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您過去應該是幫助過對方的,但對方最初應該是利用您,才會說出這種話。但對方能說出這麼殘忍的話,本身就不值得留戀,也不必心存幻想了。放過自己比較好,給自己留點自尊。凡事真不見得他不幫,這事就過去不了。凡事上天自有裁判,如果過去幫助了他,那就當做一個幫了一個陌生人吧。這種人以後可以斷舍離了,遠離小人本身就是一種養生,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不要試圖解釋和表達自己任何價值,友善地告辭然後轉身走掉——已經輸了氣勢,不要再輸了自尊。


你就有禮貌的不卑不亢的回應他說:明白理解,知道你的難處,就不麻煩您了!說完,就轉身離開吧。

雖然不清楚你們之間具體發生過什麼,但單純從求助這件事情上來講,老話說的好:上山打虎易,開口求人難。現實中的相互幫助往往都是建立在雙方的利益交換基礎之上的。助人為樂是美德,但別人也沒有幫助你的義務。除了自己的至親和有限的真朋友之外,幾乎沒有人會去毫無索取的去幫助你。

俗話說:山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每個人的價值是留給能夠發現的人的,他現在沒能發現你的利用價值,不代表以後就沒有,也並不代表其他人發現不了。遇到難處了,尋求他人的幫助是對的,開口碰壁更是常有的事,同時也能讓你認清哪些纔是真正的朋友,再試試去找那些能真正幫助你的人去吧!

我曾經因為剛入職,錢途不明,缺少資金,但又需要買房,我那時是找完銀行,就找親戚和朋友,碰了不知多少鼻灰。令我沒想到的是一位遠房表親雪中送炭。現在我把她當自己的至親來對待和照顧,所以,對那些能在你困境中給予你幫助的人,就是貴人,一定要知恩圖報。誠然,對那些沒能幫助你的人,也不要過多抱怨,不說以德抱怨,也要淡然處之。


看他的利用價值,是不是要爭取的,爭取到的價值是否大於爭取過程的付出。

如果你依然需要他,那你就要理解他的需求是什麼,並以你獲得幫助前所能支付的預付代價為籌碼和他談。很多人習慣性的認為要將以後我會怎麼怎麼做做為籌碼,這真的十分的不理智,因為你這是空手套白狼,並且是明目張膽的空手套白狼。你用一下龐氏騙局都更有用。


非常感謝您的邀請,首先我遇到這樣的情況的話,我會跟他說,那不好意思打擾您了。

人們所說的各種雞湯文以及提供利益價值相對等是正確的,那麼對於我個人來說,我曾經遇到過跟對方等級極其不對稱,但是對方還交給我一些東西和告我一些行情。

分享一下自己是怎麼做的,首先你要明白向他人展示價值不一定是各方面的,對等有一種方式叫做情感價值,比如說我是做一個b2b行業的銷售,我在見客戶的時候,手裡都會拿著一個可以寫字的筆記本子,跟客戶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客戶說的一些專門,或者是對於行業的話語,我會全部記錄下來,時不時的去詢問客戶,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該怎麼做?話會讓客戶感覺到尊重,最主要的是你想想如果你在講話的時候,旁邊坐著一個比你年輕不少,對你來說基本上提供不了社會資源和金錢資源的人,但是他可以滿足你的情感需求,讓你覺得說的每一句話像領導說話一樣被記錄下來。

什麼樣的感覺呢?所以我認為如果下次遇到這樣情況,你有求於別人的時候,盡量要學會花式夸人,比如說他之前怎麼樣去幫助過你或者他有哪些氣質和性格特別特別的吸引你給別人捧一個高帽或者讓別人知道,上的優點只有你能夠發覺你能夠懂他,滿足他的情感需求,即使我提供不了更多的經濟以及社會地位的話,他也願意去告訴你一些東西,所以說幫助別人的本質其實是利益交換,但是當我們滿足不了別的層次的話,其實情感互換交流也是很不錯的。看你願不願意去誇別人,記住別人和傾聽別人了。


人與人交往,幾種層次

1: 價值交換層次。這是商業社會的本質。相互之間的合作,一定是因為對方能夠提供價值,否則,沒有合作的必要。陌生人,純工作之間交往是這個層次。

2: 價值+情感層次。但價值仍是主導,情感則是為了增加雙方的互信,減少大家長期合作的博弈成本。這個時候,價值沒有了,情感作為附屬品,自然也很容易消退。一般朋友交往是這個層次。

3: 純情感層次。可以為了情感,犧牲對對方的「價值」要求。又或者說,是對方提供了除「物質價值」之外的「情感價值」。

從你的描述看,你對他的態度是第3層次,而對方最多把你看做第2層次。

建議:調整自己對關係的定位。並由此認清一個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