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權力轉到那些中下級武士出身的尊王攘夷派手裡了呢?之後還廢藩置縣,島津,土佐,肥前,長洲四藩的藩主不反對嗎?


島津久光:同意廢藩是不可能同意廢藩的,永遠都不可能同意廢藩的,可是想打又沒有軍隊打,搞政治又搞不過木戶西鄉大久保,只有靠秩祿公債才能維持得了生活的樣子。

皮完了,講講故事(並沒有皮完)

是這樣的,明治四年的某一天,木戶孝允在自己家搞了個飯局,請了長州藩的山縣有朋、井上馨、大山岩,以及薩摩藩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西鄉從道兄弟一起過來。喫完飯之後,木戶說:要版籍奉還,我話講完,誰贊成,誰反對。

那到底是誰給小五郎的這個勇氣呢?當然不是徐靜茹,哦不對是梁靜蕾,啊也不對是是是梁茹雲。

實在是因為這泡膿不挑它實在是熬不住了。

你也知道大家之所以要起來造反就是為了反清復明——纔怪,主要還是因為幕府搶了大家的錢和女人。

所以為了把錢和女人搶回來——哦不對,是為了尊王攘夷——一羣維新志士一起搞了大政奉還,打了戊辰戰爭,基本上軍費都是靠薩長兩藩出的,而參與戰爭的薩長兩軍也是功勞最大的,同時也是傷亡最多的。戰爭結束之後,軍費的帳得清了,倒幕軍也一起眼巴巴地等著朝廷給他們發撫恤和獎勵——但是錢從哪來呢?

這沒道理嘛!對不對?那些藩都是幕府封的,對於天皇一點功勞都沒有,卻坐擁大片土地劃地稱王,而為天皇拋頭顱灑熱血的倒幕軍卻連撫恤獎勵都發不出,怎麼講都講不通呀。正所謂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小丈夫不可一日無錢,現在又沒錢又沒權,難不成大家尊王攘夷全是為了興趣?

當然矛盾點還有很多,比如大隈重信提出要建立全國統一的政令的問題,比如山縣有朋希望實行鎮府制度,要求全國統一徵兵的問題,比如財政預算統一的問題,等等等等,都需要解決各藩這個攔路虎,但是到了明治4年這個節骨眼,導致藩政問題這泡濃不得不擠的,最後還是因為在7月6日負責大藏省的井上馨向木戶孝允和大久保利通提出:政府沒錢了,軍費撥不出去,您兩位看著辦吧。

所以井上、山縣和木戶這三個長州藩當家的就一起找上了大都督西鄉隆盛。西鄉當時管的就是軍隊這一塊,一直就在為薩軍龐大的撫恤費用感到頭疼,同時也感受到了幕藩制度的侷限性實在是弊大於利,於是在薩摩藩內意見就也取得了統一。

然後就有了開頭那一幕:明治4年7月9日木戶孝允在自家開了個小會,井上、山縣、木戶、西鄉隆盛和從道兩兄弟、大久保和大山岩7位薩長重臣全部支持廢藩置縣。接著又取得了代表公家、土佐和佐賀的三條実美、巖倉具視、板垣退助和大隈重信的同意,基本上廢藩置縣這個事就成了定案。

當然在座這些人都不是東郭先生。在向天皇奏請廢藩置縣的同時,早已安排了薩長土三藩的「親軍」完成動員在那備著,哪個藩敢跳出來作死,立馬派大軍鎮壓之。

但是,萬萬沒想到,廢藩置縣,竟然!很!順!利!

對於廢藩置縣這個事意見最大的,當屬上面吐槽的那位竊.久光侯了。這位老兄自命是維新功臣,對於要撤藩這種事怎麼可能樂意?所以他就憤然地回到家裡面關起門來——

咔!

嘭!

咣!

放了整整一晚上的煙花。

完了。

是的,沒了。

也難怪島津久光沒招。自小作為養子過繼給了分家重富島津家的島津久光並不是真正的薩摩藩主,只是上任藩主島津齊彬沒兒子,所以收養了他的兒子島津忠義作為繼承人,島津久光才作為後見掌管了藩務。而藩政實際上都是大久保利通在把持,而軍務則一直在西鄉隆盛手裡,現在西鄉和大久保說支持撤藩,連家都搬了去京都的島津久光能咋樣?啥都幹不了,只能放煙花出下氣了。

這據說是諸藩舊臣之中唯一一個公開表示不滿的記錄。

造成這個情況的最大原因當然是形勢比人強,明治政府既有印把子——大義名分又有刀把子——御親軍。反對的唯一下場就是被就地鎮壓。其次原因則是,自從江戶時代後期以來,因為經濟發展物價高漲再加上參勤交代和藩內的各種開銷,再加上幕末的戰爭開銷,其實各藩的財政都陷入了嚴重的赤字狀態,全部都債臺高築了。而廢藩置縣就等於把這些債務全部甩給了政府,還能獲取朝廷給予的「賞典祿」,雖然賞典祿的總數比不上原來藩裏的石高,但是也沒有藩物的巨大財政負擔,算起來也並不少多少。

所以在明治四年7月14日,明治天皇正式宣佈廢藩置縣的時候,奉召上京面聖的56個藩主全部樂意地甩了包袱,乖乖接受廢藩置縣。

順便給出廢藩置縣的賞典祿情況(來自日文WIKI)

主な授祿者

  • 10萬石…島津久光?忠義(鹿児島藩主)、毛利敬親?元徳(山口藩主)
  • 4萬石…山內豊信?豊範(高知藩主)
  • 3萬石…大村純煕(大村藩主)、真田幸民(松代藩主)、戸田氏共(大垣藩主)、島津忠寛(佐土原藩主)、池田慶徳(鳥取藩主)
  • 2萬5000石…毛利元徳(山口藩主)
  • 2萬3000石…藤堂高猷(津藩主)
  • 2萬石…鍋島直大(佐賀藩主)、池田章政(岡山藩主)、井伊直憲(彥根藩主)、毛利元敏(長府藩主)、佐竹義堯(久保田藩主)、松前修広(松前藩主)
  • 1萬5000石…大関増勤(黒羽藩主)、徳川慶勝?徳成(名古屋藩主)、前田慶寧(金沢藩主)、淺野長勲(広島藩主)、戸沢正実(新莊藩主)
  • 1萬石…戸田忠恕?忠友(宇都宮藩主)、秋元禮朝(館林藩主)、松平慶永?茂昭(福井藩主)、黒田長知(福岡藩主)、津軽承昭(弘前藩主)、榊原政敬(高田藩主)、六郷政鑑(本荘藩主)、有馬頼鹹(久留米藩主)
  • 8000石…毛利元蕃(徳山藩主)
  • 6000石…阿部正桓(福山藩主)
  • 5000石…三條実美(公卿)、巖倉具視(公卿)、山內豊信(高知藩)、小笠原忠忱(小倉藩主)、前田利同(富山藩主)、堀直明(須坂藩主)、立花鑑寛(柳河藩主)
  • 3500石…徳川昭武(水戸藩主)
  • 3000石…土井利恆(大野藩主)、松平忠禮(上田藩主)、松平光則(松本藩主)
  • 2000石…西郷隆盛(鹿児島藩士)
  • 1800石…大久保利通(鹿児島藩士)、木戸孝允(山口藩士)、広沢真臣(山口藩士)
  • 1500石…仁和寺宮嘉彰親王、中山忠能(公卿)、伊達宗城(宇和島藩主)、中御門経之(公卿)、大村益次郎(山口藩士)
  • 1200石…有棲川宮熾仁親王
  • 1000石…板垣退助(高知藩士)、小松帯刀(鹿児島藩士)、吉井友実(鹿児島藩士)、伊地知正治(鹿児島藩士)、巖下方平(鹿児島藩士)、後藤象二郎(高知藩士)、嵯峨実愛(公卿)、大原重徳(公卿)、東久世通禧(公卿)、生駒親敬(矢島藩主)
  • 800石…九條道孝(公卿)、澤宣嘉(公卿)、大山綱良(鹿児島藩士)、由利公正(福井藩士)
  • 700石…黒田清隆(鹿児島藩士)
  • 600石…山県有朋(山口藩士)、前原一誠(山口藩士)、山田顕義(山口藩士)、醍醐忠敬(公卿)
  • 500石…成瀬正肥(犬山藩主)
  • 450石…木梨精一郎(山口藩士)、寺島秋介(山口藩士)、河田佐久馬(鳥取藩士)、渡辺清(大村藩士)、前山精一郎(佐賀藩士)
  • 400石…福岡孝弟(高知藩士)
  • 300石…西園寺公望(公卿)、四條隆謌(公卿)、柳原前光(公卿)、西郷従道(鹿児島藩士)、巖倉具定(公卿)、北郷久信(薩摩藩士)
  • 250石…清水谷公考(公卿)、桂太郎(山口藩士)
  • 200石…桐野利秋(鹿児島藩士)、巖村高俊(高知藩士)、船越衛(広島藩士)、四條隆平(公卿)、澤為量(公卿)、橋本実梁(公卿)、久我通久(公卿)、西四辻公業(公卿)、壬生基修(公卿)、鷲尾隆聚(公卿)、巖倉具経(公卿)
  • 150石…中牟田倉之助(佐賀藩士)、曾我祐準(柳河藩士)、山地元治(高知藩士)
  • 100石…土方久元(高知藩士)、江藤新平(佐賀藩士)、島義勇(佐賀藩士)、大原重実(公卿)、萬裏小路通房(公卿)、穂波経度(公卿)
  • 80石…谷干城(高知藩士)
  • 80石…前田正之(十津川郷士)
  • 50石…烏丸光徳(公卿)、平松時厚(公卿)、五條為栄(公卿)
  • 35石…青山朗(名古屋藩士)
  • 20石…津崎矩子(公卿家來)
  • 10石…村口村吉(佐賀藩士)
  • 8石…別府晉介(鹿児島藩士)、池上四郎(鹿児島藩士)、篠原國幹(鹿児島藩士)、高城七之丞(鹿児島藩士)

賞典金

  • 5000両…松平忠和(島原藩主)、鍋島直虎(小城藩主)、松平乗謨(田野口藩主)、牧野貞寧(笠間藩主)、大田原一清(大田原藩主)
  • 3000両…細川護久(熊本藩主)、松浦詮(平戸藩主)
  • 2000両…蜂須賀茂韶(徳島藩主)、松平定法(今治藩主)、奧平昌邁(中津藩主)、柳沢保申(郡山藩主)、戸田氏良(大垣新田藩主)、井伊直安(與板藩主)、堀之美(椎谷藩主) 、內藤頼直(高遠藩主)、佐竹義理(巖崎藩主)、有馬氏弘(吹上藩主)、鳥居忠文(壬生藩主)、本堂親久(志築藩主)


大戰之前難道便掌權嗎?不是的。

薩摩當時實際代理藩主事務的島津久光事實上更傾向於公武合體派,在王政復古前夕還在搖擺;但無奈西鄉已經掌握了藩裏軍政大權。

毛利敬親則在高杉晉作兵變後放權於攘夷派,其中不乏以他們作為白手套的心思:功成則毛利家便飛黃騰達;兵敗便還有推卸責任於攘夷派的餘地。

但最重要的是,薩長土甚至全國諸藩財政均面臨赤字已久,若還是拘泥於一藩則債務未必能還清;索性把爛攤子扔給新政府,自己捲了錢當財閥。由地主到資本家,仍不失上人之位


謝邀

我個人覺得有這幾點原因

首先,明治政府的高層裏都是長州薩摩的人,換言之,政府高管像大久保,伊藤,井上,木戶等不是長州就是薩摩的,可以說內閣還是以四強藩人員為主。藩主也表示支持,只是因為藩主的政治水平等都不及他們,而新政府急需人才,藩主們也未必能掌管新政府內政外交,出於實用性還是啟用了他們的藩士。

其次,本著尊王的旗號,只要天皇掌握了大權,其他都無所謂,這就是為什麼強藩無所謂誰主持,只要天皇親政就行。

俗話說,長州出相,薩摩出將。藩主直接給養老金在家裡養養老,臟活兒累活全給別人幹,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結果。至於島津,毛利等人目標達到了,沒有想過繼續執政這樣的結果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簡單,因為藩政旁落是早於戊辰戰爭的。

而主導戊辰戰爭的,是四強藩中的倒幕派,而不是藩主們。


薩長舊軍人搖身一變都成了新政府裏的高官了啊,至於藩主,紛紛成了大企業家,真金白銀拿著不爽嗎?生活水平不一定比當藩主的時候差好伐


主導四藩藩政的人 早在戊辰戰爭之前就不是四藩藩主了 不過四藩家族也不虧 他們美滋滋的賴掉了債務 還混成了財閥 學者之類的


「長州藩的PY交易」

山縣有朋坐鎮的陸軍省把公款借給御用商人山城屋和助還有三谷三九郎,井上馨不僅幫助陸軍省解決這件事,還給低價把秋田縣尾去澤銅礦賣給了長州藩的商人岡田平藏,肥前藩的司法卿江藤新平命人追查這些事情。後來肥前藩的江藤提出了一份司法改革預算,同時肥前藩的文部卿大木橋任也提出了學制改革的預算,都被井上以財政緊張大幅削減預算,然後山縣有朋的預算完全同意。

井上馨和江戶日本橋三井家PY關係,就是公開的祕密,沒有匯兌十人組這種級別的財閥在背後支持,還能有明治維新?不然西南戰爭的士族怎麼被平定?為啥江藤新平要搞佐賀之亂?薩摩藩的西鄉從道為啥要出兵臺灣?這都是權力鬥爭的陰毛啊!下克上就是背後這羣大佬們搞權力鬥爭的體現......


簡而言之,四強藩不是一強藩,所以纔可操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