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我研究了很多酒吧蹦迪时候的电音,那也叫电音? 简直是噪音污染

旋律差劲,单一,滥用低音,音量过大,没啥音乐性,不只针对酒吧夜店,还有DJ表演

附上示例


首先,我承认,音乐性很差,说是一坨屎不为过。同时反对一下高票回答中对于音乐类型的陈述,现如今但凡在中国比较牛逼的电音club里,Big Room和Electro House这两个大家传统观念里的EDM,甚至类似于Riddim Dubstep等比较商业的Bass Music已经近乎绝迹。

这不是我在乱说,如果你有幸在一家二线城市以上,月营销额能实打实做到1200万以上夜店,每天晚上都去,呆上一个月左右,你会发现,现在夜店里从11点过后放的音乐,从多至少是这样的:Korea Bounce(即Minimal Bounce) ≥ Melbourne Bounce &> Hard Bounce ≥ Reverse Bass &> 中文流行改Bounce &> Trap Rap mashup with Bounce/ Reverse Bass &> Psy Trance &> HardStyle = EDM ≥ Dubstep。也许你会说「我明明经常都听到什么什么歌」,但是你仔细听,你会发现你听到的版本底下的Bass大多被改成了Bounce基底,又或者只是Mashup中的一段就被切走。

所以我需要从这里引入正文,从去年的某个时间点开始,Bounce就已经开始屠遍中国各大夜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中国夜店的音乐性比以往更差了。曾经夜店百花齐放,什么风格都有,后来Bounce一统天下,中国95%的商业夜店都会放Bounce,11点后到散场,Bounce歌占整晚50%-70%的不在少数。

这其中原因很多,但无外乎于Bounce极差但是又特别适合夜店的音乐性,中国夜店玩家平均音乐素质不高,商业夜店的本质这几个。

Bounce这个音乐有一种特性,它让你哪怕对这种音乐嗤之以鼻,觉得它垃圾一无是处,也能在不经意间听到的时候身体不由自主的摇起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拍Bass和一些动次打次的House和动次动次的Techno中的反拍Open Hihat(也就是那个次)是有共通之处的,这也许就是反拍上给人来这么一下的魔力吧,毕竟许多House制作人也会在Drop的前半段加一个过门进到后半段的时候加入一个注入灵魂的Hihat,那一下的感觉和最后那几秒的感受是一样的。而Bounce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给Hihat叠一个100Hz左右的Bass,将其变成一个次强音,将强 弱 次强 弱,变成强 次强 强 次强 的循环,增强了反拍的存在感。

虽然说了这么多,但Bounce真的是我从业以来最好做的音乐了(你比Trap Beat还好做),一首Bootleg加上混音,最多只需要3天,就可以过RKB进DJ的U盘里在当晚中场放出来。其中有一天还是找音乐做哪首。简单到只需要:

1把BPM拉到132。

2铺一个最简单的House鼓,fill直接用采样就行。并在反拍无脑重复单个Bass采样。

3打开Massive找个可以滑音的Bounce音色,用最少1个音最多3个音写一条由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组成的旋律。也可以主歌段剪个vocal出来做个节奏型一样的vocal chop。

4叠一个注入灵魂的哨子声。

5混音,拉响度,导出,结束。

对,就这么简单。稍微学过点制作的都看出来了。没有丝毫的音乐性。且国内网上那些所谓的DJ售卖的私改Bounce,甚至许多都不需要在专业的监听音箱上混音就可以改好放出来卖到几百上千。毕竟他们可不会管你是否失真过载,是否高低频不均衡。在夜店那种地方放,只要失真不严重,听众和DJ们谁又会真的在意一首歌它的感受。就像你每次回家把家里弄的一团糟的时候你也没在意过你妈的感受一样。

而对于国内夜店玩家,你以为夜店是一个电音rave的欢乐谷,实际上夜店只不过是一个需要强劲音乐伴随酒精来达到其他目的的,时刻上演著关于性与金钱的猫鼠游戏的场所罢了。人类对于审丑是没下限的,就像土味这种东西,总会有人喜欢的,不要以为谁都是高级审美,从古至今都一样。唐宋诗词歌赋,也有打油诗市井爱好。同一个时代,有人写的出钢铁洪流,就有人写的出微信爱。

对于玩家来说,他们只需要一个蹦著不累,听著熟悉,能抱著异性灌酒的音乐而已。你以为谁都跟你们这群bass玩家一样,天天想著草栏杆,开圈,死墙。你不怕把别人妹妹刚贷了几十万为了钓大哥做的脸给撞变形了,你不在乎把人大哥刚买的莆田RM给撞碎了,你看不到人家阿姨把跟腱蹦断时小奶狗站在病床前心疼的样子。你没有,你只想搞什么百大什么pogo,你只在乎你自己。

言归正传,对于国内的商业夜店。本质是挣钱,是挣那些没有音乐审美的土鳖的钱。所以他们想听啥,就给他们听啥,毕竟夜店一晚上没有边卡散台上座不是很在意,但一晚上王卡央卡不上客,那营销部怕是全员死无全尸了。那些一晚上能来几套大神龙的才是营销们要巴结讨好的对象,毕竟一张央卡一晚上的营业额可能是一家店整晚的1-2成。他们一投诉音乐不行,营销就要找音乐总监逼逼,然后DJ就要换歌。如果是常年老客户大客户的话那基本都能尽量满足了,大哥要今夜星光闪闪那就今夜星光闪闪,大哥要大大大就来大大大,我们屁股决定脑袋,您说是啥就是啥,至于你们这些开个芝华士12年都要AA的年轻人,不要太把自己当后浪。

当然其实夜店也是可以放音乐性的东西的,毕竟DJ们大多都只是混口饭吃,你如果有钱买200万酒,今晚包场了,说一句老子要听Techno,说不定DJ都会抱著你大腿哭著说终于不用打Bounce了。当然那些连Techno都不会打的fake dj可能会想骂你,毕竟今晚过后可能要丢工作了。

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死循环,即夜店大哥和网红妹妹没审美,导致夜店需要迎合最需要的客户,导致DJ放Bounce和土嗨,导致大哥和妹妹爱来玩,导致夜店不得不要求DJ放土嗨来保证大哥不去别家玩,导致别的店也放土嗨来抢客源。这样一路下去,越来越多DJ开始真香放Bounce,DJ的入门门槛一再降低,Bounce DJ越来越多,夜店音乐性越来越差越来越土。卷呐,就搁那使劲卷,往死里卷。

只要商业夜店商业一天,就屁股决定脑袋一天,这就是资本主义。音乐节也一样,只是迎合群体不同罢了。找到自己喜欢的群体一起玩吧,没必要非得来这些一支野格1500的鬼地方听电音,喝多几支都够自己在家买套二手CDJ天天轰趴了。


如果你问世界上最贵的电影院是哪里?

营销号会告诉你,世界上最贵的电影院,是230美金一张门票的伦敦某家电影院。

但tututu要告诉你:世界上最贵的电影院是中国疫情下的夜店,以及所谓的「室内音乐节」、「连线直播」。

即便疫情下,国外的百大DJ没办法进入国内。

但中国的大型夜店们还是能让他们出现在海报上。

从小号、K神、小马丁、帅索甚至到DJ SODA....大型夜店们借著「云蹦迪」的热度,搞出来一个一种疫情下夜店的新玩法,并且美名其曰「连线直播」。

连线一下百大,再 一个室内音乐节的头衔,立马卡座价格翻三倍,真的比发明小天才手表的人还天才。

但最让tututu没办法理解的是,居然真的有傻子愿意去买单?

但说老实话,我过去以为,在夜店用黑桃来洗头这件事,已经达到了人类能在夜店做到的傻X极限。

但最近我真的发现我错了,总有人会用行为超出你认知能力的极限。

用黑桃a洗头,他至少是在用实实在在的有液体倒在自己的头上,虽然粘粘的也洗不干净吧。

可我实在搞不清楚,花小10万块钱开张卡座去夜店看「百大DJ连线直播」的那些人,他到底图个什么呢?

虽然名字是叫「连线直播」,但实际上由于网速、时差、卡顿等原因,直播是不可能存在的,你在夜店里看的也都是百大DJ们提前录好的视频。

(最搞笑的是,经纪公司通常会和中国夜店签合同,用来保证这个视频是艺人重新录的。)

所以在夜店里,呜呜泱泱挤一大堆人,花著从1万到10万不等的卡座钱,在那里傻乎乎盯著屏幕看的其实不是在线直播。

你心爱的百大DJ当时正睡觉呢,你看的就是他的录像带。(下次看「百大连线」记得别冲人家招手了)

是的,真的就是录像带。

所以tututu就真的不明白了,你打开B站看历年的Tomorrowland,他不香么?

也是录像,阵容还比你的「室内音乐节」们强上几十倍得有吧?关键也不要你花钱。

再不济,你买个好点的耳机,在家听听网抑云,他不香么?

可一帮人就偏偏觉得不香,他就得交智商税,一天不交智商税,他就浑身难受。

他就是得花小十万块,去夜店里看录像带。

最幽默的是这帮人,看录像带都要发个朋友圈,说哦一声,「来某某夜店看某某百大了」。

最搞笑的是那种就认识几个名字的混圈婊,听完打碟还得羞答答的问开卡的大哥,「能不能去跟他拍合影呀?」

说老实话这段时间的「连线百大」,真的把中国电子音乐环境,所能达到的弱智、媚俗淋漓尽致的的展现出来了

平时这帮人,在家也不会看电音节或者DJ演出的视频,就连DJ Snake在法国凯旋门开死墙那么上头的视频他都不会看。

可他就偏偏中意智商税,愿意花大几万跑到夜店里去看小号录的视频。

你说这帮人,他们花几万去开卡,去看录播,是真的喜欢那位百大DJ么?

他们图的就只是个看百大DJ的虚荣,骄傲的发一条朋友圈「我今天去看百大了。」

这帮人吃饭的时候总会装著自己很懂电音,吐槽著DJ Mag上的排名都是花钱买的,一边却又交著智商税跑到夜店里面去看百大的录像带。

我觉得这大概是,中国电音史能书写的最弱智的一笔了。

如果你说,那国外呢?他们也做线上音乐节呀。

但国外的夜店不会憨批到在夜店的屏幕上放录像,

人家是的的确确做的是线上音乐节,线上收门票钱,知识付费,也不会有人傻乎乎的跑到夜店里去花大几万块看录像带。

如果你要说,因为中国没有好的DJ,中国没有百大前十,疫情期间国外DJ又真的请不到国内,大家看录像带还不都是被迫的么?

事实上,所有认为中国没有优秀DJ的观点,都是因为你就从来没有去了解过中国的艺人们。

你只会带著偏见,崇拜,跪舔著百大,一听到中国人DJ就觉得low。

tututu就用佛山的格莱美汇、E11 x Vac请的Panta.q举例子,如果你看过他的现场,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室内音乐节,你才知道那些放录像带的室内音乐节真的就只能用垃圾两个字形容。

中国真的就从来都不缺优秀的电子音乐艺人,本土的艺人们也都真的在很努力的去制作一些很棒的作品。

可人们就是这样,宁愿为「百大」的录像带花小10万,都不愿意给中国本土电音艺人一个机会。

他们宁愿去借高利贷开卡看录像带,都不愿意花个二百块门票钱欣赏中国优秀电音艺人的现场。

真的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事情:

中国人会因为他们是中国DJ,而不愿意给他们任何一丝哪怕欣赏的机会,就只因为他们不是国外的DJ,就因为他们不是百大。

他们哪怕去看DJ Soda的录像带都不愿意给中国电音一个机会。

事实上,

不仅仅是电音圈,中国潮流圈也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人们会发问,为什么中国的青年文化,音乐也好,艺术,潮流,没有国外那样繁荣?

在中国,没有产生小马丁、棉花糖这样的顶级DJ,也没有诞生Kanye west、Virgil abloh、藤原浩这样的顶级街头设计师。

tututu的答案是:不是因为我们的音乐人和设计师不够有天赋、不够优秀,只是因为我们的消费者档次不够。

这一代的青年消费者,配不上青年艺术家。

这一代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让那这一代的中国设计师和音乐人生不逢时。

他们不崇尚设计和文化本身,他们只喜欢Dior、Off-White的联名,那种能凸显出有钱的巨大LOGO。

那些标榜著街头潮流的年轻人,无非是三四件奢侈品TEE穿一个夏天,诸如Gucci、Vetements,再配上一条Thom Brown的裤子。

他们宁愿花3000块去买OUTLET里,印了一个LOGO的奢侈品,也不愿意花300块,去买真正有设计的国产潮流品牌。

他们硬生生逼的那些优秀的中国设计师,只有去纽约、伦敦、巴黎才可以大放异彩,在国内做品牌就会暗淡下去。

说真的,

国外的电子音乐的确比中国更发达,我们耳熟能详的DJ们也多半是外国人。

tututu本来以为这次疫情,国外的DJ进不来,能够给中国本土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一个机会,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到他们。

也许中国本土的电音文化,本土艺人就靠著这段时间能够崛起呢?

可这个机会却变成了一场荒谬的闹剧,充满讽刺。

我们给那些优秀的本土艺人的答案就是:

消费者宁可花几万块去夜店看他们在任何一个视频网站上都能看到的录像带,也不愿意给中国的电子音乐人一个机会。

除了呵呵,还能说什么呢?

这一代的青年消费者,配不上青年艺术家。

更多夜店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满分激光枪


最近两年一直在关注国内夜店市场的大众审美,实话实说,对于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的夜店音乐文化发展我持悲观态度,但是对于国内的电音文化发展的大方向,我抱有极大的信心。

现在中国的电音音乐市场存在著巨大的受众审美两极分化的割裂现象,除了少数以音乐文化为主的百大夜店,大部分商业化严重的夜店Club为了营业额和股东利益最大化一定会不断的压缩音乐多元化和创新化的发展趋势,这样的话一定会变相的压制了DJ对于音乐理念的创新和扭曲了大众对于电子音乐多元化的审美和态度,阻挡了大众尤其是基础庞大的老百姓对于电子音乐更深的了解和感受,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恶性循环,虽然夜店这块在恶性循环,但是互联网流媒体平台是在不断与时俱进和同步向前的,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国内现在以95 00后为主的年轻人群体他们对于音乐的审美和素养正在逐年提高,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电子音乐,所以市场左右不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虽然最近很多的电音粉和Raver都在猛烈抨击像Bounce这样的快餐音乐,但是这个群体现在毕竟还是相对少数的一波人。


你觉得好听或者难听太主观了,没法回答。


题主改了一下题目,那就说说几个基本要点:

1.不同酒吧和夜店所服务的人群是有很大区别的,商业化的和地下的对象不一,他们放的音乐当然是为了他们服务的跳舞音乐。

如果手一些很商业的酒吧那么有这种土气的感觉也很正常啦……疫情之后经济又不是很行,只能拉拢拉拢大顾客这样子的,他们的审美就是爷。

2.音乐性还是一个很主观的内容,具体关于节奏与这个的矛盾与统一关系可以看看这个问题。

电子舞曲的跳舞功能性是否会限制其艺术性??

www.zhihu.com图标

大致理解一下就行。

总而言之,不同地方音乐的功能就是不一样的,你不是他们的服务对象,自然感觉不好。

话说题主去了几家酒吧/夜店就敢说全国大多数了?


首先我认同你发的某音的这些女DJ表演我和你是同样的感受,换我这种EDM听的太久再听都想吐的去酒吧听到这种音乐氛围也属实有点下头,对比国内以前的嘻哈音乐,自从有了各种综艺之后,行业就开始有点饭圈化。不是针对什么,总之还是希望听众能关注音乐本身多一点。毕竟听电子音乐确实也需要那么一丢丢门槛。

网红女DJ现状,常用曲目基本都是Dimitri Vegas Like Mike、Martin Garrix、DVBBS、常年占据百大DJ榜单前列的那些人,排个set接个歌调个音量一两个星期就能学会,也没什么其它打碟技巧,经过公司再包装一下,就有很多人也会喜欢这些(不喜欢也不能咋样,毕竟金主们喜欢),还有大部分人对电子音乐的认知也有限吧。国内其实优秀的女DJ兼制作人都寥寥无几,不过都一样我10年前还是听现在自己也感觉确实挺土的bounce入的坑,后来又听了大卫格塔的Titanium就一直到现在。 听的多了对各种电子音乐风格了解的越多喜欢的风格也会不断变化。比如你喜欢旋律的这些风格你可能会喜欢括弧内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DJ兼制作人推荐给你,Uplifting trance(Cold Blue,ATB),Melodic Dubstep(Seven Lions,ILLENIUM),还有Deep Progressive house推荐直接听Anjunadeep和Parquet这两个厂的。酒吧也分商业酒吧和(个人理解)音乐风格受众较小的轻商业的酒吧,看你发的都是相对比较大众的Linx这种,主要看的还是人群,以及酒吧定位是以什么为主,目前大部分商业酒吧常放的音乐风格普遍都是big room house,dubstep,trap,等等,音乐风格受众相对较小国内算是有小圈子的大概就是techno,psychedelic trance还有一些国内基本没人听的电子音乐风格。

差不多是这样的,不是高纬度听觉


确实很差 因为要贴合大众审美 特立独行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