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就這樣


之前我已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這裡再把核心觀點重複下:加班這件事,表面上看是公司和員工之間的勞動法律關係,背後是有經濟原理在發揮作用的,主要的原理就是勞動生產率已經跟不上資本增值的需要了,這從全社會範圍造成了目前勞動者與資本家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有人道主義的缺位,也有法律救濟的缺位,更本質的,是勞動生產率相對利率(資本價格)的嚴重滯後,如果勞動者不加緊干,則整個公司的資本投入將會石沉大海,所有人此前的努力將會付之東流,資本家 也就是 公司老闆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他也有一屁股債,當然,人人都有自己的債,但是老闆的債是比員工的命要重要的(這是博弈的結果,是現實的困境,不是應然狀態),所以,只要在資本的驅使下,勞動者就不得不 加班。這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了,是個全社會的現象,這更加說明加班是勞動生產率相對落後的社會普遍現實,不是哪一家的罪過。資本家的生意(也就是股權)增值的速度和可能性,都被各種因房價、資產價格高企導致的成本所拖累,不讓勞動者加班,就是死路一條。勞動者呢,因為面對的是一個全社會的經濟鐵幕,所以走到哪都要加班。

勞動生產率相對資本價格落後,分開來說就是勞動生產率比較低,疊加資產價格比較高。前者因為我們的真實創新能力比較弱,大多數時候我們是通過抄和跟隨創新者來發家致富的,而不具有原創能力。沒有原創能力,則勞動生產率無法得到科技賦能,這就是勞動生產率低的主要原因。換言之我們的經濟總量是低成本人工和天量貨幣(包括債權)堆起來的,所以從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泛資本側重屬性。天量貨幣砸熱門領域,砸高精尖產業,這就同時打開了資產價格skyrocket的大門,資產價格這麼一起飛,各種房價水漲船高,你看誰還願意搞實業。

所以,勞動生產率低和資產價格高,背後有一個共同的推手,就是不講原創,不講真正的科技研究,而講功利的賺錢,講功利的抄襲。這造成了幾十年後,資產價格已經高到我們已經只能指望用高科技的光環來維持實業增長了,就好像小明同學通過砸各種證書,給自己弄了個十道杠,現在騎虎難下,盛名之下其實難符,怎麼辦,只能一邊吹這個證書有多牛,一邊瘋狂玩命補作業,也就是加班。但十道杠這個資產重壓之下,加班是否能夠補得上??

資產價格太高,也是這幾十年貨幣刺激、資產起飛(房價、租金等)的累積效應,這麼多年過去了,房價已經高到全中國人民都不敢輕舉妄動的地步,包括資本家本人,以及政策的制定者。這裡面有信用鏈的問題,有貨幣發行的問題,也有既得利益問題,就好像現在一連串人互相點穴,誰也不敢先動。

說完經濟上的這一圈原理,似乎現實非常無解,非常沉重——大體上確實非常沉重而無解,但也有必要繼續向問題的本質再走一步。我說過萬事都要回到人的因素上考慮,幾十年來芸芸眾生的無數決策,彙集成一片包含時間和個體趨利避害傾向的決策海,這片決策海代表了宏觀層面人的特徵,就是非理性應激,直到魚死網破。古往今來莫不如此。如何避免?人們需要把情緒和意見集中起來,把這種非理性應激集合為清晰的願景,形成可行的行動指南,然後才可能有軟著陸,把社會積累的負能量排除掉,並有步驟地放緩資產價格增長,以及儘快提高勞動生產率(也就是市場上的創造力)。否則後面就是加班到魚死網破。


我覺著這句話就能當成回答。


因為他不怕你走,你走了他也招的到人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才是爸爸


員工親人去世都不給假的都有,

你不幹有的是人干,

搶著干。

人口紅利,

工程師紅利,

懂了嗎?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刀俎為什麼要考慮魚肉的感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