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救猫or救画那场李诞的结辩,有一段话:「我们这样自私地活著,但是并不伤害他人 这个世界才能运转。而正是那些为了宏伟事业,远大目标而不计后果的牺牲别人的人,频频让我们这个世界陷入大火。」

与救猫救画无关,我看到这段话产生一些微小的问题,想请教一下。

在不妨碍他人的同等自由的前提下,我只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有错吗?文人必须要先忧后乐,否则就是堕落吗?


共产主义者不向人们提出道德上的要求,例如你们应该彼此互爱呀,不要做利己主义者呀等等;相反,他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德意志意识形态》


某某主义再加价值评判,这种事的讨论很容易落入对人的批判,我还是用统战思维去概括这一类问题,只要某某主义不反人类,不危及他人财产生命等基本权利,不阻碍发展,不危及社会。我都不反对,但并不代表我支持该主义或主张。

剩下的,全是争吵。


没有错对。

从实用的意义上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有合理的存在情景,都有一定的适用限度。

当不涉及重大利益时,我们人人都想自己个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保护,个人权力得到最大程度尊重。

当涉及重大利益时,利益大到一定程度,相关的人多到一定程度,那这种利益就多少具有了公共性,为了维护这种利益,就肯定需要很多个体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例如抗洪救灾,为了救平民百姓,公共财产,军人就得有受苦受累甚至牺牲奉献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情景中,如果人人只讲个人主义,没有人挺身而出,那就只能是灾民等死,公共财产泡汤


个人主义不是对精神的强化,而是对精神的扭曲。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对于个体的强调导致忧郁的自恋。自恋者看不到自身所处的环境,将体验感受都看作自我的倒影。

对自我的迷恋占据了整个身心,他们难以构建亲密之爱,也就无从把握生活的意义。自恋者著迷于自我的神秘和欣喜,无法将目光投射到外界,看不到真实的世界模样。自恋者顾影自怜,忧郁而终。

个人主义会诱使人们陷入自我剥削。事实上,对自我的迷恋是需要建立在他人对自己的憧憬之上。精致的自恋者通过彰显自己的成功来吸引他人的眼光。因此,自恋者的核心任务只是打造成功的外在形象。

讽刺的是,自恋者在操纵他人的同时,也被他人所操纵。他人的憧憬源于新奇感。为了维持他人的憧憬,自恋者不得不强迫性地更新自我,不断挑战更加新奇,有挑战的项目。随著项目越来越陌生,越来越复杂,自恋者只能自愿投入所有的时间来追求成功,直到完全牺牲日常生活。

自我迷恋和自我剥削构成一个正向循环,直到个人不堪重负,生活土崩瓦解。自恋者在剥削自我中获得成就感,成就感会让人确认自我的强大,进而强化对自我的迷恋。

在这个迷恋和剥削的循环中,个人会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和时间,挑战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生活演变成了一场赌局,一切活动充满著疯狂的意味。个人主义者在一个接一个的赌局中,燃烧著自己的生命,直到灯枯油尽。

个人主义的蔓延会伤害整个社会的和谐。对自我的迷恋会像病毒一样传染。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结会因为人们的自恋心理而断开。每个人变成一个个无依无靠的原子。自恋将个体封闭,亲密之爱失去了生长的可能。

越来越少的人能获得亲密之爱的滋养。人生的价值主要是由亲密之爱提供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人生的价值所在。整个社会将被无意义所笼罩,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前所未有的阴郁。

个人主义助长对财富的依赖。当亲密之爱不再可能,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从陪伴变成了交换。交换物品,交换信息,交换机会,交换资源….总之,一切人际互动都要求有所收获。这样演变下来,一切事物都要明码标价,一切行动都要衡量收益。

在这个时代,财富是最容易计算的事物。因此,精致的个人主义者最愿意追求财富,因为财富可以最大化地衡量人生的成功。这最高效地赋予个人非凡的成就感,进而触发自恋心理

自我迷恋,自我剥削,自我孤立,这导致个体的生活荡然无存。打破联结,价值交换,收益核算,这导致大众的生活支离破碎。随著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自我迷恋,放弃亲密关系,人们失去了生活的根基,成为了无根之人。

个人主义打著倡导个体多样性的旗号,实际上却强迫个体失去自我地,单调重复地,追求成功。


同等自由的前提下,你只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这没错。

但你不得不承认,先忧而忧,确实比同等自由不妨碍他人前提下,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更好,更优秀。

奴隶社会时,人们觉得奴隶主对奴隶就是拥有各种权利,想对奴隶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是合理合规完全正确的事,哪怕奴隶们也这么想。

当然,奴隶们可能会抱怨,可能很可怜,可能觉得奴隶主真不是个好东西。但他们更多的只是抱怨自己不是奴隶主,如果他们做奴隶主他们也会像其他奴隶主一样对待奴隶。

这就是奴隶社会的大众思想,之所以奴隶社会会被推翻,社会会进步,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更加高尚的,不符合大众潮流的意识。

随著这种反大众的,鹤立鸡群的高尚意识逐渐普及。人们推翻了奴隶社会。

同理的封建王朝,历史无时无刻不在诉说著,封建高度中央集权的弊病,和官员皇帝的为非作歹。

但被压迫被剥削的平民,更多的不是难过官僚阶级的不好,他们恨的是,自己不是皇帝不是官。

一边骂著狗官狗官,一边希望自家孩子出人头地,也能荣登仕途。来压迫别人。

当时的大众思想就是如此。

同样的,后来越来越多高尚人士的出现,比大众思想更先进思想的普及之下,最终更替了旧思想成为新的大众思想。

社会意识,人们思想境界,本身就是与外部物质息息相关的。

咱能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人们思想境界低吗 ?和现在比肯定是低,但在当时,一点都不低。

同理的,现在,这思想毫无毛病,也没有任何弊病之处。

但随著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思想就是会越来越高尚,构成一个新的社会风气。

推广倡导人们追求比当今社会潮流思想更加高尚进步的思想,是绝对没错的。

如果你能活那么久的话,今天你的思想是这样,再过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你也会潜移默化的开始追求更高要求的高尚情操。

这是必然的。


但是典型的个人主义有自负 瞧不起他人这些特征 这是对他人的影响 是不对的 如果你完全能做到不影响他人就okk了


个人主义是最坏的一种思想,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是私有制经济在意识上的反映。它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和资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的最后和最完备的形态,因而个人主义在资产阶级身上发展到了顶峰。表现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等。」(《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309页。)

「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至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宗派主义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73-374页。)

2000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辞典》仍对「个人主义」作这样的解释:「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它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等等。」

雷锋也曾说过,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绝不姑息,绝不纵容。


我只是希望,我们的自我认同,应该包含更大的范围,例如我的文化,我的国家,我的历史。最终凝结出来的「我」,应当是「我们」。

莫说是不伤害他人,就是在严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做想做的事,也没什么好指责的,不过想做的事,在自己看来也应当是该做的事。


没问题,你没错。前提是你的问题描述这一段:在不妨碍他人的同等自由的前提下,我只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理解一段话要思考几个点:1.他说了什么(没说什么)?2.他在怎样的环境说的?(小的如场合,大的如国家、文化、时代等等)3.我自己处地如何?(我和说话者是否受同一个环境、文化、时代等影响。)

李诞这句话是很佛系的,他所说的世界恐怕更多指中国,或者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人。「不妨碍他人自由」是被剥夺权利者的说辞吧?为什么不说「在保证他人同等自由的前提下,我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现在的状况大多可以用一盘散沙、身不由己来形容,就是原子化的个人。世界各种主义横行:资本主义(消费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科技主义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缺乏所谓的个人主义的,五四后有所改观但很快就被断送了。「救亡压倒启蒙」,然后被各种运动折磨到吃不起饭的地步,集体压抑个体。现在开放了人欲。

言不尽意。推荐看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个人主义在中国的沉浮》。


没错,但我不愿意接近合作这种人。


在我国可能是错,毕竟我们要学会牺牲,被教导成为整体利益著想


重点在于不妨碍他人的标准由谁来划定并执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