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學家研究證實,原來金針菇是新物種


以前植物學界普遍認為,金針菇不過是遍布在歐洲和東亞的毛腿冬菇在人工馴養下的變種而已。

但是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江湖人稱:「吃菌子研究所」)楊祝良團隊[1]發現不對勁,這個金針菇跟歐洲人吃的毛腿冬菇完全不是一個東西啊!

到底咋回事呢?

金針菇屬於冬菇屬,拉丁文屬名為Flammulina,意為火焰。所以其實直譯的話,這個屬應該都叫火焰菇屬。個人感覺這個名字比「冬菇」霸氣多了。

為啥是這麼個名字呢?因為野生的冬菇屬菌類,長在樹樁上都是明晃晃的橘黃色,遠看就像木頭上有一串火焰,非常好看。

金針菇的野生祖先絲蓋冬菇,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Archenzo提供

而這個家族裡最具有代表特徵的模式物種是毛腿冬菇。

毛腿冬菇,來源見水印,注意菌柄部分的細毛

這個物種最特殊的地方,就是菌柄部分長有白色的細毛,讓黃色的菌柄看起來就像鹿茸的質地一樣。

在2015年,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楊祝良研究團隊的葛再偉博士發表了金針菇分類學地位的初步研究。通過分子生物學和形態學研究他發現,金針菇和毛腿冬菇不論是外貌還是遺傳學信息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初步認為金針菇應該不是毛腿冬菇,至少應該算是毛腿冬菇的一個變種。

為什麼當時葛博士的結論感覺不是很確定呢?可能是由於森林破壞速度導致野生冬菇比較難被採集到,所以稀少的樣本量成為得出準確結論的絆腳石。

但後來隨著研究的繼續,並且通過國內外相關專家的交流和標本支持,楊祝良團隊慢慢收集到了足夠的樣本數量進行深入分析,最終找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新發現:從基因序列上來看,金針菇和毛腿冬菇根本無法交配!

說白了,這兩種蘑菇存在生殖隔離,是兩個完全獨立的物種。

這麼一來,金針菇就得單獨被命名為一個種,也就是從原來的冬菇屬毛腿冬菇絲蓋變種,徹底單列為冬菇屬絲蓋冬菇種,升了一級。

至於為啥野生的金針菇是黃色,還矮矮胖胖的,完全不是我們丟進火鍋里的那個瘦瘦長長的菌子?

人工培育啊!誰讓我們就是喜歡把菌子當粉條吃的那種口感呢?

圖片:Wendell Smith / flickr

2020-9-25更:

評論區很多人提到一個問題:現在的金針菇不「金」,大多數是白色的。這個我也查了一下資料,順帶給大家介紹一下。

目前市面上的金針菇一般分為白色品系和黃色品系兩大類。

白色品系主要來自於對日本「白金針」品系的改良。具有質地柔軟,不易開傘(蘑菇開傘就等於熟透了,容易爛),生長快產量高,抗雜菌生長(減少後期加工中人工挑除雜菌的難度),耐水等優勢。因此,白色金針菇更便於工廠化大規模生產和長途運輸。

黃色品系比較有代表的是「三明1號」等,具有菌蓋軟滑(小時候的口感多來自於此)、香味濃郁等特點。但黃色品系有個很不利於商業化生產的特點:生長速度太快,成熟周期非常短,不便於儲存、長途運輸,只適合在生產地附近儘快銷售。但生產地本地銷售的話,畢竟消費量有限,生產很難上規模。生產者賺不了太多錢,所以種植量和市場銷售量就小。

這就是為何現在我們很少再見到黃色金針菇的原因。[2]

2020-11-2更

應評論區邀請,談一下這種備受大眾喜愛的火鍋明星菜被稱作See you tomorrow的相關信息。

當我們頭一天才把香滑軟嫩的金針菇在火鍋里涮好、油碟里拌勻下肚,第二天清晨它們居然又完整的出現在你手中那張潔白柔軟的紙上,雖然宛如一幅《秋荷圖》般優雅,卻訴說著金針菇一整晚的倔強。

圖源網路

甚至有時候我們在衛生間馬桶上痛快淋漓之後,用紙能夠從菊花里牽出一根完整的金針菇……

不管你們感受如何,反正本神筋在這個過程中是能夠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和舒爽的,嗯。

那麼,到底金針菇具有何種神力,能夠在消化道強大的分解攻勢下倖存?

這種能夠抗消化的功能為金針菇、香菇等真菌類的慣常特性,主要是因為其細胞壁上具有一種特殊成分:幾丁質(Chitin),也稱為殼多糖。這種物質由N-乙醯葡萄糖胺聚合而成,就如同在脆弱的蘑菇身上穿了一層高分子鎖鏈甲,結構非常牢固。

圖源見水印

有日本學者做過實驗,幾丁質的耐溫極限能達到380℃,而人工合成的耐高溫食品用塑料——聚苯乙烯塑料的耐溫極限在同等條件下只有360℃,可見這種物質的強大穩定性。而火鍋里的溫度,頂多也就100℃,這就是金針菇、香菇等蘑菇久煮不爛的原因。[3]

不過,幾丁質其實是扛不住胃酸的(也就是濃鹽酸),在濃鹽酸中能夠完全溶解。

但是,由於幾丁質的網狀結構能夠阻止酸液快速滲透進整個蘑菇,所以即使是胃中金針菇的分解過程相對其它食物也會比較緩慢。另外,幾丁質能夠扛得住稀鹽酸。因此,當各位將金針菇和其它食材一起囫圇吞下時,由於其它食物稀釋了胃部的胃酸濃度,所以有少部分金針菇沒有被消化,得以在第二天重新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里。

那是不是金針菇就沒營養價值了呢?

金針菇的營養價值並不低,其中含糖類約6%,蛋白質約3%,此外還有約1.8%的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其它還包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各種微量元素。不僅如此,金針菇的菌多糖成分本身和生長過程中分泌的成分也是一種保健食品。

作為金針菇的消費大國,中國國內和日本的學者都曾研究並報道過金針菇多糖、次級代謝產物在抗菌[4]、調節免疫[5]、抗腫瘤[6]等方面的功效研究,認為有一定的效果。

那麼作為一個精神小伙,要怎麼做才能將金針菇的營養更好的吸收達到霞舉飛升……呸……提升精神的效果呢?

其實辦法很簡單——通過牙齒先對金針菇進行物理碾碎。破碎後的菌體,比一整根的金針菇,能夠更加充分地與胃酸接觸。這樣,即使菌體幾丁質網狀結構能夠扛住外部酸液的攻勢,但破碎斷面卻沒有幾丁質保護,很快就會被胃酸從內部瓦解。另外,盡量單獨攝食金針菇,也能更好的對其進行物理碾磨幫助消化。例如……把金針菇當零食吃?

比如這款又純又欲、既辣又營養的金針菇下飯菜京東¥ 29.00去購買?

這樣,不但金針菇的營養能夠被更好的吸收,第二天也不再有See you tomorrow的尷尬。

感謝 @星海纖塵 在評論區的幫助以及各位追更的朋友支持,我才有動力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學習和補充。

感謝 @李大仁 的專業徽章,愧不敢當,謝謝!

參考

  1.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相關文章 http://www.kib.ac.cn/xwzx/kyjz/201807/t20180706_5038216.html
  2. ^金針菇主栽品種及特性 胥麗娜《農業知識》2016年9月8日刊登
  3. ^金針菇煮不爛的秘密被揭開 中國食品 2015年16期
  4. ^Bioactive small 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the mushrooms Lentinula edodes and Flammulina velutipes,Emi Fukushima-Sakuno,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volume 73, pages687–696(2020)
  5.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a polysaccharide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 and its immunomodulation activities on mouse B lymphocytes,TOMOKO OKUDA, YUKO YOSHIOKA, TETSURO IKEKAWA, GORO CHIHARA KUSUYA NLSHIOKA,Scientific Reports volume 8, Article number: 3120 (2018)
  6. ^Anticomplementary Activity of Antitumour Polysaccharides,TOMOKO OKUDA, YUKO YOSHIOKA, TETSURO IKEKAWA, GORO CHIHARA KUSUYA NLSHIOKA ,Nature New Biology volume 238, pages59–60(1972)


因為它是唯一一個可以跟你說明天見的菌類食物


金針菇的野生種其實不是長長的杆子加上小傘蓋


「金針菇」是一個的新物種——「冬菇」,「金針菇」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它是人工從野生冬菇上分離菌株,從而栽培出來。


金針菇 學名毛柄金錢菌 又稱毛柄小火菇

英文名See you tomorrow

金針菇在吃之前並非是新物種

神奇的是在第二天,它會再次與你見面,這時的金針菇就是一個新的物種

如果在食物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是可以循環利用的。


可能是外星來的

或者外星人投放在地球的寄生武器

或者是圓盤生物的幼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