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从硬体来说,我只能说AMD的显卡还是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的。

以AN两家的卡对比一下规格:

  • Radeon VII:7nm工艺,13.2B晶体管,3840sp,1400~1750MHz,功耗300W;
  • 1080 Ti:16nm工艺,13B晶体管,3584sp,1480~1582MHz,功耗250W;
  • RTX 2080:12nm工艺,13.6B晶体管,2944sp,1515~1710MHz,功耗215W;
  • TITAN RTX:12nm工艺,18.6B晶体管,4608sp,1350~1770MHz,功耗280W。

看出来什么了么?R7制程更先进,但和2080比,晶体管数量相近,功耗却高了将近40%;和TT RTX相比,功耗稍高,晶体管数量只有70%。就算和N家上一代的1080Ti相比,制程提升了两代,晶体管数量和SP数量都很相近,功耗高了20%。所以,R7的功耗浪费是非常严重的。


抛开R7,关注看一下1080 Ti和RTX 2080的规格对比[1][2],可以发现2080只有82%的SP数量,频率稍高(Boost高8%),算下来理论Boost性能只有1080Ti的88%,但实际性能却是比1080 Ti略强的。这些性能的提升,来自于Turing更精细的线程调度:Pascal每个SM 128sp, 1080Ti 3584sp分为28个SM;Turing每个SM 64sp,2080的2944sp分为46个SM。每个SM内部,Pascal只有2个Warp,Turing细分为4个Warp,换句话说,作为最小线程调度单元的Warp,Turing只有16sp,只有Pascal 64sp的1/4。

Turing单个SM

Pascal单个SM

更精细的线程调度,自然可以更精细的控制功耗。假设64sp的时候,有20个sp空载,Pascal只能两个Warp都最高频率运行,Turing就可以三个Warp高频运行,另外一个低频节约功耗。反过来,在整张显卡功耗限定的前提下,节约出来的功耗可以允许更多的Warp全速运行,或者运行在更高的频率。

Turing还有更灵活的L1分配、更大的L1大小以及更高的L1带宽:Turing是每个SM 96KB L1+shared memory,两个SM是192KB比Pascal的24KB×2+96KB大;L1和shared memory可以灵活的按照1:2或者2:1分配。除了L1以外,Turing的寄存器文件、L2也是比Pascal更大的。这些改进使得Turing因为等待指令/数据导致线程空载的几率更低。

此外,Turing内存Int32和FP32分开并行,可以分别同时处理线程中的大量浮点计算指令中间杂的整数指令(例如地址计算、数据存取等)而无需停顿等待。


第一代GCN架构

R7的GCN 5th具体架构变成什么样不清楚,没找到更多的公开资料,早期(都早到2011年了)的GCN[3]也是每个CU 64SP,分四组,这个跟Turing是一致的;其它细节方面,L1/L2容量小点。虽然每代GCN都说优化功耗,但这个我真没看出来哪优化了……很明显的是,到了这一代,功耗控制方面的表现真的落后N家太多了。

之所以说有希望,是从Ryzen的表现来看,A家优化功耗的能力应该还是有的,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显卡用上就是了。只要功耗降下来了,继续往上堆核对显卡来说再简单不过了,现在R7已经达到PCI-e限制的300W,7nm过小的晶元面积给散热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优化架构估计不会再有更高规格的型号了。


最后,实际性能表现,多家网站的测试结果,R7比RTX 2080和1080 Ti在不同游戏中各有胜负,综合算的话可以认为属于同一水平,高解析度下略差。这里贴一下评测游戏数量比较多的TechSpot 2K解析度评测结果[4]

参考

  1. ^Pascal Architecture Whitepaper | NVIDIA https://www.nvidia.com/object/pascal-architecture-whitepaper.html
  2. ^NVIDIA Turing Architecture White Paper https://www.nvidia.com/content/dam/en-zz/Solutions/design-visualization/technologies/turing-architecture/NVIDIA-Turing-Architecture-Whitepaper.pdf
  3. ^AMDs Graphics Core Next Preview: AMDs New GPU, Architected For Compute https://www.anandtech.com/show/4455/amds-graphics-core-next-preview-amd-architects-for-compute
  4. ^AMD Radeon VII Mega Benchmark - TechSpot https://www.techspot.com/review/1791-amd-radeon-vii-mega-benchmark/


至少跟NV硬钢高端旗舰目前来看很渺茫,除非GPU MCM成真。

大家要明白一个事实,单靠著个人显卡市场是撑不起高端旗舰GPU的研发的,2080ti TU102如果只卖给玩家,不卖5W元老黄是要亏到姥姥家的,玩家能1W买到2080ti,是因为这个核心的大部分成本在卖5W的专业卡上回收了。

跟NV早年就布局了专业市场不同,AMD在专业市场的开拓不很成功,在CUDA已经成为很多领域事实标准的当下,AMD能插足的地方著实是不多,所以AMD这两年已经算是半放弃高端GPU的研发了。

不过话说回来,GCN一个7年的老架构,从诞生之初就因为母公司主业衰败而无钱改进,前5年苟延残喘都还能跟对手打个有来有回,也就这两年开始彻底无力高端了。

随著CPU业务的崛起,公司资金充裕,GPU业务拿回中端的竞争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怎么说呢?

只算PC平台。

AMD在显卡领域里只有一个对手。

就像AMD在cpu领域里也只有一个对手一样。

你的问题就好像是京东有希望吗?

一样的。

AMD目前在主机平台独占,得益于良好的优化能力,主机平台的显卡要比PC同游戏流畅的多。但显卡现在己经不是单纯的显卡了,显卡在攻击更多的领域,甚至开始想要挣脱中央处理器,起码是平起平坐了。

nv在局大数据运算、人工智慧、VR深度模拟

当然,AMD也在做,鉴于AMD较弱的开发实力。。观望吧。

但就目前你所在看的PC领域,随著主机游戏复苏,steam大作逐渐渗透,网游占比逐渐降低的情况下,会有好转。

AMD的财务状况转正加7nm正式上线,现在就等新架构了。

不要著急,AMD不只是有希望这么简单。

不要不把老二当人。


谢谢邀请!

以下都是个人想法,有什么问题欢迎评论区友好评论

利益相关:A粉(看我ID)

写完后发现,我写得很乱,将就一点看吧(逃)

2019/2/10更新 有人爆料NAVI下一代将脱离GCN

--------分割线----------

肯定有希望啦,AMD全球首发7nm显卡,虽然说没有光追,功耗也没降。不过性能能追RTX2080已经很好了。

AMD在CORE出来之后,RYZEN出来之前财政都不好,卖大楼卖GF。这时能勉强撑住都很好了,做的产品都只是苟活著。CPU被英特尔压著,GPU被英伟达压著。AMD急需改变,把金坷垃(Jim Keller)请了回来,带领团队研发出了锐龙RYZEN,才在CPU市场把市场份额抢了回来,而且取得不错的口碑,财政收入大大改善。如果AMD不研发RYZEN,把资金投入到GPU,有一个类似Jim Keller的架构师大神,我想GPU方面不会现在那么差。

现在这代GPU,无论是北极星还是织女星都是属于GCN架构魔改,GCN架构起源于HD7970,至今应该是第五代GCN架构了,一个大架构用那么久,肯定会过时,所以说Radeon VII提升大,基本上是7nm的功劳,把料堆起来,靠7nm降一下功耗(虽然说与VEGA 56/64差不多),就完事了。(此段存疑,仅为个人猜测,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那么AMD的显卡会有希望吗?

以A粉角度说:有! 去看看B站 半岛的风车 的AMD兴衰异闻录 ,可以了解到,AMD的创业故事就是一个励志史。

以普通消费者角度说:有! 谁都不想英伟达一家独大,谁都想买到便宜性能又高的显卡,谁都不希望AMD倒闭(倒闭了英伟达就被反垄断拆分了)

另外RTG(Radeon Technology Group)的负责人Raja辞职了,他带领RTG研发了北极星和织女星,这两个产品说成功也是成功,说失败也是失败。据说仙后座也是Raja一手带领,不过织女星那样的表现,有点令人害怕,仙后座不知道会不会好一点。希望仙后座能带来惊喜。

(NAVI据说是GCN 6代,不过VEGA把GCN魔改了70%,按道理NAVI会改更多吧?那就不属于GCN了吧)

-----分割线------

Jim Keller是谁?

(以下内容来自网路,侵删)

他的辉煌生涯起步于DEC,1990年代在DEC Alpha处理器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98年,他加入AMD,研发了Athlon K7处理器,带领K8项目,击败Intel的64位安腾晶元,使得AMD第一次在利润丰厚的伺服器晶元领域站稳了脚跟。

1999年互联网泡沫膨胀的时候,他加入创业公司SiByte,后者在2000年被博通以20亿美元收购。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这笔交易大大贬值,博通自身的飞速发展也陷入停滞。

2004年,Keller转投专注研发移动处理器的创业公司P.A. Semi,担任首席工程师,后在2008年初去了苹果。

苹果也收购了P.A. Semi的团队,继续为iPhone开发A系列处理器。这是史蒂夫·乔布斯摆脱依赖晶元制造商战略的一部分,效果显著,为苹果节省了几十亿美元。

2012年,Keller预感到变革即将来临,PC处理器的发展正在减缓。他重新加入了AMD,带领开发新的微架构,代号「Zen」。AMD 2017年发布了第一款基于Zen的晶元,多年来第一次从Intel那里快速攫取份额。

2015年,Keller再次离开AMD,加入特斯拉,为公司的电动汽车开发自动驾驶工程技术。(显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厌倦了花钱买NVIDIA的AI晶元。)

而现在,这位著名的处理器架构师终于加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处理器制造商Intel。

-------分割线--------

AMD YES就是了

-------分割线--------

欢迎A粉,I粉,N粉来讨论,各路黑,各路炮请自行离开

这图没有恶意,娱乐一下罢了


我来说一下我做的GPGPU方面吧

AMD的显卡在好的驱动和好的演算法的情况下,战斗能力是很强的

拿580来说,2304核心的580算矩阵乘法可以达到理论的6T(使用平台winserver 2019 dx 12.0)

我使用的是win提供的C++ AMP 技术,在cpu相同的情况下(测试均使用RyZen 1700)

计算 4096X4096的矩阵乘法时

580的计算时间为158 毫秒

1080ti 的计算时间为 106毫秒

和其理论计算能力 6 T和10T相近

在优化恰当时,AMD的计算能力是有优势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