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問題裏提到的這本書,我只看過其中一小部分內容。您說的錯誤如此之多,我不知道是指錯別字、表達不當還是指內容存在錯誤?

至於這本書為什麼得到大量追捧,我倒是可以回答一下。首先,薛兆豐的履歷看著不錯,他在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取得博士學位,並且曾在北京大學任教。這樣的經歷給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這個人的水平應該不差。

有了這個初步的好印象纔有接下來的重頭戲。薛兆豐受張五常的老師之一阿爾欽的影響比較大,在探討經濟問題時,比較注重與現實相聯繫。相比那些滿是數學推導的書,他的書顯然通俗易懂得多,並且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決定了他的書受眾多。再就是名人的推薦和媒體的炒作。凡此種種,讓他的書得到大量追捧。


首先經濟學不存在絕對的錯誤。新古典和新古典綜合的爭論也沒停過。經濟學不像物理學這樣的科學,沒有哪一家的理論完全經得起實踐考驗,各家在不同歷史時期都被現實打過臉,目前的主流思想也如此,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你說薛兆豐寫的有多少錯,我倒是不覺得,他和眾多經濟學家一樣,有自己的觀點,某些觀點和目前的所謂「主流」或者你所看的教材不一致而已。而且你學的教材也未必是目前的主流。要是認識不到這一點,說明經濟學還沒入門。


沒看過他的書。從知乎上介紹的此人的觀點看來,你說的情況不過和看各種地攤讀物然後和學政治學(我就是學政治學的)的人討論政治是差不多的存在——畢竟專業讀物又難又無趣,不方便為了裝逼而讀書的人。


如此之多,你倒是說倆啊,大師?


有興趣可以看下對薛教授在奇葩說一些觀點的商榷(這些只是就事論事的交流,不代表對其所有觀點的評價)。https://zhuanlan.zhihu.com/p/50165036


首先,經濟學沒有一個絕對的錯誤說法,經濟學裡面的理論只是需要時間來檢驗。


比如說哪些錯誤?


我看了一些其他類似問題以及回答,我的感覺就是,他講的知識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他分析事例的時候,過於理想化,只思其一不思其二,導致些錯誤結論。但我覺得還是可以看,作為菜鳥,一開始就聽各種各樣角度的分析,把經濟學龐大的知識體系同化進來進行考慮那未免過於「刁難」,最好的就是明白他講的知識點,他的事例主要是用來解釋知識點的,但推導的結論待定(其實大部分例子應該也沒什麼問題,大家主要抨擊的就是春運火車票漲價與國難財的兩個例子)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白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