軍校仰之若神明,訟庭肅然,六事俱備,人心既服,軍民欽敬。

梁山的軍紀,在封建軍閥里也算是頂尖的了。

梁山軍屠殺老百姓一共有四次,第一次是青州賺秦明,第二次是江州劫法場,第三次是屠扈家莊,第四次是大破大名府。除了第一次之外,其他三次責任都不在宋江,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李逵抗命導致的,第四次是吳用指揮的。宋江自從在祝家莊被石秀勸阻之後,就再也不濫行屠殺了,只要是宋江指揮的戰鬥,都秋毫無犯。

在最根本的大是大非上,宋江還是不含糊的:

「若從大遼,此事切不可題。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後縱無功賞,也得青史上留名。若背正順逆,天不容恕。吾輩當盡忠報國,死而後已。」

和人民解放軍比,宋江肯定得先崩後問,但是和幾千年來所有的封建軍閥、土匪強盜比較,宋江絕對算其中道德比較高尚的。

————————————————————

宋江招安是坑兄弟這個說法就非常扯,不招安怎麼辦?難不成殺去東京,奪了鳥位?

中國古代的很多人,打心眼裡相信報效朝廷是唯一的正路,相信自己死後後人對自己的祭奠自己能享受到,相信青史留名、光宗耀祖是一個人人生的最高意義,宋江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一員。

不僅僅宋江信仰這一套東西,盧俊義、關勝、呼延灼、楊志等等大部分梁山兄弟信仰的都是這一套,連阮小五唱的歌都是「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

招安根本就是不是宋江一個人的主意,而是梁山大部分兄弟的心愿,大部分梁山頭領秉承的都是「反貪官不反皇帝」的理念,連魯智深都說「只今滿朝文武,俱是姦邪,蒙蔽聖聰」。

招安固然會被派去打仗,有可能會死人,那難道不招安,繼續當土匪,就可以不打仗不死人了嗎?當朝廷軍官去打仗,活著有官做,死了有撫恤,有廟宇供奉,家眷得到安置,當土匪死了有什麼?

————————————————————

至於毒死李逵這事,都9012年了,還有人拿它說事,我也是無語了。

問:得知宋江被害死了,李逵能不造反嗎?

很顯然,不能。

問:李逵造反的時候,能不濫殺無辜嗎?

很顯然,不能。

問:李逵造反了,能推翻朝廷嗎?

很顯然,不能。

問:李逵造反失敗能活命嗎?

很顯然,不能。

問:李逵造反失敗了之後能不連累其他梁山兄弟及家屬嗎?

很顯然,不能。

問:宋江有理由不殺李逵嗎?

很顯然,沒有。

要麼殺李逵一個人,要麼連李逵帶成千上萬的人一起死,宋江有第二條路可選嗎?反正李逵橫豎是個死,讓李逵早死幾個月,換所有活著的梁山兄弟和家屬平安,有什麼錯?


你現在知道什麼叫民主自由平等了?知道與做到還差多遠?那個年代可是宋代啊,離天朝差好幾個封建帝制和偽君主立憲啊...

那年月階級流動幾乎全靠科舉,底層人民你說民智未開都是過譽了,相信他們的世界就是老實本分的熬日子,好死不如賴活著,別作死,作死大逆不道,而這幾位拳大胳膊粗的爺可算是突破了重重禁制....做自己!(我擦,這仨字真吊,我誇我自己~)作惡多端,打家劫舍,殺人如麻等等等,但請想想自主創業小老闆武大吧;請想想ZF高官林總教頭..的媳婦老丈人吧;請想想演藝圈新秀金翠蓮吧..;請想想陽谷縣醫藥公司西門總的逍遙自在紙醉金迷吧...(?)..總之,比起底層苟且偷生,這幾位也算是「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發出了「你有我有全都有」吼聲...

還有,一開始就說了,這幾位是魔王啊,別只看他作惡多端,打家劫舍,殺人如麻;更應該看到那個無形的煉獄,聽到他們在煉獄烈火中殺伐掙扎的怒吼啊!

我想,相比跪地苟且的塵埃,這些閃光的靈魂叫他們聲好漢也不為過吧..

當然,你非要說這是反諷也不是不可以


我想先反問題主一個問題:你更喜歡林沖還是李逵?或者說,你認為這兩位誰是英雄好漢?

題主可以一邊思考,一邊閱讀我的回答——

林沖的故事並不複雜,說得簡單點就是他的老婆被高衙內看上了。很多讀者可能不太清楚高衙內到底有多大的權勢,這麼說吧,衙內生活在北宋都城汴梁,那裡的住戶基本上是非富即貴;高衙內敢在這種地方「淫人妻女」,足見他已經基本實現了阿Q理想的「自由王國」,「要什麼就是什麼,歡喜誰就是誰」。

這樣的衙內看上了林娘子,林沖基本上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趕緊把老婆洗乾淨了打扮一新小轎送到衙內卧房,自己親自在門外放哨站崗。林沖當然不願意這麼做,那麼第二種方法就是:先忍著,再儘可能躲開。

年少時候看《水滸》,覺得林沖很是窩囊——明明一身好武藝,為什麼到哪都讓人欺負?長大後回過頭細想,才知道林教頭的選擇,其實代表了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我們總會想,或許高衙內只是一時興起,過段時間就忘記這件事了;或許高太尉愛惜羽毛,會對兒子嚴加管教。就算是被誣陷下獄,也會想著太尉總有下台的那一天,到時候自己不就能過安生日子了?正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個有家庭有依賴的中年人,面對手握生殺大權的上司,不忍一忍還能怎麼樣呢?

身在局中的林沖不知道,自己的「忍」沒有任何作用,「躲」也不可能躲得了;說得直白一點,自從高衙內看上了林娘子,林沖面臨的就只能是死局。如果不是施耐庵給林沖開了多次外掛,這位一身武藝的軍官早就已經身首異處,林娘子要麼自殺,要麼乖乖地被衙內糟蹋。


難道林沖就沒有第三種選擇?

有。

我暫且把這第三種選擇稱為「李逵的選擇」。

李逵和林沖最大的區別在於:他非常衝動,做事不計後果。簡單的說,假設林沖能抗住的壓力是100,李逵最多是20,誰惹他他就要K誰——即使那個人是高衙內。

假設李逵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家中也有一個很漂亮的老婆;某年月日,高衙內在閑逛的時候看上了李逵的老婆,進而企圖對李娘子強行非禮。李逵獲悉後怒火中燒,直接一板斧把衙內砍成兩截;高太尉派禁軍追殺,李逵全然不懼,手揮板斧砍翻了帶隊的陸虞候、砍死砍傷軍士數十人,最後被亂箭射死。

可能有讀者要說了:「李逵的選擇」有什麼意義?不僅自己丟了命,只怕老婆也難保啊!

——對李逵來說這麼做的確沒什麼意義,但對此後的林沖們來說卻有很大意義。

若干年後,高太尉的又一個乾兒子——小高衙內長大了,也跟他哥哥一樣喜歡「淫人妻女」。某年月日,小高衙內遇到林娘子,正打算上去強行非禮,手下人趕緊勸他:這女的老公跟幾年前的李逵一樣,也是禁軍教頭!小高衙內一想,當年哥哥被砍成兩截的慘像似乎就在眼前;林沖雖然不是李逵,但他會不會也跟李逵一樣下殺手?算了,不就是個女人么,還是去妓院里找吧。

於是乎,小高衙內打消了罪惡的念頭,林沖一家平靜而幸福的生活得以延續。


不知道我說得夠不夠明白——李逵這樣的人衝動、莽撞,但他豁得出去;林沖理智、清醒,但這樣的人必然瞻前顧後。當絕大多少人都是患得患失的林沖,我們就需要那些「捨得一身剮」的李逵,因為只有在李逵們的威懾下,高太尉、高衙內在作惡時才會多少有幾分顧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雖然我們可能會被李逵的板斧誤傷,但至少還能逃命;如果想要為難我們的人是高太尉,誰又能逃得掉?


古代道德和現在道德規範不一樣。

傳統道德里,忠有孝孺死節殉十族,孝有郭巨埋兒願母存,信有尾生抱柱死方休。

人命沒有那麼重。朝聞道,夕可死。二者不可兼,捨生而取義。都是聖人教化。

回過來看宋江,招安封賞,人人有官做;國家有難,一死報君王。這就是他的忠義兩全。

兄弟死盡,闔家死盡都在所不惜,只留清名在人間,不都是聖人教化嘛。清名也不光是他一人清名,也有梁山清名。

假如把水泊梁山比作名門高第,那麼毒殺李逵就好比烈女殉夫。這個角度說,怕壞了政治評價,這個說法看得小了。

是宋江殺人,也是禮教殺人。


不說李俊、盧俊義這些人,就一個在江湖上摸爬滾打多年,最終得到摩雲金翅稱號的歐鵬,在古人眼裡,就是英雄。

我們覺得水滸少英雄,是因為我們眼光太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