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圈的內卷化體現在三方面:論文發表,教職獲得,科研壓力。這三方面都表現出僧多粥少的局面,以至於同行傾軋,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學者為了發表,不得不找關係;為了教職,不得不拉幫結派;為了科研壓力,不得不屈從權力。學者如果沒有適度寬鬆的科研環境,只能疲於奔命,卻難有創新。一些人開始嘗試修改評價體系來打破內卷化,但談何容易!


文科生真能造詞: 就是競爭壓力大,非要造出一個內卷。

話說現在什麼領域競爭壓力不大?資源就那麼有限,人人都想往上爬做人上人,可能嗎?

西方不內卷?是因為都佛系愚民教育了好嘛。


現有的獎評體系用不同級別的帽子和牌子人為地分出來三六九等,雖然出發點是為了提高科研積極性,但是在效果上,害得科研的目的本末倒置了。比如國內某些重點基金,本來是提供一筆科研經費做研究,結果現在更看重拿到基金的榮譽,至於經費和課題反而不是那麼關心。

本來挺簡單的做學術,變成了不停寫材料拉項目搞評獎的集體選秀。為了充實申報材料不斷灌水文章,為了上位不停地參加各種會議拉關係。害得大家都為此忙的團團轉,累得都沒時間好好做科研了。真正幹活的,大概只能是拿著低微助學金又沒得到足夠指導的碩士和博士生們了。

經費資源的蛋糕就這麼大,一起擠破頭去搶,或者約定換一個輕鬆的玩法,並不會對結果有太大的改變,甚至可能讓更多高水平人才和成果脫穎而出

好比電影院裏,前排一個人站起來了,害得全場人跟著站起來,電影沒看舒服,先把腿累酸了。


這個問題太沉重,三言兩語說不清楚,簡單說點本質~

學術圈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出現內卷化絕不僅僅表現在個別方面(如問題所說的論文發表,教職獲得,科研壓力三個反面),其根源是結構性的…

坦率講,國內學術圈在幾乎所有環節上都是問題深重,從人員構成講,源遠流長的留校傳統就是造成學術墮落的一大根源。在一個根深蒂固的人情社會,幾十年的留校陋習必定造成山頭林立、圈子橫行。這是具備理性意識的讀書人本應知道的常識,卻偏偏被眾人裝瘋賣傻,玩得不亦樂乎。如此一來,圈內的自然雞犬昇天,圈外的則想方設法削尖腦袋加入,否則只能自嘆命賤。除了一些邊緣人士發出微弱呼聲或幾個受益者假惺惺放些良心馬後炮之外,沒人想要改變或者也沒人敢想。這種玩法當然好處多多,看似桃李滿天下,徒子徒孫遍地,實際上卻是近親繁殖,一代不如一代。箇中原因很簡單,在尊崇權威的教育傳統中,學生超過老師不僅很難,而且相當危險……

學術成果同樣扯淡,所謂權威期刊、核心論文大都是水貨遍地、垃圾泛濫、剽竊猖獗。如有人持反對意見,建議多讀讀國外論文,比較一下真正學術研究應該達到什麼專業水準……

科研壓力方面,學術外人情人為因素太多,造成因果倒置、本末不分,最後成果不是質量大打折扣,就是性質不倫不類。現實之下,大家只能忍辱負重,祈禱重壓之下免成烈士……

學術管理更加奇葩,一幫鄙視學術、一竅不通的行政官僚負責評估教學科研和職稱考覈,帕金森定律之下,什麼樣的平庸成果和馬屁學者能夠脫穎而出可想而知……

基於上述以及更多未提及的因素,學術圈內卷化早已註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只是泡沫尚未破滅。至於這種歲月靜好的日子還能持續多久,「渾元形意太極掌門人」馬保國大師最有發言權,已經警告「耗子尾汁」了……


都去搞政治了,有幾個真正搞學術的啊,拿到科研經費就ok,你跟我的學術意見不統一,那我就要搞你,就這種風氣,能維持內卷化就不錯了


如果單純只是學術方面的內卷,純粹比拼科研實力的話我覺得倒是利大於弊,屬於良性競爭。對於任何職業,我認為都應該是誰業務水平高誰上。然而國內科研圈的內卷往往主要表現為政治鬥爭,很多情況下和科研本身關係不大。


我是靠著心理學符號學以及語言學的相關哲學邏輯推理在百度貼吧斷斷續續花了幾年時間推出來的內卷這個概念

並不是通過內卷這個詞或某個社會學現象瞭解到的內卷概念。

因此我知道內卷這個詞大概涉及了哪些概念方向跟看待問題的角度。

人文社科為主理工為輔。

期間被封了兩個10年以上的賬號。

我推理出了一個跟內卷這個術語直接相關的語言學角度。

然後一搜就搜到了相關概念的提出者。


內卷守恆定律:內卷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從一個地域轉移到另一個地域。


以下僅為個人意見,如果有疏漏還請見諒。簡單點說:

1.除頂尖雙一流大學外加強學生就業導向。

2.碩博縮招,錄取的碩博由各學院依照學院發展方向的主要研究課題按學生能力和興趣分配。

3.對碩博的畢業指標重新進行評估,比如允許博士生以共同一作文章做為博士期間學術成果,鼓勵碩博進行多學科交叉合作研究。對於傳統工程方向例如機械專業,放寬文章要求,以產學研多指標進行評估。

4.碩博由學術委員會統一管理,削弱各導師自身的權力。

5.學術委員會建立學術誠信檔案,將重要實驗數據歸檔保密管理。

6.最重要的也是無可奈何的一點,經濟繁榮向好,就業市場樂觀活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