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人類可以通過一種技術修改物種特性,這會導向怎樣的道德困境?


問題不明確,是怎麼樣的特性被改。

謝邀

重新定義「人類」詞條,邁向新的進化路徑。道德被重新定義。

我們無法使用當前的道德定義評價未來的世界發展。


最近痴迷中國古代哲學,以此想到一些方面:

孔子曾說「觚不觚,觚哉?觚哉?」大概意思是一種喝酒的器具,本來應該是一個樣子,可是經過變化已經不再像從前的形態了,那麼它還算得上「觚」么?所以孔子擔心的是無法為事物「正名」即「下概念」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他的擔憂大概跟題主所問問題的思考有些許重合之處,我們可以借鑒。首先是,概念是很重要的,概念學古今中外皆有之,就像我們寫論文,總要先把論題概念敘述一番,沒有概念也就沒有了進一步討論的意義。所以說概念一旦破壞,我們以往的一切理論都有可能受到衝擊。其次,「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簡單的從司法角度講,新的技術往往會衝擊即成的司法體制,法律本身是有滯後性的,所以給司法帶來的挑戰尤其大。簡單點如何界定「克隆人」的「身份」?他的繼承權如何確定?倫理學我並無研究,以上只是一點思考。
謝邀。其實說到道德可能很多人都會想到一個詞叫人倫道德。人倫和道德經常放在一起相提並論但是仔細的去比較的話,這兩個東西又不能等量齊觀。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就像是對於同性戀這個問題,可以說在古代甚至是近200年前中國社會對這個問題都是非常的寬容的,那我們說這個就是那時候社會道德。但是在近代,隨著西學東漸。一些反對同性戀的思想也傳入中國社會那麼就產生了近代以後的中國社會對於這個問題的一個比較消極的回應,那麼這個呢,也是社會道德。相信可以看出社會道德是在各個時期不斷變遷的,但是人倫卻不一樣,我相信人倫是自人類產生之初開始就一直伴隨著人類的。高中就有一本生物書是技術與人倫倫理之間的一些關係,總的來說,技術還是要與倫理相適應,但是道德是不斷變遷的,技術不能因為違背了現今的道德就停止他的腳步,但是人倫是永恆的,違背人倫的技術,我們不要也罷。

但是一切的前提是技術的發展。沒有技術的發展,我們談著一切都是空談。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帶給你一些思考。


  其實道德困境並不是我最關注的,因為新的認知或者技術往往會讓人類對當前的道德信仰進行反思和修正,這樣的情況總是會不斷出現和解決,就好比同性關係的爭論一樣。

  看到這個文章,我聯想到了電視劇《副本》關於人類永生的討論,反對永生的抵抗組織首領是這麼說的——死亡是對抗人性黑暗面的最後屏障,否則人類中最殘忍的那一群會擁有一切,並把其他人變成奴隸。我認為假如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修改人的特徵而不加以限制,這種手段的確有可能發展為確保一個階層持續奴役其他階層的幫凶。因為有權力和財力的階層通過壟斷這種技術,可以讓他們的後代在外貌、智力、體能等各個方面一直處於優勢。


道德困境,這個我不覺得是問題。道德是約束自己的,不是評價別人的。道德是會改變的


道德可以改變

謝邀
謝邀。對此技術了解有限,所以不清楚修改物種特性是具體指哪一些?去查了一些物種特性的解釋,個人認為這樣的行為的確需要慎重。改變了物種特性,是否還可稱為人類?或者是否需要新命名一種類人生物?這裡涉及兩個問題,一是對人類的定義,包括生理特質和心理特質。第二是人們是否能夠理解和接受完全不一樣的同類?這兩個問題決定了此類技術的應用前景和適用領域。個人愚見,貽笑大方了
莫名聯想到傳說肯德基四六隻腳的飼料雞。
水中浮動著你夢中期待的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蟲,是魚,還是蛙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對未來的預測,發生在現在,因此改變了現在,導致未來發生變化。這是對未來預測永不成功的理論說明。

「這會導向怎樣的道德困境」屬於未來預測命題,也就是說,無論給出什麼答案,都將不會有必然的準確性。不過這不妨礙我們去回答,因為對未來的預測就是為了解決現在的問題而存在的。

首先,道德困境從來都存在。因為道德從來都是有具體環境和具體角度的,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環境,或以不同的視角來看,是否道德就會發生巨大變化。例如同性戀、砍殺俘虜、扶起跌倒的老人等等。

然後,修改物種特徵會引發(導向)怎樣的道德困境,事實上現在正在普遍的發生著。女性選擇自己的真愛,還是選擇更有經濟能力(屬於某類社會特性)的伴侶,在很多人看來就是道德困境,類似的道德困境。

最後,環境和角度發生變化,總的來說都是兩種道德觀的衝突,舊的與新的,此的和彼的。因此我們要考慮的只是新的(彼的)道德觀會是什麼樣的,與我們舊的(此的)道德觀的不同是什麼,就能明確會發生什麼樣的道德困境。

因此,在我看來,技術的應用從來都不會被社會制度或道德觀制住,因此人類基因改造發生的概率會非常大。為讓基因改造技術得以推廣,支持者一定會發明新的道德觀,如同拜金者對自己行為的辯護一樣,發出強有力的回應。進過一系列的博弈達到某個納什均衡點,持兩種道德觀的人都以某種形式某種規則共存,只是比例會有多有少吧。

樂觀的看,現在人的優劣分化的主要原因不在先天基因,而在後天環境,這點務實的女性們的選擇已經給出了答案,統計學意義上。所以,修改物種特性可能就變的和去韓國做個整容一樣,屬於個人選擇,只要結婚的時候給對方說清楚,不隱瞞,社會就能普遍接受吧。


基因工程能夠定向改變生物性狀的功能確實在日益成熟,但是我們的科學對於生物性狀的本身理解卻仍處在起步階段。

比如說身高,我們可以理解這個形狀的表象,因為有高度這個簡單的尺度,但是在新陳代謝的系統里這又是個高度複雜的概念,諸多的基因表達如同孔明鎖一般層層迭代,我們很難說改變哪一部分就能讓身高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轉化。

再比如說知性,知性是一個高度複雜而複合的概念,它與智力這種具有實際參考標準的可導尺度不同,無法直接通過反應速度,運算速度,邏輯速度,遞歸效率,記憶回尋來簡單概括亦或表達,要從基因層面上控制這一點就更加困難,需要考慮的維度就愈發複雜了。

最後回到題主的問題,道德困境。首先我們要知道,道德來自於差異化,就好像白人歧視黑人,高個子看不起矮個子,在這樣的文化環境里,屬於人類的道德律令誕生了,而基因工程是為了抹消這種道德困境而誕生的。

我們現在的民眾反對轉基因技術,有無知的原因,有畏懼的原因;假若將來社會基因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別人家的孩子都做了「記憶增強受精卵細胞手術」,而你家的孩子沒有做,那麼是否會意味著你的保守使得自家孩子進入某種新的歧視鏈中呢。

最後是終極問題,我們能否通過基因技術提高人類在知性中的道德水平,我們知曉科技零道德,但這並不意味著道德會放棄其對道德律令規範的研究。如果有朝一日我們人類對於自身的生物性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那麼現有社會層級的困難都不會在將來的社會中成為困難。


謝邀。在這項技術沒有發展到那個地步的時候,不管怎麼猜測可能發生的道德困境都只是一種猜測。只有真正發展到了那個地步,或者是快要發展到那個地步的時候,才會出現所謂的道德困境。但是,就現在我所知到的來看,恐怕最有可能的是導致了曾經被認為不如人類進化水平高的物種達到與人類相同甚至超過人類的水準。那時候,我們需要如何面對這些物種。
在面對生存時肯定也會遇到道德困境吧
為什麼會有道德困境,道德本身並不是恆定不變的。


馬太效應永遠成立


成年人的世界,只講利益,不講道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