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應用商店評價應用還要下載過才能評論,為什麼豆瓣的影評沒有類似的限制條件呢?


因為改分騙贊太噁心人了。

豆瓣說:「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所以網友自由地批評了一下而已。

補幾張截圖,大家可以自己判斷。


本來打的四星,深思熟慮後,決定改成一星。的確是app里程碑之作,但從橫向比較看缺陷很多。 APP封面為什麼是綠色?還能更土更兒戲一點嗎?好的APP應該首先承認綠色會讓人聯想到不好的東西,並跳出用戶的視角去看待用戶與APP的關係,而不是一頭扎入故作驚語與強行解釋中自作聰明自我感動,被吹到不行的客觀性如同阿北掄圓了膀子朝用戶臉上砸各種屎尿屁,富有存在感但散發惡臭。有人說作為中國第一個硬影評APP,不要跟IMDb比,只想說這下載量已經超越大多數外國APP了,憑啥不能和人家比?所以評價豆瓣很簡單,你把APP所有開發人員換成美國人,然後再想想自己願意打幾星。


我就是打一星的喫瓜羣眾之一。畢竟「要允許一星的存在」嘛!

我也算是豆瓣多年老用戶,記錄了500觀影評論,參加過不少活動,但豆瓣近年來的表現真是越來越讓人失望。

只有冷門電影/非院線電影/老片的還比較有參考價值。其他新上映的但凡稍微熱門點的片子,評分區都烏煙瘴氣。熱門評論不是以質量或贊數排序,而是根據熱度或公關,也因此出現了高分電影首頁全是差評的「奇觀」!

昨天跟朋友吐槽到這個話題,她作為曾與豆瓣合作過的「客戶」,表示豆瓣跟某乎某殼也都差不多 ,並且收錢辦事的售後服務還是做的很好的,比起某度的店大欺客兩頭宰要厚道多了……

開公司要恰飯,能理解。但喫的還得聰明低調點,風口浪尖上逆勢而為,是要被人民羣眾的汪洋大海吞沒的。


明眼人都明白是其他幾個片子沒掙到錢瞭然後集體黑豆瓣APP的,智熄了。

猜測前因後果應該是如下:開始流浪地球排片倒數第二對幾個資本公司沒有威脅,現在流浪地球靠口碑和硬實力領跑搶了票房和排片讓幾個資本公司後怕賺不到錢,於是尬黑流浪地球硬塞理由差評,甚至不惜花大錢收買好評轉差評。

這背後可能是各資本混戰的結果,前期本就是互相大亂鬥,現在因為突然殺出共同的敵人就共同打擊。

我一直認為豆瓣評分的置信水平是比較高的,也一直在豆瓣打自己認為合適的分數,儘可能不看所謂的高關注大V 的評價。

希望豆瓣是真正喜歡電影的人的交流區,而不是資本市場混戰的前線。


我賊討厭吳京。

我發現豆瓣里居然有他。

所以豆瓣差評一星不解釋。

有毛病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