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海飛絲飄柔競爭的時候,你見到PG受影響了嗎?還是正相反,增加了曝光度和綜合市場份額。

中糧酒業擁有N多個酒品牌,你覺得這些子品牌之間競爭對中糧有影響嗎?不會的。因為他們天然與中糧這個品牌處在不同層級。母品牌旗下子品牌越多,母品牌的綜合商譽越有保證。

如果從本質上思考這個問題,方法是這樣的——從品牌的市場傳播角度,考察的維度可以拆解成:曝光度、美譽度、市場份額(購買率)、用戶忠誠度。你會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子品牌間不管如何競爭,最終會增加母品牌的綜合曝光度、市場份額和用戶忠誠度。別忘了,這時候,母品牌自身需要付出的品牌傳播費用微乎其微,等於用2個品牌的傳播投入,獲得了2+1品牌的市場結果,且那個1還是個超級品牌。你說劃不划算。


如果一個子品牌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 2了


這需要看從戰略劃分兩個子品牌的初衷是什麼,母品牌與兩個子品牌的關係是什麼。

幾種可能的情況:

1、最簡單,寶潔和聯合利華模式,眾所周知他們是經典的品牌經理制,品類下多個品牌,潘婷和飄柔肯定是有競爭的,但是這就是人家母公司策略,可能這些品牌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但可以利用很多的子品牌收割消費者的多樣化選擇,至於各個子品牌做得如何各憑本事。不OK的自然會被自家兄弟姐妹幹掉,這樣的品牌本身也就很難指望和外面的品牌競爭,相當於自測失敗提前結束投入沉沒成本。

2、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原來計划子品牌是分別打高端低端兩個維度,結果打著打著,高端高不成了低端也低不就了,大家走到一個賽道上來,這樣一來,兩份市場開拓的錢換來的是偏離原計劃且大打折扣的市場佔有率,花兩份錢養兩個相同定位的品牌團隊,但不同於寶潔和聯合利華模式,每個團隊成員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偏離了原計劃,開始對公司不認同,並因為勢在必行的合併兩個品牌而發生的人員調動而不滿意母公司的品牌文化。

3、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不知道題主有沒有可能問的是內部競爭這一層。一個公司要啟動母品牌+多個子品牌的戰略,必然會存在極大的內部競爭,畢竟所有的資源都是有限的,但是這樣的戰略好不好,這樣的內部競爭是否有效得最重要的因素得看大老闆的決斷力。大企業開始啟動多子品牌戰略成功率高很多且不會傷及母品牌,是因為企業的規模證明瞭大老闆的能力,且大企業來孵化一個小子品牌,資源分配和經驗來說都可以覆蓋。

而奇妙的是,現在有很多初創企業也是這樣,想搞很多事情,所謂快速試錯然後創造一堆品牌名,但是人力資源跟不上,市場拓展能力跟不上,就以為試錯試出來了,果然是錯的!結果邯鄲學步,不知道自己是要幹嘛來的。

所以競爭本身不是問題的關鍵,目的是否明確、競爭是否可控、結果是否能承擔纔是關鍵。


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只要不是惡意競爭,應該都是可控的,母品牌可能更加願意看到子品牌有不同的聲音,這樣對它本身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正常母品牌很少會準備兩個競品子品牌,只會提供縫隙市場的兩個品牌。針對不同的空間市場做相對應的推廣。

還有兩個子品牌的內部競爭很正常,會叫的孩子有奶喫,另外老大會撐著整個家來供應老二,老三等。老大做的好,自然母親會很欣慰,有啥好喫的也會多留給老大,還得指望老大供養老二老三呢

市場競爭是常態,不止內部的子品牌,外部的品牌也會很明顯。市場就這麼大,80%左右的客戶人羣重複,要說沒有競爭不可能,推出多品牌無非是打擊外部品牌,同仇敵愾的抓住市場了,錢都到了母公司,各個子品牌也會好過很多。


問題描述清楚,不然沒法答。


都賣得好的話,有什麼負面影響呢


不會。寶潔的產品很多都有競爭,並且不止是兩個子品牌。

企業設子品牌的目的會區分年齡,地域等人羣特徵,或其他戰略方向的考量。如果這麼提問,說明沒有思考或研究清楚為什麼企業設2個子品牌。


品牌之間的有競爭必定是有損耗的,在競爭的過程中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大公司總想做壟斷,不希望和別人競爭。

但是在品牌競爭的過程中,往往能帶動品牌的積極性,讓品牌在競爭過程中快速成長,畢竟子品牌之間不競爭,還有更多的競爭對手與你在競爭,把成長的機會留給對手還不如讓自己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