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和漢語積累科舉和全民訓練

偶然性


歷史原因不複雜,就那麼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條就能寫清楚。今天沒工夫答,以後看心情吧。

不過可以簡單說一點咯:時代需要唄。

就跟現在我們的時代出現了那麼多傑出的商人一樣,喬布斯、馬雲等等,如雷貫耳的。

我們的時代也有許多傑出的詩人,真的很傑出。只是你壓根不知道罷了。

這就是時代唄。


很好的問題。換個角度表述的話,可以說為什麼唐以前或唐以後都沒有傑出詩人集中、大量湧現,偏偏是在唐朝詩人燦若星辰。建議從中國文學史中尋找答案。魏晉以前詩歌多來自民間,作者多佚名;魏晉以後,文人詩歌創作漸成規模,漫長的南北朝時期,詩歌無論在題材廣度還是聲韻格律方面都取得了深遠的發展,為唐代詩歌的全面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代經濟繁榮、軍力強盛、文化昌明;唐朝廣闊的疆域、頻繁的對外交流、盛極而衰的歷史、殘酷的內外戰爭等都有助於為詩人提供豐富的創作素材;唐代科舉制,為寒門入仕開闢了通道,也使得詩歌創作的取材更貼近廣闊社會,以詩賦取士的制度,極大鼓勵了文人們的詩歌創作;唐人在前人基礎上在詩歌創造的內容和形式方面都做了深入探索,留給後世大量令人耳熟能詳的著名詩篇,以致後世認為詩已被唐人寫盡。正因如此,宋代詩人另闢蹊徑,投入到詞的創作中去,詞別名「詩餘」,這一別稱聽起來似有些無奈,很多宋詞中可以明顯看出隱括唐詩的痕跡。唐以後,詩歌創造的數量並不少,陸遊一生寫詩近萬首,乾隆帝一生寫詩四萬多首,但都難以像唐代詩作有如此深遠的傳播範圍和影響力。


按我自己的理解簡單答一下吧,很膚淺的理解。詩詞之所以有韻,有格律,是因為詩詞本來是可以唱的。王之渙王昌齡高適旗亭賭詩,還有「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都說明瞭這一點。說句玩笑話,那時候的詩詞相當於現在的流行歌曲的歌詞。詩詞其特有的形式,又是很好的抒發自己的情感的載體,而文人們的文字功底賦予了這種文體更高的藝術性。加上唐宋科舉考試有詩賦的內容,作詩填詞更是讀書人的必修課。詩詞有了羣眾基礎,又有文人們對其藝術性的升華,便不難理解為什麼歷史上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傑出的詩詞以及作者。其實從有了詩詞這樣的藝術形式後,每個朝代都有傑出的作者和作品,現在說詩在唐朝發展至巔峯,詞於宋朝發展至巔峯,是說的整體而言精品大量出現在那個時期,而不是說其他時期的詩詞作品不好。另外,唐朝幾乎把所有能抒發的感情,能運用的文字藝術都在詩這個形式下都表達過了,宋詩肯定難以逾越唐詩這個高峯。而詞長短句兼有,在格式上比詩自由,而音律十分嚴格,對於文人墨客來說,填詞也十分「有範兒」,不低於寫詩;詞的音樂性更強,傳唱方便,對於人民羣眾來說也是很樂於接受的,詞在宋朝的成就超過宋代的詩也就理所當然了。同理,唐宋以後很難再現當時詩詞的氣象了。但是一直都不缺優秀作品和作者。
國家不幸,詩家幸?


唐代,因為風氣較為開放,加上科舉制還不完善,有「終南捷徑」這一說。所以讀書人的出路很多,加上自由散漫的風氣,詩歌自然而然就冒頭了。

宋代,重文輕武。

明清,科舉制完善,讀書人困在八股文裏出不來,所以詩人自然就少。

個人見解。


因為唐宋時期,社會安定,戰爭減少,科舉制度的改革,對文化的重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