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腎病1期2期的人,早點定期上透析,是不是能延緩腎病進入3期4期呢?

是因為副作用太大?還是因為費用?有無統計學上的健康收益?

我提問強調了,回答請附上科學依據,或者統計學上的數據,現在知乎這麼低幼嗎?水平低的令人髮指。-------------------------------------------------

只能自問自答了。

我不是不知道只有尿毒症晚期才上血透,我的問題是,在腎病1-2期,上透析,有沒有醫學上,進行過嚴格的對照組數據,有無在統計學上有延長病人生存期的健康收益

造瘺手術有多疼,和有沒有健康收益沒有關係。

透析能不能走醫保,花多少錢,和有沒有健康收益沒關係。

要先明確,到底有無健康收益,如有再回答問什麼沒有普及,如沒有健康收益,後面的問題就不成立了。

所以再次扣重點,提早上透析,到底對腎病的進展有沒有延緩的作用。

醫學界有沒有相關的研究數據?

不要從主觀上答一些抖機靈的回復,連基本扣題都扣不對,答非所問。

如果您不是學醫的,在此方面沒有專業知識就不要來回答了,我感覺我在跟一羣腦殘交流,以下是我的自問自答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溫克爾梅爾(Winkelmayer)等人的研究發現,儘管老年腎臟病患者在透析前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比例顯著增加,但其透析後1年死亡率未出現明顯改善。論文8月8日發表於《內科學文獻》[Arch Intern Med 2011, 171(15):1371]。

此項研究納入全美自199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間接受血液透析的323977例老年患者(年齡≥67歲),觀察患者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時機及生存率的變化趨勢。結果顯示,透析前3個月內才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患者比率從1996年的49.6%降至2006年的34.7%。透析時患者的殘存腎功能增加,平均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由1996年8 ml/(min·1.73m2)升至2006年的12 ml/(min·1.73m2)。貧血及腹透的患者數均減少。在同一時期,透析後1年患者生存率無差異,但是在校正流行病學、合併症等影響因素後,發現透析後1年死亡率每年降低0.9%[95%可信區間(CI)=0.7%~1.1%]。

專家評論

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有助於改善預後嗎?

早期腎科治療目的

依據現行指南,慢性腎臟病(CKD)的診斷應基於腎損傷和腎功能水平。CKD患者理想管理方式應包括早期治療以減緩腎臟病進展、預防心血管事件、解決CKD併發症和準備應對終末期腎臟病(ESRD)。美國舊金山退伍軍人醫療中心喬漢森(Johansen)博士指出,腎科治療的附加潛在價值為其對貧血和CKD伴發骨病的治療,以及其對ESRD的應對準備。美國腎臟病數據系統資料顯示,透析啟動1年前即已就診於腎科醫生的患者極有可能接受血液透析,而接受腹膜透析的可能性極低,此種差異可能改善患者透析後第1年生存率。

CKD患者生存率的影響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美國進入透析時機前移的時代,近期庫珀(Cooper)等證實CKDⅤ期患者早期透析並不能改善預後。

南京軍區總醫院腎臟科季大璽教授指出,對於透析時機的判斷,患者臨牀癥狀和體徵比eGFR水平更為重要,研究透析起始點指徵與患者預後、建立循證醫學指南是今後研究發展的方向;其次,Winkelmayer等人的研究未顯示校正後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應用及血紅蛋白的水平對進展預後影響、缺乏對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和骨代謝紊亂(CKD-MBD)及血管通路的研究,而這些因素均可能影響患者生存率。

透析前早期腎科治療與生存率

觀點一:研究者Winkelmayer等指出,研究結果雖出人意料,但近期一些研究亦對某些花費不菲的幹預措施的有效性提出質疑。例如,對於CKD患者,激進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過度降壓、動脈粥樣硬化腎血管疾病的血運重建、他汀二級預防心血管事件和早期透析等幹預措施的效果值得商榷。

觀點二:Johansen博士則認為,儘管透析前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對患者長期預後的影響仍有爭議,但數項觀察性研究顯示,晚期就診於腎科醫生與透析後生存率降低相關。Winkelmayer等的研究支持透析前腎科治療可在某種程度上改善患者轉歸的論斷,但並未明確患者獲益程度不大的可能原因。觀點三:季大璽教授亦指出,儘管Winkelmayer等人的研究顯示透析後1年生存率無差異,但是校正流行病學、合併症等影響因素後,發現透析後1年死亡率每年降低0.9%,提示ESRD患者透析前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有助於改善預後[晚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的風險比為1.36(95%CI=1.35~1.38)],這個結論無疑具有重要臨牀參考價值。季教授認為,透析前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有助於觀察病情變化、防治併發症、強化患者教育、個體化選擇透析時機及透析模式、適時建立血管通路,這些可能是改善ESRD患者遠期預後的有效措施。

終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儘早透析不符合成本效益

附原文摘要:

原文標題:Predialysis Nephrology Care of Older Patients Approaching End-stage Renal Disease.

期刊來源:Arch Intern Med. 2011 Aug 8;171(15):1371-8.

期刊影響因子:10.64

PMID:21824952


…震驚了…保健?怕是腦子被驢踢了

長期透析要做動靜脈瘺,做完手就是隻廢手了,不能提重物,要保護。不然就是在脖子或者大腿插透析管,透析管易感染。而且不能碰水,腿上的行動不便。

透析用的針,比輸液的針粗了好幾倍!巨疼!!疼疼疼!再者,手上的動靜脈容易堵,我TMD不知道為了手上的瘺開過幾次刀了。最嚴重的,為了救瘺進行血管移植,移植兩小時左右手開始腫脹,傷口裂開,疼到受不了撞牆,然後醫生才拉進去二次拆封止血。

剛出手術室

腫脹裂開,狂流血,完全止不住,換了好幾次葯

透析都是不得已的,你以為很爽嗎?還當保健??


Dr.Winkelmayer讀懂中文肯定說你斷章取義,而且他已經去Baylor做系主任了。

ESRD患者有非常差生存率,主要是心血管事件。ESRD患者不透析的話會死,但透析本身不能降低ESR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透析是替代腎臟功能,只能替代到eGFR大概15-20左右,即CKD4-5期的腎臟清除毒素的功能(但不能替代腎臟的其他功能,如內分泌功能)。eGFR在20以上的患者,自身腎臟功能完勝透析。

BTW,你所列舉的文獻跟你提問完全不是一回事。


只能自問自答了。

我不是不知道只有尿毒症晚期才上血透,我的問題是,在腎病1-2期,上透析,有沒有醫學上,進行過嚴格的雙盲對照的數據,有無在統計學上有延長病人生存期的健康收益

造瘺手術有多疼,和有沒有健康收益沒有關係。

透析能不能走醫保,花多少錢,和有沒有健康收益沒關係。

要先明確,到底有無健康收益,如有再回答問什麼沒有普及,如沒有健康收益,後面的問題就不成立了。

所以再次扣重點,提早上透析,到底對腎病的進展有沒有延緩的作用。

醫學界有沒有相關的研究數據?

不要從主觀上答一些抖機靈的回復,連基本扣題都扣不對,答非所問。

下面是我自己查到的資料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溫克爾梅爾(Winkelmayer)等人的研究發現,儘管老年腎臟病患者在透析前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比例顯著增加,但其透析後1年死亡率未出現明顯改善。論文8月8日發表於《內科學文獻》[Arch Intern Med 2011, 171(15):1371]。

此項研究納入全美自199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間接受血液透析的323977例老年患者(年齡≥67歲),觀察患者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時機及生存率的變化趨勢。結果顯示,透析前3個月內才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患者比率從1996年的49.6%降至2006年的34.7%。透析時患者的殘存腎功能增加,平均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由1996年8 ml/(min·1.73m2)升至2006年的12 ml/(min·1.73m2)。貧血及腹透的患者數均減少。在同一時期,透析後1年患者生存率無差異,但是在校正流行病學、合併症等影響因素後,發現透析後1年死亡率每年降低0.9%[95%可信區間(CI)=0.7%~1.1%]。

專家評論

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有助於改善預後嗎?

早期腎科治療目的

依據現行指南,慢性腎臟病(CKD)的診斷應基於腎損傷和腎功能水平。CKD患者理想管理方式應包括早期治療以減緩腎臟病進展、預防心血管事件、解決CKD併發症和準備應對終末期腎臟病(ESRD)。美國舊金山退伍軍人醫療中心喬漢森(Johansen)博士指出,腎科治療的附加潛在價值為其對貧血和CKD伴發骨病的治療,以及其對ESRD的應對準備。美國腎臟病數據系統資料顯示,透析啟動1年前即已就診於腎科醫生的患者極有可能接受血液透析,而接受腹膜透析的可能性極低,此種差異可能改善患者透析後第1年生存率。

CKD患者生存率的影響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美國進入透析時機前移的時代,近期庫珀(Cooper)等證實CKDⅤ期患者早期透析並不能改善預後。

南京軍區總醫院腎臟科季大璽教授指出,對於透析時機的判斷,患者臨牀癥狀和體徵比eGFR水平更為重要,研究透析起始點指徵與患者預後、建立循證醫學指南是今後研究發展的方向;其次,Winkelmayer等人的研究未顯示校正後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應用及血紅蛋白的水平對進展預後影響、缺乏對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和骨代謝紊亂(CKD-MBD)及血管通路的研究,而這些因素均可能影響患者生存率。

透析前早期腎科治療與生存率

觀點一:研究者Winkelmayer等指出,研究結果雖出人意料,但近期一些研究亦對某些花費不菲的幹預措施的有效性提出質疑。例如,對於CKD患者,激進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過度降壓、動脈粥樣硬化腎血管疾病的血運重建、他汀二級預防心血管事件和早期透析等幹預措施的效果值得商榷。

觀點二:Johansen博士則認為,儘管透析前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對患者長期預後的影響仍有爭議,但數項觀察性研究顯示,晚期就診於腎科醫生與透析後生存率降低相關。Winkelmayer等的研究支持透析前腎科治療可在某種程度上改善患者轉歸的論斷,但並未明確患者獲益程度不大的可能原因。觀點三:季大璽教授亦指出,儘管Winkelmayer等人的研究顯示透析後1年生存率無差異,但是校正流行病學、合併症等影響因素後,發現透析後1年死亡率每年降低0.9%,提示ESRD患者透析前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有助於改善預後[晚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的風險比為1.36(95%CI=1.35~1.38)],這個結論無疑具有重要臨牀參考價值。季教授認為,透析前早期接受腎臟專科醫師診治,有助於觀察病情變化、防治併發症、強化患者教育、個體化選擇透析時機及透析模式、適時建立血管通路,這些可能是改善ESRD患者遠期預後的有效措施。

終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儘早透析不符合成本效益

附原文摘要:

原文標題:Predialysis Nephrology Care of Older Patients Approaching End-stage Renal Disease.

期刊來源:Arch Intern Med. 2011 Aug 8;171(15):1371-8.

期刊影響因子:10.64

PMID:21824952

Predialysis Nephrology Care of Older Patients Approaching End-stage Renal Disease.

BACKGROU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trends in the timing of first nephrology consultation and associated outcomes among older patients initiating dialysis.

METHODS:

Data from patients aged 67 years or older who initiated dialy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January 1, 1996, and December 31, 2006, were stratified by timing of the earliest identifiable nephrology visit. Trends of earlier nephrology consultation were formally examined in light of concurrently changing case mix and juxtaposed with trends in 1-year mortality rates after initiation of dialysis.

RESULTS:

Among 323 977 older patients initiating dialysis,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receiving nephrology care less than 3 months before initiation of dialysis decreased from 49.6% (in 1996) to 34.7% (in 2006). Patients initiated dialysis with increasingly preserved kidney function, from a mean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of 8 mL/min/1.73 m(2) in 1996 to 12 mL/min/1.73 m(2) in 2006. Patients were less anemic in later years, which was partly attributable to increased use of 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 agents, and fewer used peritoneal dialysis as the initial modalit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crude 1-year mortality rates remained unchanged (annual change in mortality rate, +0.2%;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 to +0.4%). Adjustment for changes in demographic and comorbidity patterns yielded estimated annual reductions in 1-year mortality rates of 0.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0.7% to 1.1%), which were explained only partly by concurrent trends toward earlier nephrology consultation (annual mortality reduction after accounting for timing of nephrology care was attenuated to 0.4% [0.2% to 0.6%]).

CONCLUSIONS:

Despite significant trends toward earlier use of nephrology consultation among older patients approaching maintenance dialysis, we observed no material improvement in 1-year survival rates after dialysis initiation during the same time period.


忍不住說兩句。

1、慢性腎臟病1期、2期就開始透析的目的是什麼:清除毒素?糾正電解質、酸鹼紊亂?清除多餘的水分?

都沒有吧。本身慢性腎臟病1期、2期就不存在毒素水平過高、電解質酸鹼失衡、水鈉瀦留,所有透析對這個階段的的腎病沒有幫助。

2、再看透析有什麼風險:需要建立血管通路(腹透置管手術、內瘺、插管),就有手術和術後併發症的風險;透析本身的風險,腹透可能發生腹膜炎、飄管、大網膜包裹等,血透可能發生首次綜合徵、失衡、低血壓、高血壓、低血糖、感染、猝死等,另外還有抗凝相關的風險,比如各種出血性併發症,等等。

所以,為何要去做一項風險很高又沒有用的治療?!

以上是常識,無需文獻支持。


首先感謝尊敬地袁隆平院士,然後,小夥子你的腦迴路挺清奇的,一個普通人聽到自己需要透析的時候意味著什麼你知道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