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首先厂商肯定还是选择价格或边际收益(MR)等于长期边际成本LRMC的产量来最大化经济利润,即满足P(MR)=LRMC。于此同时,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经济利润为0,否则达不到均衡,会有企业进出市场。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唯一的可能的产量一定满足LRMC和长期总成本线LRATC的交点,即P=LRMC=LRATC。因为其他产量下,要么有Profit 要么有Loss,无法达到均衡。这个点也是长期总成本线的最低点LRATCmin。如下图所示价格变到LMC和LAC的交点处,利润最大化时,利润为0。

所以楼上给出的答案是对的。 但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LRATC的形状是怎样的,或者说规模经济效应EOS,是不是在很小的规模下就没有了,转而变成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规模经济不变),这里面要当一把灵魂画手了。如果是下图上面那张情况的行业,则P=LRMC=LRATCmin的条件可以满足;而如果恰巧LRATC的形状是最下面那幅图的样子,由于完全竞争限制每个企业的规模,则P=LRMC=LRATCmin的条件无法满足,这个条件需要企业在较大规模下才能实现。


P=LACmin




尝试根据高鸿业第七版教材的P169页下面脚注部分给予回答:

不存在!

原理如下:

注意五角星的位置了吗?这里供给变化的原因是短期供给函数右移,是因为厂商进入行业而不是因为单个厂商的供给量增加。

短期内厂商数量是固定的,一旦需求增加了只能每个厂商都使劲儿生产,导致每个厂商的产量都上升,而长期不一样,进来的厂商你不知道有多少,原来的厂商生产数量可能不变,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比如原来需求100,10个厂商每个厂商供给10现在需求200,

(1)进来1个厂商,每个厂商供给200/11大于10

(2)进来10个厂商每个供给10等于10

(3)进来190个厂商每个厂商供给1小于10

反正只要进来厂商,行业供给量肯定是增加的,因为总需求增加了所以行业供给要达到均衡也只能增加。

这就导致了不存在一个具体的P和Q对应的关系。

由此可知,长期厂商供给曲线是不存在的,不是什么LMC大于LAC。


更新:后来又在知网上看到了一个结论是右下方倾斜……好复杂啊


误人子弟了,我也不会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