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在這個問題上很久了,就是總覺得現實世界是非常無常的,所以一個菩薩在世俗諦上積累了福德資糧,他最後這個資糧報出來以後也還是在客觀世界,還是會散的哎?(積際必散不是客觀定律嗎)

只討論世俗諦不討論勝義含義,因為(末學理解的)福德資糧就是個相當程度上屬於世俗諦下的問題。


福德太有用了,可以說一個人在修行路上到底能走多遠、會不會走錯,全是福德在背後支撐著。從前佛陀有一世做王子,國王要挑一個將來繼承王位,王子中有威儀第一、智慧第一、驍勇第一、謀略等等等等,可是結果國王最後挑了福德第一的王子,也就是佛陀。從前讀到大智度論中說「福德是菩薩摩訶薩根本」,很不理解,因為按照自己的想像,起碼也應該是智慧或者菩提心纔是菩薩摩訶薩根本,但是龍樹菩薩說不是,福德才是,後來才理解,很高明。

我們看各派的道次第,其實的關鍵中心都是依止善知識,可是問題是,你怎麼的判斷對方是不是善知識呢,是的書上會有標準,但你會發現最終判斷對方是否符合標準的,還是自己。那是什麼在支撐著自己判斷和選擇呢?根據自己的業緣和福德。我們會說龍樹菩薩是大德,因為他是八宗共祖,可是回到龍樹菩薩的時代,也有許多人說龍樹菩薩是魔,哦,對,現在還有許多人那麼說。我不覺得,我覺得他是印度佛教最偉大的大德之一,甚至沒有之一。

佛經上有公案,一個女子被騙子騙,其後的多生當中,女子就一直相信這個騙子。這個也是一種業緣,那麼,我看到許多人說:「我見到我的導師的時候,沒有原因的痛哭流涕,於是我認定他是我的根本上師!」可是,這頂多僅僅可能是你們之間有業緣(還不一定),而僅僅依靠業緣就認定上師,是非常不嚴謹的,如果對方真的是大德當然很好,但假如非常不幸對方是騙子,那麼這樣做的害處有可能會綿延很多生多世。比如假如一個人受了某些影響仇恨大乘,那麼很容易他未來世中都帶有這種習氣,那在未來聽到了大乘佛教,會很討厭,或者是基於自己的經歷或者是基於自己的「理性」判斷,或者乾脆沒什麼原因。看起來我們人都是理性的,其實如果看得更深,很多都是業習,人只是隨著自己的業力飄而已。有時候我看看覺得人其實就是提線木偶,有沒有自主性?有,但很多時候都是業力在推動,自制力很多時候很難運用得起來,比如……呃……早睡。你知道這很好啊,你也想,但很難做到,甚至做不到。

又假如,你可能遇到一位真正的大德,但你們之間沒有很深的業緣,而且對方看起來也……呃……跟自己想像中的高僧大德一點都不像,那麼很可能的結果就是,匆匆見一面,然後相忘於江湖。老實說,假如我回到古印度,我遇到那洛巴,說不定我也不會覺得他是大師,說不定我還會覺的他是騙子。別笑,我敢說大多數人跟我也差不多。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別人不會判斷而已,我會判斷。當年印度的兩大佛教最高學府是超戒寺和那爛陀寺,可是寂天菩薩在那爛陀寺也會被當作不學無術、殺生破戒的混飯族被趕走,我不覺得那爛陀裏學生的佛學水準不及我們大多數人。同樣被那爛陀寺誤會為「混蛋」趕走的還有位列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的毗瓦巴等等許多嘛。

哦,對,還有相反的一種情況是,就是有的騙子故意扮成乞丐的樣子,然後騙人,因為許多人看過那洛巴的故事嘛,所以當你們遇到一個乞丐樣子、給你講一些看似高深稀有的法語的人,不需要怎麼包裝你自己就會惱補「估計我遇到了另外一個那洛巴」。如果再加上這個人有神通,那成功率更高。但是依止了一個騙子會怎麼樣,會很有害。你遇到一個世俗的騙子頂多騙財騙色騙一條命,但假導師不僅以上都可以甚至還可以騙你很多世。最嚴重的情況,不是每輩子騙你而已,是騙你一輩子,是你的下輩子甚至很多輩子肯定沒什麼好結果,要再當人都很難的那種慘。

也許有人會說,他有神通,那他至少也是有修行的。有神通其實不難,從修證中而得的神通才難。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你要依靠正統的修行到顯現神通,是漫長的一個過程。但是如果運用一些「術」,很快就能得到神通。但這並不是解脫。可是我想如果普通人見到這事情,是很難不心裡震撼的。不用問,我不提名字。但假如以這樣一位為導師靠譜嗎?您自己判斷吧。但是依止了一個騙子會怎麼樣,會很有害。你遇到一個世俗的騙子頂多騙財騙色騙一條命,但假導師不僅以上都可以甚至還可以騙你很多世。最嚴重的情況,不是每輩子騙你而已,是騙你一輩子,是你的下輩子甚至很多輩子肯定沒什麼好結果,要再當人都很難的那種慘。

再來,人都會在那麼多導師中尋找跟自己意氣相投、符合自己需求和想像的來認定善知識、來依止。我想走捷徑,自然會覺得教我捷徑的人是我的伯樂,他對應了你的貪。你想悶聲發大財,剛好拜了一位導師以後幾年裡悶聲發大財了,很容易就把他當成自己的無上大寶恩師,那這樣到底對自己負不負責,您自己想。但是依止了一個騙子會怎麼樣,會很有害。你遇到一個世俗的騙子頂多騙財騙色騙一條命,但假導師不僅以上都可以甚至還可以騙你很多世。最嚴重的情況,不是每輩子騙你而已,是騙你一輩子,是你的下輩子甚至很多輩子肯定沒什麼好結果,要再當人都很難的那種慘。

總而言之,中國人說日久見人心,這話真是顛撲不破。別看一下宣傳、讀一下傳記、聽他弟子讚歎就什麼相信了,弟子是可以培訓的,宣傳是可以營造的,傳記更簡單只要找到地方,你出錢人家都能給你寫一本傳記,按字數算錢那種。包裝一位「大德」的套路我大致也知道,真被騙光家產騙財騙色才發現上當還求告無門的人有的是。被騙的還不只是這些,還有從前那一份很真摯的、清凈的對三寶的信心。每次聽到這樣的故事我心裡很難受。真心希望您不是。您得擦亮眼睛自己會分。我愛佛教,我看得到這些亂象,但我沒有辦法幫你們一一甄別孰真孰假,您得自己學會分辯。我也見過真正的大德,對於他們我只有敬仰和學習的份,在他們面前我永遠是學生。您得相信這個世界上真還有這樣的人。

還有的情況是,假如一位導師算是「靠譜」的,但只是凡夫,那麼他的教導雖然可能沒大的錯,您跟著學也不會有什麼問題,未來世可能也還是會是好的,但想依靠他來解脫還是有點難。又舉個真實例子,不說名字,您也不必問。總之挺著名的一位人物,事情也是真事。你未必聽過他,但在這個圈子裡很出名,同分量的人物在他的圈子裡一個手的手指數得過來。老人家一生沒什麼大問題,學問很好但是修行一般般。但修行這個東西不是誰都看得出來的。而在別人看得出來的部分,戒律、學問、人品、資歷各方面都沒問題,甚至很優秀,但是,他依然是修行一般般。以至於最後,說起來有點唏噓,是那年他遭遇到很大的障礙,他自己修法頂不住去世的。去世前還對自己的一生有一番感慨,聽了很唏噓。那麼假如你以這樣的一位老人家為老師依止,估計沒什麼大問題,也挺好,但想由此解脫,估計還是有點難的。那麼他算不算善知識呢,在世俗層面上假如能以他為親教師,那得是多少人羨慕的事,如果您是他的弟子,我會讚歎,這位導師靠譜、沒問題。但假如要是在我看選,我可能並不最滿意。明白嗎?「沒問題」和「很優秀」是兩回事。好比一輛車「標配」、「高配」、「頂配」的區別。所以你看,連第一步都會有那麼多坑。

再來,第二步,開始修行,坑更多。比如很多修行圈子裡會說,開悟的境界是明空不二,可是任何一個眾生都有明明不二的境界的。你剛纔看一部電影,電影裏在唱歌,你聽見了很開心,你清清楚楚感受到歌聲也清清楚楚感受到開心,這個也是明分,歌唱完了你的心裡不再裝著這個開心,甚至空落落的,這也是空分,那麼請問哪一個人的心又不是明空雙運的呢?那這個是開悟麼?當然不是。這個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種明空雙運呢?有無數種。有位我很尊敬的師長說,印度三百六十種外道,就可以安立出三百六十種明空不二,那麼也就是說,如果僅以「明空不二」作為覺性的這個標準,任何人都可以認定自己是開悟了。又比如假如一個人長期處在散心所,忽然進入未至定,這種體驗也會讓他感覺豁然開朗,也沒有粗大的念頭,但是又異常清醒,也就是說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標準也完全對得上,那麼他也有可能就認定自己就是開悟了。那未至定是開悟嗎?當然也不是。我可不是誇張,這樣的案例很多。又比如參話頭,其實要點不在話頭上,在參的力度上,比如做菜,有的菜就是要先大火燒開,再轉文火慢燉、臨出鍋再轉大火撒上香油,才功德圓滿大功告成,裡面任何一步出錯了,菜也是可以喫,但滋味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修法也是一樣,何時用什麼力度、到什麼環節需要怎麼調整,碰到問題需要用什麼來解決,都是直接影響最後結果的因素,僅僅是一句「不要管他參就是了」就好比別人問我怎麼做這道菜我說「不用管它,煮熟就是啦」。修法裡面的坑比前面依止善知識還多。以上每一種我都見過現實中的例子還不止一個。要說到修行的問題能講好久,只能那麼簡單寫一點點。

而如果一個人具有很厚的福報是什麼情況呢?

他會遇到很好的老師,對,就那麼簡單粗暴。有位我認識的仁兄,別人學佛也讓他學,他不學。後來他朋友給他推薦各種各樣的導師他不感興趣。等到他想學了,一下就遇到了很牛的老師,頂配的那種。但是他是個新手,他未必充分知道標配、高配和頂配的區別,但是就是遇到了頂配。對,就是第一次買彩票就中了頭獎的那種。而你我哪怕很知道其中的區別,研究過很多,也未必能遇得到。這就是福報和業緣導致的差別。而他的朋友們很多都掉坑了,他沒費什麼周折一步到位。

又比如假如遇到的是假的導師呢?他心裡會排斥。又或者他與這個假導師有業緣,他甚至蠻喜歡這個導師,那福德也可能導致發生讓他學不成的事情,他也意興闌珊,最後不學了。知道麼,結果就是又成功的避坑。這個除了要有福報,還得過去發願「願遇清凈正法和具德導師」。(額外說一種情況,就是你隨學某一傳承或者某一導師,你覺得這個很靠譜,發願以後生生世世遇到並未隨學。這樣發願也有危險係數,因為這樣一來,你未來還會遇到這個傳承和導師,不管他們是不是真的靠譜。如果您說,我不管我就認定了我就要那麼發願,那當然是「最重要你開心」。但最好的發願是「願遇清凈正法和具德導師、不遇不清凈的法和不具德的導師、即使遇到了也不隨學」。明白不這就設定了範圍,福德就會那麼來運作,幫你選確實清凈的法和確實具德的上師,即便你遇到了不靠譜的對象,根據你之前的發願,也會陰差陽錯躲開了。這也是為什麼推薦龍欽巴大師的《恆常發願文》的原因之一,會發現,我大師永遠都是我大師,連那麼簡短的一個發願都發得能那麼全面,不服不行,比心。哦,對,《普賢行願品》也真真是極好的)

在修法上,他會很「巧」很容易避開各種錯誤,不至於掉到任何一個坑裡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這就是福德很大的人。掉坑一輩子的都有,比如看臺灣的李元松,回頭已是百年身。(簡單說就是這位居士自認開悟了,還組織教團教別人「開悟」。後來晚年發覺自己是錯的,公開懺悔並解散教團,但自己的一輩子就浪費了,也讓很多人浪費了一輩子,而且誤人慧命這個惡業可是很重很重的。比殺了這個人還重。)

有的人說你怎麼知道我有沒有福報,說不定我已經有很大的福報呢?我不知道啊,所以聰明的做法是永遠不要停下積累福德和發清凈願的腳步,所以過去的祖師說,乃至成佛間不要間斷積資凈障,這個不會錯,然後還得一直不斷發願遇到清凈正法和真正的善知識。如果您心思夠細膩,就能發現某些教派特別注重這些,基礎的供養、發願,對這個極為重視,很聰明。相比之下,假如自詡為我就是求解脫的不求福德,或者看不起這些,認為是「低級修行」,看不上。那將來的彎路就難避免了。

有人說那麼麻煩幹嘛,直接沖著解脫一個目標走,管那麼多又福德又懺悔的煩不煩啊?我們就不,我們直接沖著解脫來,多簡便?從前我看我媽桌上一堆化妝品,這個是美白的、這個是抗皺的、這個是收毛孔的……滿滿一桌子,我覺得女士都是化學家。可是我爹,就只用一瓶大寶。那麼在我爹的世界裡也會覺得我老孃那些瓶瓶罐罐都是浪費、無用功。可是客觀來看,我媽要年輕於她的實際年齡,可是我爹就是他正常年紀的樣子。修行是一樣的,你們花的功夫不一樣,那麼你們最後達成的結果就也不一樣。這個道理很簡單。

也有人說,我知道結果不一樣,但我們不用花那麼多功夫,就只抓住一個也開悟了呀。首先我們對開悟的標準就不一樣。你要去南極,但是把你家門口的便利店就起名叫南極,那當然很簡單就能去到,拿上鑰匙穿上拖鞋衣服都不用換就去了。可是那個在我看來不是南極,而我要去的那個真的南極的話,我得準備裝備、得找組織、得報名、得辦手續、得鍛煉身體、得查詢各種資料,最後說起來我們都去了南極,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嘛。真正的開悟可以解脫,但假的不行。活著的時候分不出,死一死就知道了。只不過那時候就有點晚了。那麼怎麼纔是真的開悟呢?又回到第一條,又得真正的開悟了的人來判斷。你看遇到真的開悟的人,那麼你的標準就可能是真的(為什麼只是「可能」,因為還可能有這種狀況,就是他確實是開悟的人,但他不一定判斷你的情況判斷得完全對,教法上也說真假開悟的境界「相似相似易錯亂」,所以比較嚴謹的大德,對於這種境界的判斷是極為嚴苛的,會考察很久,甚至他判斷這個弟子是真的開悟了,也還壓著不說,之後過了很久才給他印可。也有的導師人很好,沒有壞心思,但簡單問了一下弟子當時的狀況很輕易就給對方印可了,這就不太嚴謹,不嚴謹的結果就是很容易出錯,所以我會建議選擇比較嚴謹、標準嚴苛的老師為好,這個得您自己心裡有桿秤,自己會判斷)。那假如你遇到的「開悟」的人是假的,或者他自己知道自己沒開悟但故意騙你,又或者他以為自己開悟了但其實沒有,總而言之就是,你從他得到的判斷就也是假的。就好比他告訴你,你們家門口第三間門臉房就是南極,你到了?哦,恭喜你,你去到南極了!我們都不想,對不?我們想去到真正的南極,而不是隨便指給我一個地方然後告訴我這就是南極。那怎麼遇到真正開悟的人,而不是遇到騙子,或者遇到的是以為自己開悟了但其實並不是的人呢?除了你要會判斷,還是靠福報和你的善業緣啊。怎麼纔有福報呢?積累福報;怎麼纔有好的業緣呢?發清凈願。你不斷發願和迴向未來遇到正法與真正的大德,那麼就算你不會選,但福德會幫選。你可能會選錯,但福德不會。再推薦一次龍欽巴大師有一個《恆常發願文》極好,推薦給大家,可以常常用這個願文發願和迴向。

所以以我的所思所想所學所經歷,我很誠實地跟您說,福德極為重要,我是那麼說的也是那麼做的,而且極為受益。一個人所看到的世界某種角度上來說,就是自己業緣的顯現,所以想修行的人想要得到好的修行的機緣和條件,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培福、懺悔、發清凈願。

為什麼需要懺悔呢?因為業障是福德的反作用力,會阻礙你遇到正法、真正的善知識,也會在你修行的時候冒出來障礙你。甚至會把你推給不好的人或者地方。那怎麼消除呢?靠懺悔。但不是所有的業都可以懺悔得了的,一些業是定業,你懺悔了未來還得受果報,只不過可能會輕一些,最根本的是不要造惡業,那就不會有業障咯。

真的不具足福報哪怕給了法也修不出什麼結果,所以不要覺得前行是累贅。有沒有導師用前行做藉口就是不教真東西的?確實有,而且很惡劣,他當了你上師,一直忽悠你,十年二十年,就是不教你真東西,打心眼裡就只把你當韭菜,不願意教你,這種確實有。但假如是一個靠譜的老師,自己真心不到修正行的階段他也確實不會教。這個你得自己會分遇到的是哪一種。

如果是一位會用「我直接教你正行」來吸引你去學,而不是很認真判斷你到了哪一步然後教你適當的東西的老師,你覺得靠譜不?他到底是關心有多少人來學,還是關心你到了哪一步、希望你能真的進步?您自己想。可不是願意什麼都教就是好老師的。這個跟你上飯店喫飯不一樣,上飯店你想喫什麼,人家只要給你做而且做得好服務優喫得開心就是一家好飯館。但依止師長學法這個事像看大夫,人家只看你有什麼病給你最恰當的藥方。不會有病人說,大夫,你給我開的葯太普通了,完全配不上我尊貴的氣質和超然的地位,我要喫大人蔘,三斤的那種野山參,越貴越好!什麼?不合我的病?不,我覺得合。你開不開?你不開我找別的大夫開。都說醫者父母心,我看你一點都不像,我要是想要啥我爹媽都鐵定給我。很簡單的道理嘛,可是到了修行上,許多人不就是這樣的麼?你給我傳大法?什麼?我根器不到?我覺得到了。你傳不傳?那就不傳我找別人給我傳,我有錢還怕買不到法麼?呸,你一點都不慈悲。所以修行也是一樣,對自己負責一點,想清楚什麼纔是好的老師。那怎麼跟分你的導師是騙你還是真的為你好?還是那個話咯,您的會分,再往深刻說,您得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又回到那個點咯,怎麼具足呢?好好積累福德發清凈願咯。

看從前天竺色拉寺的堪蘇仁波切,在他的教派裏,他是泰斗級別的,以他的學問、地位、修行,他仍然終其一生都還每天早起先供一百遍曼扎、頂禮一百遍,從不間斷。我不知道老人家有沒有證空性登初地,但他肯定有很多方面比我強很多,這個我得明白,也必須學習人家的經驗嘛。

如果您說,我是學心性法門的,不搞這些形式。那麼當年寧瑪派的堪布昂瓊去向他上師遼西隆多求「覺性妙力灌」,隆多說你得供養黃金,昂瓊沒有,隆多把自己的黃金給了昂瓊讓他明天傳法的時候供養給自己。為什麼不直接說,反正金子本來是我的,你明天也是給我的,就省了吧,反而要大費這一番周折?說明這個很重要嘛。人家兩位可是龍欽寧提中分量很重的祖師哦。二祖慧可向達摩大師求法,大師說「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他們可能比你我都要更懂心性法門的內涵。有人說,那過去印度文殊友(蔣華西寧)向極喜金剛(噶繞多傑)求法,人家也沒為難他啊,後人搞得那麼複雜,還要先修加行。問題是極喜金剛千挑萬選也只選到了一個根器具足的文殊友傾囊相授嘛,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對根器之高如文殊友者,極喜金剛也都是帶在身邊日夜教導了25五年之久哦!西藏馬爾巴為了求法,一邊步行一邊打聽花了好幾年走到印度並且終於見到了那洛巴,那個年代可不是現在,現在要去印度,辦了簽證買了機票,只要不是帶了違禁品或者病毒基本都能到。那時候是從西藏跨過雪山去印度隨時會凍死、餓死、摔死、雪崩壓死、急病病死、被人抓起來宰掉的。可是他那麼九死一生見到那洛巴,那洛巴問,你來要求法,那你的金子呢?馬爾巴說我沒錢。那洛巴說那你回去攢夠了金子再來唄。我不敢想馬爾巴聽到這個答覆的心情,但他還真的就又走回西藏去花了幾年想盡方法攢了金子再花幾年再走去印度找到那洛巴供養金子,那洛巴說「世界都是我的我要金子幹嘛」,當這馬爾巴的面把金子扔到了水裡,但是,也真的給馬爾巴傳法,更關鍵的是,馬爾巴也真的修成就了。相反,當年密勒日巴,當年他也覺得師傅馬爾巴就是割自己韭菜不好好教自己麼,於是想了辦法去找自己師兄學到了全部的要訣,但是發現完全沒有效果,後來跟自己師兄坦白介紹信是偽造的,師兄回復說,你沒有得到你自己師長的允許,得到了法也沒有作用,難怪同樣的法,我修來有效果,而你沒有。說到底,我們能不能學到乾貨只是途徑,修不修得成就纔是根本嘛。為什麼想要走「從一些捷徑得到了所有法但是自己就是修不成」這樣的蠢路呢?對自己負責一點,很多「捷徑」其實是死衚衕,別在死衚衕上浪費自己的人生。等你想明白了、被現實尚夠了耳光、服氣了,時間不會回來,人也老了,我們都別走這樣的路好不?

你再看諦洛巴怎麼給那洛巴傳法的,或者看馬爾巴怎麼給米勒日巴傳法的,我們看了就是感慨一下,靠,真是太不容易了。可是聰明人就能看到很多重點,說白了這些祖師可不是傻子,你覺得我們現在比較牛,只花一點點力氣、一點點錢、一丟丟時間就很輕鬆學到了哪些大師們拼了命才學到的東西,但是結果就是我們只是看起來得到了,但大師之所以是大師是因為人家是真的修出來了!這個年代,很多東西,你花點錢,或者搜索能力夠強,互聯網上都能找得到。以前我有位老師開玩笑說,現在的「大圓滿」除了口耳竅訣網上找不到,別的都能找到,連脫噶都可以!其實我老師說錯了,連口耳竅訣都是可以找得到。但是得到的人會怎麼樣,就看了也收藏了很多「祕訣」、「法本」,以為自己很厲害其實一無所成,或者以某一個境界就是開悟了。還把自己的法緣都破壞了。所以我們現代人到底是更聰明瞭還是更傻了?這樣做沒有意義,騙自己玩。別傻了,我們的人生耗不起。

另外也推薦去讀永明延壽大師的《萬善同歸集》和《自行錄》,看看這位歷代認為開了悟的祖師是怎麼儘力修積福德的。他們可都是比我們「會修行」的哦~ 所以,別走捷徑,別看不起積累福德、發清凈願、懺悔、放生、頂禮、供養三寶、五戒十善這些修行,老實從基本的東西認真做起,這對自己真的有益,這是我的忠告。

還想補充一點。

我們中的許多人其實並不見得能在這一生就解脫或者往生,我們以此為目標,但不見得可以,對吧?這個不好聽,但是這是事實。

那麼假如我們具有福報,而且不造大的惡業,那麼哪怕這一生終結時,未來世也不會太差,再極端一點,哪怕墮落當畜生也還是有福報的有力量的動物。哪怕做鬼都是有福報鬼。可是假如我什麼都不做,還覺得自己的修行很牛,是的,我知道「一剎那的安住覺性就如同佈施許許多多的黃金」等等,真的安住當然很厲害,但是……這個事情危險係數很高,萬一那是假的呢?你以為這是覺性如來藏,然後一輩子在上面花時間,而其實並不是,那結果是什麼?虧的會是誰呢?我不是危言聳聽,我知道很多這樣的真實例子,很多。

假如一個人不做高深的修行,一輩子儘力修福報發清凈願,不造惡業。那麼他的未來世,也會慢慢接近解脫。

假如一個人他也修行,也一輩子儘力修福報發清凈願,不造惡業。那麼就無非兩種結果:

1,要麼他修得真得很牛,然後這一生就解脫了。但是哪怕後世再回到這個世間來度眾生,後世還會很有福德力。

2,要麼他修得不牛,死的時候解脫不了,但至少他這一生所造的福德讓他無論生在哪裡、以什麼樣的生命形式存在,也不至於很苦,還很有福報。說不定當狗都是當每天喫安格斯牛小排有私人飛機的狗。

所以這筆賬,怎麼算都是穩賺不賠的呀。

而最痛苦的是《入行論》裏說的這種情況:「魔使來執時,親朋有何益?唯福能救護,然我未曾修!」

最後,發生了一個小事,但涉及到做人的道理,有必要說一說,我文中涉及到許多真人真事,我文中一再說,我涉及到的人我不會說的,各位也不必問。做人得有起碼的口風。既然說了人家的事情就不能提人家是誰,這是起碼的江湖道義。但總有人不守規矩,留言猜是某甲。我回復說「我不說是誰、您也不必猜」,這個話的意思是「你少跟我來這套,別想探口風,我連是或者不是都不會說」,但總有許多語文不好的同學把我這個話看成是「承認」,然後又有語文同樣不好的某甲粉絲看到了之後來陰陽怪氣地留言罵我冒犯了他的偶像。但事實上,我全文就從沒涉及過他偶像。也總有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壞人家的規矩、給別人添麻煩,對不起,我介意。我自認不是高僧大德,我只是一個平凡人,但有些道義是要守的。所以再有不守規矩留言猜的,或者某家粉絲來開槓的會直接拉黑,天下太平,善哉善哉。

欽此


講世俗,是吧。

來,跟你講大白話,沒福德資糧,就不會遇到佛法,不會遇到正法,沒有時間學習佛法理論知識,沒有時間修持法門,有時間了可能沒精神,有精神的時候,可能在逛街唱歌跳舞,就是沒精神修!

這些都還是屬於世俗內容的哈。

繼續,沒福德資糧,也就沒有什麼積際必散,因為本來就一盤散沙,還散個啥。

這些都還屬於世俗內容的哈。

繼續,沒福德資糧,想禪修的時候,可能就遇到茶禪一味的禪,或者心靈瑜伽等等光怪稀奇的東東,反正看起來,挺像那麼回事兒的。

沒福德資糧,可能會發現自己很容易,或者天賦異稟,一下就見道了,開悟了,哇塞,好大好大的啥來著「明空不二」。嗯嗯,可以開班了!

再來,沒福德資糧,世間生活都難以維繫。

重點來了,後面的話,屬於複述:閉關的喇嘛,沒福德資糧,會餓死在山洞。會遇不到真正的明師指導閉關修持。得不到真實的傳承,得到了,也修不下去!

在我請示夢瑜伽的時候,上師說:這是那若六法裏的,你以前修過,現在還是要重頭修起。如果福德不夠,後面的密法也修不上去的!

所以說,空並不是隨便安立,緣起性空,空是不破壞緣起法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以世俗法來講,學習,工作,生活……該如是,即如是而行。每一個善業的動點,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集聚資糧,亦為修行。

以佛法法門而言,可以拜八十八佛,念經,唸咒,打坐,供曼扎,脩金剛薩埵……等等

以上,簡單敘述吧。

願吉祥!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法海雷音如來!

末學覺得積累資糧是必須的,一是有利於自己出離輪迴,而是有利於幫助別人。我感覺資糧是一種自己的德行和福報的積累,積累以後人的生活會變的更利於修行,在三界中不會向三惡道的方向發展,而是不斷的向更善的地方發展。這樣積累對於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利的。設想一個窮人,無福無壽之人,是很難真正利益眾生的,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就算不錯了。利益眾生需要佈施,佈施需要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稟賦。除非菩薩有一定的需要,來投胎窮人教化眾生,一般來說都是具有財富、權勢、和資源的生命形式更容易廣大的佈施眾生。但這些東西都需要不停的去佈施、還有其他的善行才能慢慢得到。

可惜,我們這個世界是魔主導的,有錢有權的人大多數不信佛也不信因果,因而窮人越來越多,財富被更不平等的分配,人民生活貧苦多怨。此時,學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過佛法,才能更快速的解決貧富分化和富人為富不仁的問題,才能推動社會更快速和大幅度的變化以使相信因果的生命佔據社會的主導地位。


你打算怎麼積累資糧?

是打算買個鐵皮櫃子,不斷把人民幣一紮扎堆進去?

還是把已有的財產,不斷地佈施出去?

第一種是世俗人的「積累資糧」;第二種是佛弟子的「積集資糧」。

佛弟子的「積集資糧」就是佈施,本來就是要「散財」的。你害怕「散」??連「財」都害怕「散」,那你不用說,必定更害怕「空」!

有多少東西是你不願意「散盡」的,而想要抓住的?自己在佛像前老實坦白吧。。。


積集資糧纔能夠利益眾生啊!

佛菩薩不是一個類似上帝那種全能的力量,安排一切,控制一切。。。

佛教認為,這種力量是不存在的。

佛菩薩也是要遵循緣起法則的,要利益眾生,就必須要有足夠的福德資糧。

造了善因,有了結成善果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福德。

緣起法有一個重要的法則,就是業集隨心,相現果起。

也就是,心念是可以導致各種因緣的聚集,相應的果報現前的。

所以有了福德,就通過發願和迴向,將福德引導到需要使用的地方,通過這種方式來利益眾生。

福德資糧足夠多,就可以將福德功德注入佛菩薩的名號,咒語中,只要念誦,就可以得到利益,所以天親菩薩說,名號和咒語,是功德法聚,就是這個意思。

咒語名號裡邊的福德功德利益了眾生後,也是會減損的,如果住世緣盡,這些咒語名號就會滅掉。

用世俗的話來說,其實福德資糧,就相當於法界的錢一樣,要利益眾生,就要賺很多錢。

至於有真實的福德資料可積嗎?從世俗諦來說,當然有。從勝義諦來說,當然沒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