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景德镇工艺陶瓷是否低迷?其次,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现状是什么,是否是巅峰之后的后遗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哪里?最后,现在景德镇市场定位是什么,如何调整?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说。

第一,景德镇工艺的陶瓷市场是否低迷?我的回答是,曾经低迷。这个和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许多人对于经济的分析,在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涉及的比较少。抛开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仅仅就经济分析经济,往往是管中窥豹。要知道,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层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一种共生现象。

简单来说,建国之后,我国面临著一个百废待兴的局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然的。出于国家战略层面,陶瓷这种轻工业发展必然会滞后。但自从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面接入全球产业链分工。我国逐渐充当了整个世界的加工厂,全国的陶瓷产业发展也以出口为导向,每年的出口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保持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made in China的物美价廉。中国制造,从最低端的加工贸易起家,逐渐向上升级,只要我们中国能做了,其余国家就没有了竞争力。而陶瓷这种产业,技术门槛较低,廉价的原料和人工成为了产业的主要竞争力。但全球的陶瓷产业原本就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加上许多中低端陶瓷企业在13%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上,以超低价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随著08年美国经融海啸的爆发,美国及西方国家倒下了,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停滞,许多国家针对中国开展了反倾销贸易壁垒,2011年,欧盟对中国陶瓷企业征收高达73%的临时惩罚性关税,随后,印度、泰国、韩国等国家也相继对中国的陶瓷企业实施反倾销措施。这无疑让中国的陶瓷企业雪上加霜。景德镇作为世界闻名的瓷都,由于地理位置、生产体系等诸多原因,在国内的陶瓷产业体系,更多充当的是一个代加工的角色。由于陶瓷出口的低迷,景德镇的陶瓷产业自然也受到相应的波及。

第二,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现状可以简单概括为,生产厂家多,但龙头少,品牌弱;生产品类全,但精品少,产类杂;没有明确的产业体系定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非是之前巅峰时期留下来的后遗症,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和前文所提到的我国陶瓷产业的整体低迷有关。其次,中国人有一个消费传统,就是把挣得钱攒起来,用来娶媳妇,买房子,或者投资做点小生意,再挣更多的钱,继续攒起来,买更大的房子,换更好的车。景德镇房价和消费的不断增长,使各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所能挣到的盈余变得更少,设备升级、技术升级的投资自然也相继减少甚至停止,所有人都守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知道路在何方。

第三,随著国际市场的变更,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也变更为刺激内需。淘宝、京东等第一批电商巨头,正是顺应天时,飞快的成长起来。景德镇的陶瓷产业也搭上了这条顺风车。互联网和物流的迅猛发展,突破了地理限制,加上景德镇自古以后所保留的声誉,给了景德镇陶瓷肥沃的生长土壤。低迷的市场因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变得生机勃勃。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景德镇陶瓷产业格局重新焕发了生机。

在经历了几年的蓬勃发展之后,2012年开始,景德镇工艺陶瓷市场发展又逐渐陷入停滞。一是国家大力反腐,高端市场消费明显失去动力。二是景德镇廉价的劳动力供应不断减少。没有了高端消费市场的购买力,企业挣不到钱,回笼不了资金。没有了廉价劳动力,企业的生存压力剧增。需求侧动力缺失,供给侧的三大要素资本、劳动力、生产效率,其中两个也陷入死胡同,唯一的改变则是生产效率的改变。

该如何就景德镇市场重新调整,首先应以发展旅游为主要动力,带动陶瓷产业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加大文化输出,给景德镇工艺的陶瓷市场装上精神内核。经济市场自身的驱动力可持续几年;政治层面的驱动影响往往可长达10年,甚至几十年;但文化层面的驱动影响却可以延续上百年。深度挖掘景德镇工艺背后的文化属性,同时,再扶持几个龙头企业,做品牌,扩大影响力,相信以景德镇千年的陶瓷文化底蕴,重回巅峰只是时间问题。目前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及旅游业,真心缺乏文化内涵,作为世界瓷都的文化底蕴,还应该深入挖掘才行,而不是简单的让人购买陶瓷。可以看看瓷慧的微信公众号,在挖掘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这一块,他们做的很好。


其实经济低迷是一个结果,高仿高端乃至高质量的产品,都有目标人群,而目标人群减少消费,缴了智商税后不愿消费,送礼方式的改变等多方面造成了产品的滞销。但高质量产品的市场还是看好的,向往美好,是人之本性。只要有好产品,扩大销售目标人群,适销才硬道理。


我觉得低迷的不是市场,而是人,沉下心,出好作品,才是关键,不信看看景德镇传统粉彩瓷研究院!看看他们的作品!


感谢邀请。

真正精湛的手工作品还是市场在。


关乎国民审美而已 国民审美不高 你出一百个北大路鲁山人没人买也没用,照样敌不过作品垃圾得一B的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 日本现在水平高,是因为国民对审美的重视


下了高速路一个一个路灯围著青花瓷柱子 我感觉进了城乡结合部 。

反正我看到一群18,20岁的年轻人跟到老师学国画、手拉坯,我就知道没有出路了。 陶瓷市场一尊尊落地大花瓶有的1人高,图案不是牡丹就是菊我就知道没出路了。 40到50岁掌握著景德镇话语权的一个个除了忽悠就是捞钱我就知道没出路了

我能说青花真他妈丑么,我想问花瓶非得画朵花才好看吗?大师真的是大shi 忽悠你同龄人就好别再忽悠下一代了。

谁说工艺瓷只能杯盘碗罐?画幅画就叫艺术品?谁说只有拉坯灌浆才能成型? 谁说陶瓷就一定得用高岭土?

突破 突破 必须突破


蟹妖

我觉得目前景德镇工艺陶瓷并不低迷,只是大师的瓷器不好卖了!

但是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大师以及很多匠人的手工陶瓷还是非常好的,特别是茶具茶器,一片欣欣向荣。

我想这才是瓷器本身该有的面貌吧!

离体制越远越有出路


这是我们厂产品,我觉著挺好看呀,购买人工拉胚手绘的鱼缸,大花瓶比较多。还有泡澡缸


谢邀,在我看来,如今景德镇的工艺陶瓷并不低迷,随著经历的发展和受众审美的提升,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市场还是稳定的,低迷的是曾经有名无实的大师,以次充好的低端市场,还有为曾经贪腐存在的产业链,陶瓷作为一种艺术品,它的活跃和低迷与整体经济状况所挂钩,现如今中国处于消费升级加速阶段,陶瓷行业也在经历一个产品升级,去伪存真的过程。


怎么说呢,我觉得这跟社会有关系,金钱至上的社会他不会管你过程如何如何复杂,只要能做出需求者想要的效果,他们肯定选择成本便宜的。而景德镇本来就是以手工陶瓷著称,手工肯定要比注浆什么的贵,现在很多地方都是机器生产,景德镇肯定搞不赢。所以我觉得可能景德镇现在只能以传统手艺,和艺术瓷来作为重点发展,要让人都了解,都认识到陶瓷的传统美和艺术美,而且我觉得真的别把画陶瓷的看的太重,真的是画的俗,而做陶瓷没人重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