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海廣州這些一線大城市有711、全家之類的便利店,在中西部一些省會城市很少能見到,多是小賣部這樣的煙酒商店。日本的便利店又方便,賣的種類又豐富,又能給年輕人打工的機會,為什麼中國這樣的文化沒能普及呢?


大城市便利店挺多的外資便利店擴張師妹那麼快,內陸地區的內需又沒那麼強個體戶或者本地的小型超市可能比日本式的便利店更接地氣。如果你只是買礦泉水和綠茶可樂薯片瓜子 那麼711 全家羅森之類的便利店其實並不能給你太大的優越感

如果你要便當或者是關東煮之類的東西 ......

一個城市一般同時會有多家便利店 品牌廠商提供統一的物流配送 你可以開一家試試......現在我這四線城市都有本地品牌的便利店了,但你要什麼便當熟食那就不好意思了

天地良心,便利店行業從業者一直在想方設法在推動便利店文化的形成,但臣妾真的做不到,至少現在做不到...

日本的便利店文化與臺灣的略有不同,雖然臺灣受到日本的影響很深。

日本便利店不斷深挖客戶需求,服務貼心,甚至慰藉心靈,讓便利店成為紛擾社會中的中轉站和落腳點;

臺灣便利店主要特點是便利,臺灣多山,許多地區交通並不方便,集各種商品和服務為一體的便利店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大多需要,提供了相當多本應由政府來解決的基礎民生服務,形成了民眾對便利店的依賴。

涉及到「文化」層面的東西,講深了就不大好了,我只宏觀的羅列幾個因素:

1,空間

日本本土面積比我國雲南省還略小,臺灣自不用提,讓這樣一小塊地方形成一種文化要容易的多,需要投入的更少,收穫的效果更好。

地區化的便利店品牌現在在中國也多如牛毛,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品牌,這些品牌都主要發展一省之地幾乎不去擴張,也是因為難度太大力不從心

2,時間

日本的便利店業態形成到現在有40多年了,所謂的便利店文化也是近10多年才被人提到的,相當於用了20多年才摸索出來;而便利店進入中國大陸才幾年?這麼點時間對於地大物博的中國來說連鋪幾個店面的時間都不夠,何談形成文化。

3,文化背景

大和民族是一個思維方式比較獨特的民族,日本地小,人口稠密,很容易形成統一的思想;而中國向來是各民族文化的交匯地,各種文化彼此糾纏交流,沒有哪種文化能形成絕對的壓倒之勢,所以過去一直沒有相對統一的價值取向;

舉例,北京的便利店密度很低,而上海的卻很高,就是因為兩個城市的主流文化不同,言止於此

4,社會

一戰之後的美國,二戰之後二十年經濟復甦的日本,都是在商業社會高速發展之後,才催生便利店這種業態,便利店就是來滿足生活水平提高後民眾的更多更精細更深層需求的,說白了就是,當喫飽穿暖生活富足了,大家纔想到要更便利、過得更舒適。

5,零售業其他業態

大型商超火爆的時候,很少有人想到要開便利店,高大上、便宜是那個時候人們的主要追求;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小賣部這種更符合當時國情的業態席捲全國,「小賣部文化」、「小賣部情節」影響了人們20年

最後舉個例子,便利店業態發源於美國,可到1989年前後就停滯了,根本沒有便利店文化這麼一說。原因,美國地廣人稀,交通便利,文化取向自由奔放,與日本完全不同。說白點,很難讓美利堅這種嚮往自由的民族每天都去一個不到100平的小店裡喫喝拉撒調戲店員,最起碼,代表美國主流社會的上層階級不會想要這樣的生活。


我覺得還是和觀念和氣候有關係吧,比如北方城市一般入秋後就一天天的冷了,一般人回家後可能都不大願意再出門買東西,再說現在各種外賣層出不窮的,有那去便利店的功夫點個外賣也可以啊。


這個主要是國家、社會發展的不均衡,和便利店的基本屬性決定的,先看一個報告。

參考經濟水平來看,當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的情況很相似。在當時便利、個性、品質消費崛起,便利店品牌7-11、全家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大力發展的。這也是為什麼,國內這兩年資本鍾愛便利店行業的原因。

島國和臺灣地方太小了,社會結構、民俗簡單,社會發展的相對均衡,人均收入相對均衡,供應體系建立完善,社會節奏普遍很快。這些都是"現代"便利店發展的必要條件。這是他們發展出"現代"便利店文化的根本。

我們國家地大,發展的嚴重不均衡,沿海的一線城市、中西部省會發達城市,基本與日本臺灣一樣,符合便利店的發展。但是在部分二線城市、省會,以及它們的下屬城市,完全沒有達到便利店的操作水平。

社會結構、民俗複雜,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日本的便利店鮮食商品飯糰、三文治,在日本和歐美都是冷食,但是到了我們這裡就變成了熱食,飲食習慣完全不一樣。並且,這裡的商品在沿海一帶接受程度高,但是到了內陸,接受力就大大下降。

同時,我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口味各不相同,很難複製一樣的商品,這就造成了對供應鏈--工廠商品研發的難度異常之大。

社會發展節奏也非常重要,一線城市都是年輕人,生活的時間成本很高,大家在乎的不是商品的價格,而是商品的便利性,所以,便利店對應他們非常應景。渴了買瓶飲料、餓了買個便當;

但是,在二線一下城市,節奏完全與一線不一樣,這裡生活節奏相對較慢,大家在家和家附近解決了大部分生活上的便利,沒有必要去便利店花高溢價滿足自己的便利。

供應鏈體系,我們的城際線很長,對便利店的供應鏈體系要求非常的高。因為便利店需要"新鮮",工廠的鮮食需要快速送往周邊的便利店。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便利店公司,想要做全國的市場,必須,在全國很多地方建立供應鏈體系才能達到。這個就是為什麼說便利店是重資產的原因。

另外,便利店對於冷凍冷藏供應鏈的要求非常高,前幾年我們根本就不具備這個能力,這幾年已經發展的很好的,但是隻能覆蓋發達地區。

以上就是,中國大陸 暫時 沒有像日本和臺灣那樣便利店文化的原因,從顧客到連鎖便利店的公司,我們面臨的複雜情況是它們的10倍不止。

但,隨著我們的經濟發展,和便利店從業者的推動。我們最終也肯定會是那樣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一定是符合我們這邊國情的便利店文化。

-以上-

瞭解更多便利店經營技巧:

怎樣開一家盈利的便利店,應該如何經營?


供銷社賣的,便利店能賣?笑話

現在人對供銷社一點印象都沒有了麼……


因為我們有 小賣部

1、日本更安全,人均素質略高(其實中國也挺安全的,但是還是沒有日本那麼高)

2、日本以前經濟發達,發展比較早,在沒有移動支付時代,佔盡很多優勢,比如說取款,生活付賬列印複印、繳費等,自動化比較高,中國的話,那個時候一臺印表機,可不敢輕易讓人自助

3、中國小城市人口相對稀疏,便利店東西貴,性價比不高;中國大城市馬路太寬,在長安街這樣的馬路,去對面的便利店買瓶可樂還不如打車回家

4、中國北方晚上太冷,24小時便利店估計得虧本,日本海洋性氣候,相對來說冷到和河北一樣就不錯了,北海道也最多遼寧吉林水平

5、便利店裡東西貴,收入不高的地區,有人喜歡花錢節省時間,有人不喜歡

總體來說,就是沒有那麼多有利的條件,條件好的地區和街角,遍地都是日式便利店啊,上海廣州深圳的街區裏啊,其實我覺得挺多的了,其他的地方沒有就是不適合嘛


我國便利店發展區域不平衡,而且各個城市之間便利店發展差距也很大其中北上廣等五大城市佔據主要地位;我國便利店的發展仍然保持較快的速度,而且發展空間仍然比較大;但由此也是便利店之間的競爭進一步加劇;我國24小時營業便利店比例區域化分佈比較明顯明顯,中西部地區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便利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仍然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