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我個人認為《蛙》這部小說雖然是莫言最後寫的書,也就是他十一部長篇小說中,《蛙》算是最新的,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青年莫言的《紅高粱家族》、《食草家族》相比,20年後老年莫言寫的《蛙》看似成了他的巔峯之作,而且憑藉此書他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還靠著這部書走近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中間。其實這部《蛙》雖然並不如莫言以前的作品,諸如與《紅高粱》、《豐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勞》、《檀香刑》相比,還是有點失色了。

這樣說吧,莫言在上世紀寫成的書都不錯,雖然這話有點絕對,但不無道理,包括餘華、賈平凹他們在八十年代正是厚積薄發的黃金時期,最好的例子就是《活著》、《秦腔》這樣的書如今再讓大作家們寫,肯定有點力不從心。餘華曾在新千年的小說發布會上說過:就算往死裏寫也寫不出《活著》這樣的書了。

可以想像,王安憶、蘇童他們都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將文學寫作發揮到一個很高的水平,這個雖然不能和民國時期一眾大家相比,但不可否認的是上世紀末我國作家的文學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不錯的小高峯。再看閻連科、賈平凹、莫言他們今天的作品,顯然有種後勁不足的感覺。特別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後,幾乎沒有長篇問世,不管是老了、時代變了、人心浮躁了......總之,我們的作家在新千年以後的作品不如以前了。

再說莫言的《蛙》固然很好,小說的藝術性也很高,可是再高能高過《豐乳肥臀》這樣的史詩鉅製嗎?或許這個時候你要問了,怎麼比較的?其實怎麼比較,這個問題顯然我也答全面。僅從故事磅礴,歷史厚重這一點上,以《豐乳肥臀》為代表的八九十年代小說完勝《蛙》。

恕我淺見;《蛙》這部書無非是介紹了主人公姑姑從醫的歷程,在計劃生育期間付出了青春,時間刷得人恍惚,雨過天晴之後,也意識到了很多超越她認知的那些曾經的「傻」事,最後同莫言所有作品一樣的結局,對時代的過錯,無可奈何的接受,平平安安的領受,自我安頓,回到在平常不過的小生活裏,狂風暴雨在身上一點痕跡也看不出來。

但論及文學藝術,還是那句好,《蛙》很好,可是好不過莫言其他更為精彩的小說。


看過。

這是我看的莫言的第一本書,之後我又看了他早期的一些書,感覺《蛙》是一本趨近中國當代文學特色的書,或者說是一本淡化了莫言特色的書。如果想了解莫言,最好看他的《紅高粱》、《酒國》、《十三步》、《檀香刑》。


值得一看的


看過。

計劃生育相關的,刻畫了一個瘋狂的年代。

應該屬於上世紀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吧,那個瘋狂的年代也把文學創作推向了巔峯,推向了高潮,也可以說是推向了死角。

後來,鐵凝的香雪算是撫慰了一下「知識分子」受傷的心靈。一直覺得憑什麼,如此普通的一篇小清新散文般的短篇就讓鐵娘子「出道」了。

後來想想,也許今天看來平淡無奇的小短文放在當時那種人人義憤填膺的時代也算是一股清流,開天闢地了吧。

有個新出的電影,地久天長,和這個,小說有點像。角度不同,一個是當事人,一個是旁觀者。

不得不說,當作家的親戚還挺慘的,一不小心就成了其作品裡面的素材。

參見莫言小文,《澡堂》。


看過

很精彩


沒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