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希望可以看到具體例子和數據說明


首先定義一下「NBA王朝」這個概念。

目前來看,最苛刻標準,也就是「三連冠」。三連冠是絕對王朝,不容置疑的。而放寬標準的話,馬刺王朝、勇士王朝也算。80年代凱爾特人也算,但科比家嫂的兩冠+1亞,詹姆斯熱火時代2冠+2亞,通常不被認定為王朝。

所以我給「NBA王朝」的定義是:在5年及以上的時間段內,拿下半數以上冠軍的球隊。視為較長時間統治聯盟,為「王朝」。

其底線就是80年代凱爾特人6年3冠。未來如果有球隊拿下8年4冠、10年5冠,自然也算王朝。

建立王朝的條件:肯投入的老闆【至少不吝嗇】+穩定的教練組+聯盟前三巨星【王朝時間段內】+聯盟前十的二當家,或聯盟前三十的二、三當家+一點運氣。

離著王朝只有一步之遙的四大球隊:09-10湖人、80末活塞、90中火箭、熱火。

缺少的分別是:

湖人:一個前十的二當家或者說一個三當家。【後期拜納姆成長起來,但科比已經不是前三巨星了】

活塞:一個前三巨星。

火箭:一個三當家。

熱火:一點運氣……


首先。

超級巨星。

王朝球隊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明星球員。

而是那種關鍵時刻具備改變比賽走向的歷史級別巨星。

喬丹最後一投完成三連冠

杜蘭特無愧死神綽號

劇本重演

庫裏最後一投絕殺逆轉

改變比賽結果。

除了進攻以外。

關鍵時刻的防守同樣重要。

2016總決賽G7名場面

擁有出類拔萃的巨星是王朝球隊的根本。

其次。

角色球員。

在球隊核心之外。

角色球員是完美的球隊填充劑。

靠譜的角色球員。

進攻不強,但偶爾暴走。

出手不多,但效率很高。

兢兢業業,臟活累活一把抓。

籃球畢竟是五個人的運動。

喬丹也不可能做到一打五。

2013年總決賽G6麥迪緊張的掩面

雷阿倫從馬刺手中奪走了總冠軍

這樣的角色球員香不香?

最後。

健康問題。

我們只能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至於健康與否。

全靠運氣了。

熱火2014年丟冠。

原因很多。

但韋德的老邁有目共睹。

2010-2014年。

當初飛天遁地的韋德被傷病侵襲多年。

萊利2016年就透露,韋德曾打算在2014年夏天退役。

「4年前(2012年),當我和韋德交流時,他告訴我,『教練,我會再多打兩年,到時就該退役了。「

2019年的勇士更是血淋淋的歷史。

志在三連冠的勇士。

先後倒下了杜蘭特、湯普森。

魯尼、伊戈達拉帶傷出戰。

稱霸西部五年的勇士轟然倒塌。

超級巨星+角色球員+全員健康。

王朝的基本雛形算是可見端倪。

即便如此。

還是需要一點運氣加持。

怎麼理解呢。

聯盟共有30支球隊。

總冠軍確實只有一支。

但不代表奪冠的球隊就可以戰勝剩餘29支球隊。

每隻球隊風格不一樣。

今年西部第一的湖人戰勝熱火奪冠。

而且是輕鬆戰勝。

如果對面是雄鹿或者快船。

比賽大概率要更激烈。

簡言之。

季後賽裏西部第一不一定打得過西部第二。

黑八如今也不再是新聞了。

戰術相剋、臨陣發揮都有很大不確定因素。

上一隻傳統意義上的王朝球隊。

也就是三連冠。

最近幾十年。

公牛、湖人而已。

所以。

可遇不可求啊。


需要找個叫馬漢的人


我覺得關鍵是兩點—— 薪資 和 傷病

一般而言,王朝球隊的難點在於第二冠和第三冠的鴻溝,一支兩連冠的球隊,不可能不出現薪水的漲幅和球員的傷病。

薪資篇

NBA歷史上,公牛王朝的前三冠喬丹皮蓬的薪水漲幅穩定,後三冠因為伯德條款——喬丹的薪資不算進球隊總薪資。

而湖人的王朝中,雖然奧尼爾的薪資頂尖,那二當家科比的薪資——三年平均1100w左右,這在當時只能算一個中上級別的合同。

而最近的勇士王朝中,前有庫裏湯神追夢的童工合同,後有杜蘭特降薪續約。說到底,薪資是限制球隊發展的首要條件,和王朝球隊或多或少的規避掉了這個限制。

傷病篇

在NBA,一個球員能連續三年保持沒有大傷,這本身就是個概率不大的事件,而對於冠軍球隊來說,隊內的2-3名核心球員都要保證健康。

如果一個球員的概率是1/8,那三個人的概率就是 1/8 * 1/8 * 1/8 = 1/512

作為一支連續三年進軍總決賽的球員,球員要比其他球隊的多打至少48場比賽!而且,還是高強度的48場比賽,這對於球員的消耗是相當巨大的!

最直觀的例子就是11年的湖人,科比因為膝蓋的傷勢失去的突破的爆發力,14年的熱火,韋德膝蓋嚴重傷病,也讓競技狀態直線下滑,而勇士杜蘭特的悲劇更是生動的例子。


從50年代的湖人王朝開始逐個分析。

首先,竊以為這個問題不必狹義的定義王朝球隊。按照三連冠/連冠的觀點,80年代的湖人和凱爾特人將被置於何地?以此推之,熱火三巨頭時代的歷史地位甚至要凌駕於凱爾特人之上,這種邏輯顯然與事實嚴重不符。當然,在這段時間裡,如果球隊試圖吐故納新,必須具有極強的連貫性,否則不會將兩者合併為一個整體。

從歷史上看,王朝或準王朝球隊的生命週期雖然沒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但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可循,大致遵循以下流程:球隊初起、漸入佳境、勇奪冠軍、論功行賞(維持奪冠陣容)、薪金臃腫(更多依仗老將)、傷病來襲、王朝終結。

按照以上流程推斷,薪金臃腫(球員流動性)和傷病問題是傳奇球隊最終崩塌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反,當球隊處於上升時期時,此二者恰恰是其成功之關鍵所在。當然,許多潛性因素也要被考慮在內,譬如管理層、運氣、工資帽上漲和時代因素等諸多原因。在此之外,人們也很容易自動忽視球隊的初起階段,但從事後來看,這一階段恰恰總會表現出一些共性。

麥肯王朝

首先明確一點,50年代的麥肯王朝不具備例子的基本條件。舉幾個特有的例子來說:其一,在60年代之前,聯盟還處於早期階段,球隊頻繁地進出聯盟,而且此時前BAA球隊和前NBL球隊不能一概而論。(註:BAA和NBL於1949年合併,並改名為NBA)

簡單概括二者的不同,前BAA球隊的老闆是由多功能球館的所有者組建的,而NBL球隊大都為半職業出身。換言之,前NBL球隊基本都是小本經營,而在電視收入尚未開闢之前,球隊賺錢的方式就是賣票,因此前NBL球隊經常面對手頭拮据的窘境,兩者無論話語權和經濟能力都無法並駕齊驅。值得注意的是,在NBL/BAA合併中倖存下來的五支NBL球隊,均在合併後的10年內完成搬遷。

其二,在明尼阿波利斯湖人統治時期,NBA的平均規模只有11.5支球隊但凡事都講究個傳承,作為NBA歷史上的第一支王朝球隊,麥肯王朝的歷史意義不言而喻。事實上,在喬治·麥肯的帶領下,在NBA成立之前,湖人就已是一支名副其實的冠軍強隊(1949年之前為NBL)。這裡解釋一下,BAA和NBL雖均為NBA前身,但官方僅以BAA記錄為正朔。

就提問來說,麥肯王朝不具備參考意義,因此不多贅述了。更何況其組建過程需追溯到球隊經營權轉換,NBL/BAA合併,以及前身底特律寶石隊所留下的寶貴遺產狀元簽等諸多複雜問題。

凱爾特人13年第11冠

從提問者的角度出發,波士頓王朝仍不具備參考意義,但僅就組建過程而論還是值得一提的,這完美詮釋了運氣在組建王朝球隊時的關鍵作用。

波士頓隊史首冠始於56-57賽季,其中隊內最重要的四人分別是:比爾·拉塞爾、鮑伯·庫西、比爾·沙曼和湯姆·海因索恩。然而,你知道以上四人是如何入駐波士頓的嗎?海因索恩是通過地域選秀自然不必多說,然另外三人的加盟卻頗具戲劇性。

沙曼於1950年被華盛頓國會選中,新秀賽季結束後,球隊宣佈解散,隨後活塞通過解散條款選中沙曼,並將其交易至凱爾特人;庫西於1950年參加選秀大會,當時波士頓球迷強烈期望手握狀元簽的凱爾特人選下庫西,然而就連別具慧眼的奧爾巴赫也對其不屑一顧,認為庫西華麗不實。最終庫西被老鷹選擇,隨後將其送至芝加哥雄鹿,而因雄鹿恰逢解散,凱爾特人又通過解散條款拿下庫西;拉塞爾加盟的原因更加錯從複雜,具體請看https://zhuanlan.zhihu.com/p/145417723。

總而言之,由於如今NBA的規模和規則,以上四人的加盟已不可複製。

談到規模和規則便引申出另一個問題,即體育大聯盟和小聯盟時代的區別,前文所提到的地域選秀便是最好的劃分標尺。該規則的歷史使命就是通過挑選當地出色的大學籃球運動員,達到調動當地球迷市場的效果,而這一規則也可以間接地說明當時聯盟的球員流動性。

據統計,在13年的時間裡,凱爾特人共參加了244703分鐘的比賽,其中名人堂成員的上場時間佔比71.72%。這意味著早期的NBA是一個靜態的聯盟,最差的球隊一直是最差的,最好的球隊一直是最好的。因此,拿13年第11冠的凱爾特人王朝作為評估論據,早已不合時宜。

80年代之黃綠爭霸

兩支王朝球隊的建隊始於70年代,而在分析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60年代和70年代的數據差異。以與數據密切掛鉤的張伯倫為例。在張伯倫的時代,也就是1959-60到72-73賽季,NBA球隊的場均投籃數為100-110次,命中率約為40%。從70年代中期開始,各支球隊的場均投籃數下降至80-90次,命中率則提升至45-50%之間,這意味著籃球運動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


待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