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曼英語的老師日常經歷著非常大量且密集的孩子好奇心的提問,老師們都會鼓勵並且希望孩子能夠提出這些問題。

因為孩子每提出一個問題,都是重要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的萌芽。孩子如何提問題,怎麼樣看待問題,如何去尋找問題,會影響了孩子對知識和對學習的渴望程度,這個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孩子的學習能力程度,對小學和中學的各科學習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作為父母親,需要特別重視如何誘發孩子的求知慾,教育專家指出要做好如下幾點:

1、妥善解決孩子每一次提問

提問是孩子的求知慾在幼兒期的主要表現。父母千萬不能消極對待,比如說:「到旁邊玩去,沒看到媽媽正在忙嗎?」

更不能無禮反駁,比如說:「你怎麼這麼蠢呢?」否則,必然會傷害孩子的求知慾,時間一長,孩子將逐漸對知識失去興趣。孩子提出的問題,有的很淺,有的較深,有的特顯無知,有的很富有想像力。

對待這些問題,父母都應該儘快正面回答,如果有時間,還應把它與孩子已掌握的知識或喜愛的事物聯繫起來。

如果出現無法回答或不好回答的問題,父母應坦誠地告訴孩子,並儘快向在關專業人員諮詢,或通過上網等手段查詢,獲取答案及回答的方法,再及時反饋給孩子。妥善解決孩子的每一次提問,是對孩子求知慾的最直接的保護。

2、要讓孩子體會知識的作用

孩子的求知慾往往表現出隨意性,今天對這個特別喜愛,明天對那個非常熱衷,再過兩天可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為了讓孩子的求知慾具有持續性,父母首先要掌握孩子學過哪些知識,然後在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設法用到這些知識,讓孩子體會到所學知識的作用。

父母應時常留心發生在孩子身邊的各種事情,盡量用孩子學過的知識向他解釋。當孩子經常體會到所學知識的作用後,這些經歷往往又能激發他的求知慾。

3、要讓學和玩結合起來

學習是辛苦的,玩是快樂的,而孩子是無法意識到苦與樂的辯證關係的。因此,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父母不能像對待中學生那樣,要求得過於嚴格、過於嚴肅,以免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懼怕。

一方面,父母可以在教孩子的過程中,適當地運用一些近似於遊戲的方法。另一方面,父母也可以在孩子玩的時候,適當地引導他玩一些知識性的內容。

比如,當孩子們在無意義地亂跑、亂叫時,可以建議他們來個數數遊戲、唱歌比賽等,孩子往往同樣玩得很快樂。這麼一來,學和玩便有機地結合起來,孩子就可以在快樂中不斷地學到知識。

4、從孩子的愛好入手引導

如果孩子迷戀恐龍,你可以經常帶他去自然博物館,或者到圖書館裡給他借一些史前動物的畫冊,當然適當的時候也可以買一些模型玩具,隨時在家裡上演侏羅紀大戰。

不要對孩子迷戀一些冷僻的知識而失望或擔憂,恰恰是這種獨一無二的愛好更能夠維持得長久。所以,嘗試從嬰兒期開始培養和捕獲孩子的興趣點吧。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讓他儘可能多地接觸外界事物,並且給他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和發現。

5、讓書籍包圍孩子的生活

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隨處都能接觸到書籍,那麼他的閱讀興趣就容易被激發。所以,讓孩子的身邊充斥著不同種類的印刷品,報紙、雜誌、書籍、辭典……是讓孩子愛上讀書的一個好方法。

所以,不要把你家的書籍束之高閣,而是放在孩子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餐桌、牀頭、沙發靠背甚至汽車後排座位上。

從孩子很小開始,你就可以給他一些舊報紙、舊雜誌,任憑他把它們撕得七零八落。慢慢地,在家裡確立一個看書或者講故事的時間,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並且讓孩子從中感受到樂趣。


加入貝曼英語「繪本課堂」可以引導孩子更系統地進行英文繪本閱讀,通過繪本愛上英語!

關注【貝曼英語】微信公眾號,免費領取試聽課!

貝曼英語微信公眾號每週「外教為你讀繪本」,外教帶著孩子讀經典英文繪本,請家長們關注公眾號,每週收聽哦!


看你求知慾是哪個方面的。有好也有壞。

如:

好的是,牛頓被一個蘋果砸中,強烈的好奇心讓他發現了萬有引力。

壞的是有的貓就是被好奇心害死的。


能往好的方向引導就好。


黑豹:哼!我這貓咪服是防彈的喲,baby。只有好奇心才能殺死我。但是為什麼…(開始好奇),…卒。

所以好奇心可以害死貓,有些東西是不要知道的好,知道的東西越多越鬧心。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問了問題別人不想回答就要適可而止,不要問到底。


我覺得挺好,可以帶來很多新的知識和體驗,怕就怕對什麼都沒興趣。


很多新鮮事物的起源就是來自於求知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