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學科之間很接近,關係很複雜。大體捋一下:

1913年,心理學家華生提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應該研究行為。而且,不如就改叫行為科學,心理學這個概念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但是他的建議未被主流心理學接納。他本人也被視為心理學中的行為主義派。

1950年,美國芝加哥大學一次會議上正式提出行為科學這個概念。不僅有心理學,還有其它學科中與行為有關的內容,包括社會學,管理學,人類學等等。但涉及到實證研究,主要來自心理學。所以,那時候行為科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的綜合學科。當時行為科學教材裏主要是管理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內容。

這個時候的一些代表人物比如斯金納,心理學把他們當成行為主義心理學流派來介紹,他們則稱自己是行為科學家。

90年代以後行為科學衰退,心理學穩步發展,產生了很多新成果。現在,行為科學重新起步,卻變成管理學下面的一個學科,並且放棄了早期很多自然科學內容,變成人文社科類專業。而華生當時是把它作為自然科學提出來的。

今天,兩門學科之間有很多共同點,但是側重點不同。心理學也研究行為,但側重內心,比如認知。行為科學也研究內心活動,比如動機、態度,但最終歸結於行為。


誰跟你說心理學是行為科學來著?把他叫出來,讓她給你好好解釋下,世界上哪張嘴講過,心理學=行為科學?

知乎上有些問題提得就像個套。

喜歡把自己設定的答案放在他要問的問題裏,來讓人無法好好回答。

比如「為什麼說愛你的人永遠會把你放在第一位。」這樣的問中帶答,夾帶私貨的問題知乎應該把它屏蔽掉纔好。

再比如這個問題「為什麼說心理學是行為科學?」

你都說是行為科學了,那麼我倒要問問你為什麼這麼提問?

如果你真的不懂,應該這樣問:心理學究竟是行為科學,還是認知科學?

雖然這個問題還是有些明知故問,但好歹比直接指明心理學是行為科學式的提問要更有誠意。

所以,建議知乎,以後這樣的提問,統統滅掉。學會正確的提問後再來提問。以免給我盡推送這些不動腦子的問題。


因為心理是抽象的,但是行為是表象的。

兩者我覺得的是互相聯繫,不可分割。

心理通過行為方式來表現出來。

你如果讀過心理學著作的話,你應該可以看到,基本上很多的心理學效應都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

通過控制一定的變數,來觀看被實驗者的行為方式來剖析內在的心理因素。

因為人心是不可窺測的。

所以,通過研究行為來研究心理。

因此會存在上面這種說法。


心理學不是行為科學,這是犯了行為主義的錯誤


問題缺乏背景

知乎慣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不知道題主問題的背景,但是百度百科一下就能得出心理學大致公認的定義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實踐)性。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人工智慧,IQ,性格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誰說的?讓他出來對線……


因為需要通過行為證明,心理原本需要兩個人來證明


行為往往能反應一個人的心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