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是越來越發展快速了 但是沒有哲學 人類會容易更快地走入死胡同 沒有現代的哲學和後現代哲學的話 也就沒有了對一戰的二戰時期以及古典時期 以及工業化 商業化 意識形態化和奴役的反思 人權問題也不會有人重視 這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說一下個人感受吧,以前很喜歡哲學,但逐漸發現,哲學裡找不到的答案在科學裡可以找到。


科學探索物質世界,哲學探索精神世界。因為偏重科學,輕視哲學,導致當今社會大部分的人成了賺錢的機器,慾望的奴隸,或者行屍走肉般的存在。


不過,理論物理前沿很多東西已經超越克哲學的認知了。


應該是現代哲學墮落了,哲學家墮落了,哲學理論沒落了。但哲學,真正的哲學,正確的哲學思想仍然在那裡,不增不減不動不搖,只是現代哲學家們背叛著,漠視了。科學家在真理的道路上迷茫了,但還保持著統一的強烈願望,符合「真理只有一個」的真理特性。哲學家在真理的道路上動搖了,悖逆了「真理只有一個」的真理特性,興趣盎然地玩弄起「指向月亮的手指」無視月亮了(語言學轉向),蛻變為「手指哲學」、「哲學史學」、「哲學學,玩兒繞口令,走上了「分化求新立異」的藝術道路,科學家們異口同聲:哲學,「屎了」!!!

統一是科學和哲學的真理之路,百家爭鳴爭的是唯一的「真」。分化、求新、立異是藝術之路,百花齊放,爭奇鬥豔。這兩條道路怎能混同?道不遠人人自遠之!


人總是不承認自己本身的認知極限,首先思維是有框架的,超出認知框架的事物也要強行規定。

舉個例子,不確定性原理(量子力學第一性原理)。很多人包括物理學界在內,對不確定性原理不滿意,認為不確定性原理不過是理論並非原理(真實存在)。

物理學是一個「因為所以」的學科,沒有前因的結果不存在?

對於理論的不完善可以藉助於統計學的概率,還是概率就是人類的認知極限?

物理學是一個必須找出全部變數的學科,所謂全部變數只是人為規定的全部,並非自然規定的全部?

自然學科是環環相扣的學科,有一環不完善還可以理論自恰,那麼根據犯錯的一環為基礎的研究就會犯更多錯,發展到最後就會遠離實際,即是理論代替實際,停泄不前枉自猜測。要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任何完美的理論只是一種成功的近似值?


例:電子具有自旋方向,當測量時方向要麼正要麼反,正、反概率計算使用玻恩規則得出,即是波函數中自旋分量的平方。當不測量時,處於即正又反的自旋中。什麼是即正又反的疊加態?這比薛定諤的即生又死還要費解。

但電子自旋隨時間的變化又遵循薛定諤方程,薛定諤方程本身不含概率,是完全的決定論,規定了所有變數?那概率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大自然到底是概率的還是如牛頓所講的確定的?是跳躍的還是連續的?如果人的意識在根本層面上參與了大自然的基本規律(觀察,測量引起坍塌),那麼我們是不是不能用自然規律來解釋意識,或者說自由意志存在,意識反作用於物質?對於這些思維框架造成的認知極限,難道不需要哲學家思考嗎?霍金《大時代》說的「哲學已死」,其實是怒其不爭(近代哲學家們)。世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由不得哲學家參與討論了,因為他們落後太多,現在的物理學家其實就是形而下的哲學家,更是形而上的最好解釋(本人是物理主義者,但在實在論和工具論之間搖擺)。因為單獨的物理學和哲學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的疑惑。也許真的應該shut up and calculate。

至於文中的諸多問號,也是對真理的確定性「概率」。題主的問號,其實不應該出現。看看哲學史,和科學發展史就會明白。


.


因為他們瞎說的。


有過類似的回復,移來供參考:

《「哲學of神學of邏輯學」的定義》

有人滿腹狐疑地問,為什麼哲學不需要實證、證偽,因此就說哲學高於科學?如何理解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為什麼會有人說,科學之上是哲學,哲學之上是神學?還有人非常認真地回答,說了許多貌似高深的道理,不復贅述也,說正事要緊:

或可說,the three states of water水3態,介詞of在其間表「同位」,或「是而≈」,或「是而且=」:狀態≈液態流動r水=H2O1,狀態≈固態結冰r水=H2O1,狀態≈氣態蒸汽r水=H2O1;只要大家互相明白對方的意思,形而下學咋說都可以,形而上學則不可。

筆者& 甲-the logic of philosophy, 乙-the philosophy of theology, 丙-the logic of theological. 介詞of在其間亦表「同位」,其「同位」對於哲學的常用詞則意味著恆等identities,所以只能「是」不能絲毫的「不是」,或者說只能「是而且=」不能絲毫的「是而≈」。因此,甲乙丙三者無別,尤其是 theological,這個詞的結構就涵有logic邏輯學;但在很多人眼裡,神學好像是不講邏輯的,這顯然是對西方神學的誤解。

或可說,logical乃常見的詞尾,如astrological、geological、mythological、 phsychological、等等,難道它們也是logic?它們當然不是邏輯學,然而由於這些語詞都涵有logic,這說明它們或明或暗地表示,世界上沒有不符合邏輯學的事兒。同時也說明,西方哲學在漢字化過程中,不依照邏輯學原理翻譯所帶來的混亂。譬如,國人口中之詞所說的「科學」,心中之意卻是「自然科學」:時空雖ii,邏輯i法則,白馬非馬=殊相非共相=自然科學非科學。

空間物質序列:驢=種=騾=種=馬=種&

時間事實序列:哲學=神學=邏輯學=種& 即使循環的說:科學事物=種=哲學神學邏輯學=種& 或者循環的說:科學事物=種=哲學神學邏輯學=種&

本體Onta昰IS昰,本原Principium昰Being,實體entity末體是sein, 如果以「本(原(末或末)原)本」表示其邏輯關係, 依形而下學,它們各守本分,不能也不需要僭越界線,如此則無形而上學。 依形而上學,如同詩歌藝術,末體可以合乎邏輯的有所皈依本原或本體。所以,哲學家的作品,只有好壞之別,沒有孰對孰錯之分。如果把哲學神學邏輯學都叫做形而上學,那麼其他學科就可以叫形而下學,如是則可以依照「被定義項=種差+臨近的屬」為它們定義:

(被定義項種)形而下學is依照(本質屬性)末原本界線(種差)De科學(臨近的屬);

(被定義項種)形而上學is僭越(本質屬性)末原本界線(種差)De科學(臨近的屬)。


從個人感覺上這是個誤區,哲學不是高於科學而是先於科學,有誰聽過兒子翻身當爺爺的事?只不過哲學的對象是思維本身而不是眼之所見的事實,是如何思考的問題。我們生而觀念有著一路對世界的如何看待,直至最後也不是活成一個元素、一個工具、一個粒子、一個數字,我與世界何種關係這是個哲學問題,它或許藉助科學但取捨則是哲學思考。


應該說是在形成系統化的科學認識之前,是哲學這種思考方式指引科學的發展。現在不學哲學的原因是,你連已經形成體系的科學都學不完,人類在沒有窮盡一切解決的辦法是不會走入哲學的思考的,比如現在你迷惑於宇宙,迷惑於心理,你大概不會去走向哲學思考,而是直接看那些成熟的教材。

當然,在人類再次面對未知領域時,我們時刻都記得怎麼去思考,那些哲學的思考方式都記載在史冊。曾經哲學的黃金時代,哲學代指一切的學科,牛頓爵士的物理傑作也取名為《自然哲學數學原理》,那個時代每個研究科學的博士同時也是哲學博士。

哲學是人面對未知的最後抵抗力,當今也有哲學的應用領域,比如思考人工智慧,當然先今時代,我們首先考慮的是一個問題如何用已知的科學知識來分析。如此而已,那句話是對的,但是分析的時候要考慮歷史過程。


謝邀。

個人覺得,人因為對物質參照體系的敏感,所以也就慣於利用物質來輔助非物質慾望的滿足。各種成癮物、神經興奮製劑、性、煙酒茶可樂咖啡可可等都能直接產生精神運動,輕易跨過邏輯現實,參照差是獲得精神慾望的愉悅滿足感的主要來源。

而純自主燒腦式的思維活動要想越過邏輯的高牆,將邏輯的邊界「大幅」的推廣,產生出足夠的參照差是非常困難的,獲得參照愉悅會非常累,況且這種愉悅感會很快就消失殆盡。因為之前的哲學巨匠們已經將邏輯的邊界推進到「絕對」世界的邊緣了。由於哲學現在產生超差困難,所以越來越少的人來參與燒腦了,也就是沒落了。

當自然科學久久停滯,參與自然科學的人也沒有多少。當人們的滿足感來自於對未知的發現的時候,就都去探索環境;當人們的滿足感來自於物資的有無多少的時候,就都投入到物資的生產交換當中;當人們的愉悅感超差滿足感來自於藝術、成癮物的時候,全社會都充斥著「個人藝術家」,性和犯罪率會居高不下。

對個體來說,會由於理想與現實的距離過短,而產生超差愉悅感消失的太快,其實在很多時侯,人的超差方向不固定,就是「跟風」。而有的人是能夠通過不斷的「接近」目標來獲得超差愉悅感的,就是「理想」。

任何一門學科都不乏具有「遠大」目標的追夢人,所以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會沒落。至於是否是「風口」就不是追夢人在意的了。在意「風口」的其實都是進行愉悅感「交換」的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買賣人。

以上個人觀點,不同意見請略過。


牛頓力學世界的哲學有了最終答案:世界=物質1+物質2的結構,物質2不一定是物質1。例:你現在看到的這些字,如果你的屏幕是LCD的,哪么物質1就是光,物質2就是液晶分子的翻轉


路遙知馬力而已。所謂現在所謂高於科學的哲學可能確實指導不了科學。


因為研究哲學的途徑其實是非常有限的,主要通過人的反思來進行,各種哲學問題在歷史中已經被人反覆研究,不同哲學問題的不同觀點在通過排列組合後形成各種哲學流派,各種可能的觀點都有其支持者,三千年以來,形成了非常輝煌的哲學史成果,但到了現在這個工作已經沒辦法再有什麼突破了。

科學以經驗方法為研究的基本方法,經驗方法的特點就是重複的多次觀察實驗,只要時間不停止,人類不滅亡,這些工作就不會停止。

哲學是否高於科學這個觀點有很多爭議,但是起碼可以說僅僅以科學不斷發展,哲學不再發展這個理由,得出哲學並不高於科學的結論肯定是不妥當的。

科學在自己的框架內無法解決形而上學終極問題,這一點來說科學起碼是比哲學低一層次的。


哲學當然高於科學,科學是符合時空和因果律現象界的東西,哲學研究的是世界本質,差好幾個層次。然而哲學已經到達了一定的高度,接下來可能要研究的是當代出現的現象怎樣用哲學解釋,例如電影


虛幻的巔峰是數學,現實的巔峰是物理。哲學是什麼?

原來的哲學興起,其實就是一種科學,一種解釋世界的觀點。和宗教什麼都差不多。這個時期人類沒有嚴密的科學邏輯體系,所以各方大神經過自己的思考提出各種理論,雖然現在看起來都是扯淡,但卻是當時最精英的人才思考的結果。

後來,隨著人類思考的進步,有些大神開始想如何證明自己的思想是正確的,這就走上了科學的道路。然而,開始的科學,限于思維方式,實驗條件等多種因素,其結論和純思考的哲學人士的結論基本一樣是在胡說(以現在的眼光)。

然而,隨著數學工具的介入和思辨方法的成熟,科學逐漸開始。這個時候,勤於實幹的人開始做科學。認真思考的人開始做哲學。是的,開始的科學是從技術起家。隨著一批既思考又實幹的人不短總結和完善,科學在積蓄力量。

直到蒸汽機的出現,人類第一次實現了大規模的能量轉換,科學積攢的威力開始爆發。隨著生產力的飛躍,實驗條件也大幅提升。我覺得從這裡開始,科學正式和哲學這種純思考遊戲分道揚鑣,一騎絕塵而去。

其實不只是哲學,很多學科(如宗教、古典醫學、占卜等)開始都是一批極優秀的人再做。只是在探路的過程中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路。近三百年來,科學技術所代表的實證類方法所取得的成就實在是過於輝煌,導致其它領域在科學目前毫無一戰之力。如果說之前我們還在幻想摩拜一個全能的神,現在卻在某天發現,那個神之於我們,似乎已經太弱了,那我為什麼還要靠它呢?

當然,物理學的盡頭,也許是哲學的天空。但是就人類目前的能力而言,談論物理學的盡頭,和寫玄幻小說差不多,連科幻都算不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