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咯我網上看見咖啡師培訓學校,他們得教程都是幾天得價錢也貴,感覺學習不到什麼東西,請問那些在這些學校學習過的人你們有學習到什麼東西嘛?


三線城市開店足夠了,二線要看是哪個地方了。

如果要問我,為什麼要接受專業咖啡課程的培訓?

任何系統的建立,實則是學習方法的形成。因此單純用練習的時間來重複沒有經過思考和消化的行為,效率是相當低的,甚至有誤導之嫌。

培訓體系,可以給咖啡職業人員咖啡館或者咖啡愛好者量身定做一些合適的培訓課,並通過培訓課養成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思考習慣和引導性的練習。

專業的咖啡師是如何煉成的?

    第一步:建立基本感官,學會感官分析(杯測師)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人的基本感官器官(味覺 嗅覺觸覺 視覺 聽覺)作為測量工具,去描述以及評價咖啡。比如你聞到了咖啡中有花香,那這杯咖啡從嗅覺角度比較不錯,你可以評價它是一杯具有花香的咖啡。要具備評價咖啡的能力,我們需要通過課堂的培訓與練習,經過課程比如半天或者一天嗅覺的訓練及老師的矯正,你會接觸到非常多款的豆子,最後你才能擁有這把評價咖啡的「尺子」,去迅速的區分咖啡中所存在的積極味道與消極味道。    然而,沒有系統學習或者受到感官校正的咖啡師或者沖煮師,他是很難正確地去描述咖啡並發覺使得咖啡口味變消極的原因。如此,無論製作濃縮咖啡或者手沖咖啡,沒有以上的感官器官對咖啡的判斷,所謂的沖泡時間、比例手法就會變得蒼白無力,因為根本區分不出什麼是好咖啡,什麼是有問題的咖啡。  

  補充:感官就是測量工具,並且要讓它變得精準。

    相關課程:SCA 杯測課程 CUPPING     第二步:學習咖啡研磨與萃取的理論以及部分實操    沖煮、沖泡咖啡簡單來說就是「豆子磨碎後用水沖泡」,所以一切的沖泡方式都是以研磨萃取為基礎的,意式濃縮機亦是,手沖亦是。再通俗上來講,你選擇把咖啡熟豆敲碎了,放在你煲粥的鍋裏用水燒開,並撈去渣後飲用。還是用專門快速萃取咖啡的「咖啡館常見機器」去把咖啡裡面的液體萃取出來。無論你用哪種方法,你會控制你的變數嗎?這裡面關乎到很多的內容:溫度,時間,粉粗細,水量,等等。這些是學習咖啡的第二步。    補充:研磨萃取的意義,在於以正確感官為基礎利用合適的研磨萃取,將咖啡優點最大化發揮,我們要MAX,不要平平的。  

  相關課程:SCA 研磨與萃取

    第三步:成為熟練的手沖咖啡沖泡師、意式濃縮咖啡機沖泡師,使用各種咖啡器具。    因為手沖咖啡沖泡師,意式濃縮咖啡機沖泡師同以研磨萃取為基礎,一般來講現在咖啡從業人員這兩項都會同時操作,咖啡沖煮師在咖啡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需要做到:    1.利用科學的方式調整不同沖泡器具的研磨與沖泡方式來使得咖啡風味展現到最好。    2.在實際工作當中能夠熟練操作機器與器具。  

  3.與顧客直接接觸,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

    相關課程:SCA 咖啡師 BARISTA(包含初級,中級,高級)    很多朋友會諮詢,除去以上內容,還有生豆方面與烘焙方面的知識需要學習嗎?我們的回答是:越是全面對我們從業越是有好處,但是也需要大家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來進行選擇。目前行業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咖啡品鑒師與咖啡師,也有許多非常優秀的咖啡烘焙師。 

興趣課

在正式接受專業咖啡課程培訓之前,我先上過一些興趣課,雖然這些興趣課時間短,內容淺顯,但對於後續在專業課程中能更好地吸收是有一定幫助的。就像出國留學在上專業課之前先去補習一下語言基礎。我上過的興趣課算是比較多的,咖啡基礎理論、拉花課、手沖課,還有一個在興趣課中難度係數比較高的感官品鑒課(連上3天,盲品、杯測連軸轉,舌頭直接喝到麻痹)。

咖啡基礎理論:這是我的第一堂咖啡課,主要描述了從種子到杯子(from seed to cup)整個咖啡產業的運作流程、所涉及的環節、會影響咖啡最終出品風味的各項因素。我覺得這樣的基礎課是非常有必要性的,我們平時一般總是選擇性的截取我們感興趣的資訊,但往往會忽略一些原本我們並不在意的重要信息。比如剛開始的時候我只關注咖啡館、咖啡師,而現在我更關注咖啡豆的產地、海拔、處理方式。當然,除了有理論知識的介紹外,也會有許多實踐的部分,綜合了看、嘗、聞、觸各種感官的體驗。雖然我不太會喝,但我知曉了杯測的流程;雖然我味覺不豐富,但我瞭解了酸有三個種類;雖然我沒有火眼晶晶識別的能力,但我知道咖啡豆需要經過肉眼或工具輔助的挑選。課程為時一天,費用約600元,這門課對於徘徊在入門邊緣的咖啡愛好者來說,是值得一聽的課程。

拉花課:拉花課的存在是在滿足了味覺需求後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體驗——視覺享受。只不過事實證明,咖啡拉花的難度,遠超我的想像,或許是我們在咖啡館觀摩咖啡師操作時太過於輕鬆從容,卻不知這短短几十秒的簡單動作背後是無數時間的堆砌。如果你天資聰穎,還是能夠通過一次體驗課學會拉一顆愛心。最差的結果,也至少能瞭解和學習意式咖啡的操作流程,糾正自己自製拿鐵、卡布的許多錯誤。課程約為3h,費用約300-350元.

手沖課:在我看來,手沖課是最實用的興趣課程,只要你能接受喝手沖,在家喝到高品質的咖啡絕對不是夢。好的咖啡豆的購買渠道已四通八達,只要在沖煮的流程上稍加調整,自己出品的手沖咖啡也能媲美咖啡館水準。我還上過使用不同沖煮器具的課程,V60、愛樂壓、虹吸壺都可以玩兒一遍,好奇心也全遛了一遍,省去了被好奇心長草敗家的衝動代價。這麼看來,300-350元一節課的費用也就物有所值了。

感官品鑒:這門課倒不是所有的培訓機構都開設,很有幸,成為明謙第一期感官品鑒課的學員,特地請了一天的假,完成了3天的課程。這3天的課程內容很豐富,總結一句,就是變著花樣「折騰」舌頭,不僅把明謙家所有的豆子都喝n遍,食用酸、牛奶、巧克力,能幫助舌頭提升咖啡品鑒度的食物統統上場。不得不說,在如此高強度的密集訓練下,的確對辨識一些常規風味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從感官的角度有了一定的認知,檸檬、莓果、柑橘、蘋果、焦糖、巧克力這些常用的風味描述如揮灑在宣紙上的水墨,印記逐漸清晰,跳躍腦海中。在能分辨良好風味的同時,也對瑕疵風味有了刻骨銘心的印象(瑕疵豆的風味何止讓整個人都不好了,簡直是整個屋的人都不好了!)感官品鑒課好比一個迷你的Q-Grader(最高級別的品鑒證書)課程,或者說是Q-Grader的前段班,適合無論是想提高自身咖啡品鑒能力還是有遠大抱負想考Q-Grader的咖啡愛好者。

SCA的課程如下:

想了解課程詳細的內容,可以上官網查詢https://sca.coffee/education-1/

很久很久以前,咖啡界有兩家世界級的權威機構,一個叫「歐洲咖啡精品協會」(SCAE),一個叫「美國咖啡精品協會」(SCAA)。這倆協會有什麼很大的區別麼?在我看來,並沒有。所以,就在2017年的1月,他倆正式合併了,合併後的名字也很好記——SCA(官方讀法:」schua」),把地域性的標識徹底去除了。SCAE和SCAA分別有自己的考試和證書,合併後從課程設置上來說好像沒有太大變化,只是證書上的logo更新了。我到目前為止所上過的專業培訓課程只有SCAE的咖啡師(Barista Skill)和金盃萃取(Brewing)。

SCAE的Barista課程和Brewing課程有什麼區別?

Barista的課程針對的是意式咖啡的全面化學習。初級課程的內容從半自動咖啡機的使用、espresso製作的標準流程、針對不同的豆子如何調整參數達到萃取適當的效果,到奶泡的打發方法、不同牛奶咖啡的不同處理,最終的學習成果是學會用標準化的流程製作不同種類的牛奶咖啡。更高階段的學習會更深入拉花的技巧、菜單的設計、顧客服務,最終達到有能力承擔咖啡館日常運營的管理。    Brewing的課程針對的則是單品咖啡的沖煮。初級課程主要學習不同器具的沖煮方法,中級課程針對沖煮技巧的調整和各參數的控制,我在中級課程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學會瞭如何調配滿足咖啡沖煮條件的用水,水對於單品咖啡的出品質量來說是影響非常大的一個因素,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嘗試買不同品牌的礦泉水回家沖煮比較(建議購買的水中包括依雲、農夫山泉,以便對比。)高級的課程更側重不同風味咖啡背後原因的分析(溫度、水、沖煮流程等因素的影響.

無論是SCAE還是SCAA,都有自己的咖啡品鑒課程,從國內開辦課程的情況來看,還是SCAA Q-Grader課程更多。咖啡品鑒執照不僅適用於咖啡師,大型的生豆進口商也會聘請持有品鑒執照的專業人士對每個批次的生豆進行杯測,是不是覺得又多了一條就業的道路?

首先表明身份 我是做咖啡培訓的

不瞭解別人課程 那就說說我自己吧

很多人在諮詢我的時候都跟你差不多 關心能不能學會 學到什麼東西 除了課程信息講解外 在這個時候我都會反覆問他你希望學到什麼 很多人學習的目的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想要開店 有的人想要從業 而有一些就是出於興趣愛好學來充實自己或者在家給自己做一杯咖啡 這每一個人羣想要達到的目的和方向是不一樣的 我都會盡我所能來幫他們做一些針對性的調整或者理念傳播 比如開店從業並不只是會做咖啡飲品就夠了 需要咖啡師以店內盈利出發,老闆的定位與管理運營, 我特別喜歡某前輩說過的話 不以商業出發的情懷都是偽情懷 不以賺錢為目的的情懷都是耍流氓

再聊到課程 我們能做的只是給他一個好的方向與行業規劃,好的學習方法,不至於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會走彎路 一個月內的時間我並不保證他能立馬學到多少多少,但至少他可以入門了,入門之後纔是歷練成長 至於能成長到什麼程度 這個真的不可估量。都說咖啡行業門檻低,我覺得並不是,只是大家的要求低。隨便做幾個月就可以自稱是咖啡師了,可自身能力卻不忍直視,甚至態度極其惡劣 嘲諷客人什麼的。

綜上所述 我希望在學好技術的同時,把好的理念傳播給大家,由信息不對稱到信息對稱,端正態度,溫和且謙虛,能賺到錢 生存下去,這是我對於咖啡培訓的理解。


學習幾天比較適合有咖啡基礎性想進修的學生們,零基礎選擇2個月左右學習的,只是練打奶泡就得幾天時間。還有理論,單品,飲品等都需要大量時間實操練習。幾天強化訓練也好,只是不太適合零基礎的學生。


我覺得吧。咖啡學校呢真的不重要。你自己喜歡纔是真的最重要
學到的東西大部分是理論,嗯,有用可以裝逼。幾天能把奶泡打好就不容易了

也算是作為過來人吧

還是有用處的,因為咖啡本身並不難懂,並且現在設備都非常方便,但是比較難精。

需要不斷地試錯,每一種豆子,由於處理方式、烘焙程度、研磨度、水溫、加水方式、會出來各種各樣的味道。包括這個為什麼要這麼做,可不可以換個方式,小到名字由來。


不過換個角度講,我個人覺得無論哪個行業的培訓機構都很多也比較亂,需要自己好好判斷。

個人在WAYBACK咖啡學院進行的學習。


咖啡大師終極課程等你來報名

月餅應該和誰組CP?當然是?咖啡啦~

不同於外面的野雞咖啡課程,只管教不管練

咖啡師Plus四周的咖啡大師課程讓你在大學校園內的咖啡廳體驗做咖啡巨星的感覺,這種體驗也太贊了吧!

一直想學咖啡的我終於找到心儀的課程了,奈何現在實在抽不出時間

真心強烈推薦給想學咖啡的小夥伴們!!

每月的第一個第一個週一都可以入學,最近同是忙到飛起的小夥伴也可以等到12月/1月跟我一起入學哦

掃碼報名!直接私信我也可以!

別墨跡,猶豫徘徊等於白來!

https://u.wechat.com/ILuy9MOs0LSZ5-wIr_P6X8I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