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看那小陳考了重點211大學畢業了還是找不到工作,而那老王,人家初中去創業回來之後是老闆,還招小陳做了員工,所以:考大學沒用,還不如別人出去創業。(錯誤原因:片面大量統計結果中的特例。

2.我天生就跟聰明,我要是努力,一定能得第一,只不過我沒好好學。(那我要是好好每天堅持鍛煉我還能長一身肌肉呢。)

3.A打贏了B,C打贏了A,所以C肯定秒殺B。 (看來這種觀點的提出者不知道菠菜演員和爆冷啊。)

4.多喝熱水,因為熱水熱,所以有益健康。

5.瞭解事物就是要不斷實踐,李雲龍沒學過軍事理論,不也照樣打贏那麼多仗嘛!(錯誤原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告訴我們,要學好一門技術,必須要靠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的掌握。認識事物過程為: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以此循環前進。)


我說兩個最最常見的,利己歸因和倖存者偏差。

前一個常見於推卸責任和搶奪功勞。比如我媽的理論,我以後混的好就是菩薩保佑,混的不好就是我自己不努力,典型的利己(菩薩)歸因。

後面這個有些時候更加具有隱蔽性,倖存者偏差經常用來誤導和誘導他人。比如比爾蓋茨大學都沒畢業,不也一樣成功了嗎,所以我大學不畢業也不要緊。無數大學沒畢業混的不好的例子在這裡全部沉默了,倖存的比爾蓋茨等人被擺上了桌面,由於樣本集裡面全是這種倖存者,所以得到了大學上不好容易成功的錯誤結論。


一個女孩子被父母打罵,受不了了選擇死亡,很多人卻說女孩太脆弱了,父母真難做。卻沒人認為父母做的有問題,應該對孩子充滿愛,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我覺得「我覺得我沒生好 」

他人對我沒少施以惡意——這是環境

我也作惡於人——這是環境的影響

也許沒那些經歷那些事我會變得比現在好一些吧。

也或許比現在更壞

不過都是或大或小的事

主要還是好好努力上學。

讀到phd也許就好了。

今天看了篇英語閱讀寫了醫學博士教授的課題研究關於病人配合的,特彆強調第一作者。

還有前往美帝讀master.

世界各地的旅遊好羨慕。

語文文本閱讀有社科院的文章。

真是太棒了。

那些人平均年齡達到了36歲,甚至更高。

不管怎麼說。那是為全人類社會做貢獻偉大的事是讓人羨慕的。

我有科研夢想。

但我可能不學醫,因為聽說很累 ,假如調劑到的話

也許是我野心膨脹吧。

或許在以後的我

看來今天的想法也是愚蠢的。

不過怎麼說明年計劃大學報南方城市。

離我最近的城市給我的感覺就是離家裡的通車路程近。

說著聽不懂的方言,說起來也慚愧,以及沒什麼好的感覺。

身體素質也跟不上。

我也有有對陌生的探索欲吧。

或者掛鉤政策去名校吧。


我喜歡你 你就必須喜歡我


沒有牆哪有磚。大河漲水小河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