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道菜做好了,都是招牌菜。

說點別的,不一定是最好喫的,但是越來越少餐廳願意做的菜。

鳳城炒松,是以前流行於順德大良的一種小炒做法。「松」,鬆散的意思,把葷素材料切得細碎,然後炒成一盤,不勾芡,食材幹身清爽,就可稱作「炒松」了。

鳳城炒蠔松是其中的代表作,主料是鹹鮮濃鬱的金蠔,重點搭配清香爽嫩的冬筍,還有臘腸潤腸馬蹄金筍香芹……等等的配料。這類小炒不難,耗費功夫而已。偶爾做一次半次還好,天天做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幾乎沒有餐廳願意做了。

這盤火侯沒控制好,素菜出水多了,成菜不夠乾爽。

做成生菜包,喫起來還是不錯的

為了一個菜,差不多花了半天切食材……

大豆芽菜炒肉鬆、炒臘味松、炒鴿松、炒鵪鶉松、炒禾花雀松……這些都是鳳城炒松的經典配搭,都是甘香中帶清香,清香中帶爽脆的下飯菜饌。

與此成菜思路一脈相承的蜆肉生菜包也是我的心頭好。

這菜不切那麼細碎,不少餐廳在應節的時候仍然有出品,只是大家都不太敢點了,因為都怕生活在河涌的黃沙蜆被污染而含了過量重金屬……

蜆肉、臘味、蕌菜和韭菜是絕配,惹味非常。

材料不算多,省了不少功夫。

「最好食」的招牌粵菜,有機會再慢慢講……


清蒸魚

我甚少在外喫到好喫的清蒸魚,也許我對魚的要求太高(小時候媽媽做的清蒸魚還是很有水平的)。

首先魚質要好,魚質好除了新鮮,養魚的水質還得不錯,不然有時候喫淡水魚會喫到一口臭泥味。

做法簡單,但往往越簡單越見真功夫。魚要熟的恰如其分(最好是僅僅熟),而且要怎樣才能僻魚腥又不搶了魚味,這就很巧妙了(我非常怕腥)。

蒸魚的醬油也講究,外面喫清蒸魚很多時候他們的醬油要麼偏甜要麼偏鹹。

我只能說,這道菜最難的,在於恰如其分。一切都剛剛好。

白切雞也是名粵菜,相比之下好像好喫的白切雞更常有,清蒸魚更難得。

當然,如果湯也算的話,我心中的招牌粵菜一定是家裡的老火湯。


對於廣東人來講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啊!那些大路貨就不說了,說一些外省一定喫不到的吧

煎釀鯪魚!

這個是非常傳統的順德菜,不要說外省了,就算是在廣州也很少能喫得到!因為它是一道典型的功夫菜……通常是奶奶輩才會做,所以一道愛心菜!

鯪魚是廣東特有的,鮮甜多骨刺。做這個菜時需要先把魚頭連魚皮連魚尾不斷的起出來,魚身肉刮出來剁碎壓成蓉才感覺不到魚骨,加入馬蹄、臘腸、蝦米等打成鯪魚膠再塞回魚皮裏煎炸……

附圖是我自己做的失敗品,魚皮起的時候魚頭斷了……但我覺得還是很好喫,魚皮香脆魚膠鮮甜……『 ……然而,這個菜只是粵菜中級廚師的考牌菜而已,還沒到高級、技師、高技的難度水平……


粵菜其實包含的不只一種菜系呢,比如潮州菜,湛江菜,客家菜,福建菜,順德菜等等,都各有自身菜系的名菜牌。要說最符合民眾消費水平又好喫的,我會選烤乳鴿!


我想了很久這個問題…但其實什麼叫招牌?粵菜館裡本來就招牌各不一樣,不同於東北的「鍋包又」,北京的「宮保雞丁」,家家做的味道不同,但都拿此來做招牌。

如果只許我再喫一頓早茶,我會要一份蛋皮燒賣。

不一定非要有蟹子,豬肉、蝦仁、蛋皮足夠了。豬肉打成肉丸後蒸熟,油脂會變成肉汁,配上蝦仁的口感和鮮甜,不知道是誰在成就誰。

蛋皮如少女裙擺,說是遮美,卻斂不住一汪春水。

配上一壺菊花普洱茶(菊普),深圳現在大多茶樓都依傍賓館建起,多處在二樓,滿眼城市燈光,卻更多幾分隱士的自得。

如果只讓我再喫一碗白米,那就給我上一份鹹魚茄子煲吧。雖然它不像豆汁一樣能說明白誰纔是真的「老北京」,但是卻也有人欣賞不了它。

因為鹹魚本身的味道,有些人理解為腥,有些人理解為鮮。我有些偏愛,所以在我眼裡是鹹鮮。

下飯神器,可不只是鹹魚粒帶來的鹹香,少許肉粒翻滾其中更讓茄子吸入肉味兒,油脂之下卻也還暗含著茄子的香味。就像在咖啡上澆了牛奶,誰也不會輸了誰。茄子本就容易咀嚼,口味像肉,口感比肉軟的多,所以入口快,還有種「易融化」的錯覺。鹹香、油脂和茄子鮮勁兒在這一瞬間入口,進喉,緩緩滑下,無比滿足。

此時白飯已經浸了茄子多餘的油脂,粘上油脂的白米飯像是故意穿上不合適襯衫的少女,喫下,滿足。

如果只能再喫一份夜宵,那就給我來份「三及第湯」,再配份加蛋腸粉吧。

這是早餐的標配,但是夜裡喫其實纔是奧妙所在。我雖然是北方人,但是近兩年喫完燒烤火鍋總是不舒服。

夜裡要喫夜宵,這碗湯配上澆著滷汁的腸粉最合適不過。

我喜歡三及第湯最早的名字—「紫金八刀湯」,在豬身上的八個部位各切一刀,做成一碗豬雜湯,除了豬瘦肉本來的香味,和不同部位帶來的口感層次,就沒有多餘的味道。不過湯裏配菜有講究,枸杞葉偏苦,換成生菜葉湯就會發甜。

小時候只愛生菜葉,長大也會喜歡枸杞葉。大概人都這樣吧。

腸粉就不多說了,要喫滷汁,就像北方豆腐腦上的鹵子一樣,一家一個味道。廣東滷汁淡,不粘稠,配上北方的食物會顯得像小家碧玉見著兵老爺一樣慌張,唯獨配上腸粉正搭對,纔是書生配姑娘的好戲。

作為一個深圳長大的北方人,我沒有什麼太難忘的粵菜……

小學記得有個好看混血妹妹,因為學校飯太難喫,哭著要喫自己媽媽做的「紙包骨」;

我媽腸胃不錯時,常常買幾隻「光明乳鴿」大塊朵頤,烤熟的鴿子不大,油多但不膩,要喫一個「滿口香」(滿嘴是有油有肉);

小時候學校裏的「熟地湯」,我到現在都不知道是什麼…烏黑的一碗湯,什麼佐料都沒有,喝一口便有一口的甜甘;

雷州羊肉配紅沙茶醬最好;

潮汕牛肉鍋裏最好喫的是炸腐竹,青沙茶我覺得最合適;

順德菜的魚嘴和魚生,細膩地讓我常常想「結婚吧,娶個順德姑娘」。和喫東北魚生的時候,那股子豪氣,簡直是兩種天地,一魚之間的兩種人生。

其實我現在防疫悶家裡,你給我碗白粥加套鹹菜我都開心…唉…

…md…日了…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